张飞死后封神,专管阴阳两界不平事,甚至女子不孕不育也求他
发布时间:2025-05-14 07:05 浏览量:3
张飞为人忠厚,十分仗义,一生所愿辅佐大哥刘备兴复汉室!终于等到天下三分,刘备蜀中称帝,人生的目标更进一步。
张飞在刘备称帝后任巴西太守,驻守阆中期间,保境安民、发展生产,战功卓著,但好景不长,二哥关羽被江东鼠辈背刺,陨落在麦城之外!
张飞重情重义,三人桃园结义时曾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彼时的蜀地刚刚安稳下来,正处于修生养息的阶段不适合发动战争,可张飞内心的仇恨如火焰一般熊熊燃烧,恨不得焚尽江东鼠辈!
在祭奠关羽时,张飞一步跪倒在刘备面前:“陛下今日难道忘了桃园誓言吗?您若有难处,我孤身去为二哥报仇!”
刘备听他口称“陛下”而非“大哥”,不由悲从中来,拉住张飞的衣袖,痛呼:“兄与弟同往!”
可叹,自古为得天下,杀兄杀父者众多【没错,说的就是你李世民】,为兄弟弃天下者唯刘备也!
张飞当做先锋,兵发江东,但因心中暴怒,报仇心切,对部下多有苛责,最终被部将范强、张达所害,享年仅42岁!
可怜张飞一生忠义,却落得如此下场,张飞死不瞑目,就算头颅被割下也没闭上双眼,誓要看尽天下不平事。
张飞死后,刘备为表彰张飞镇守阆中七年的功绩,追封其为“汉桓侯”,蜀地多有百姓为张飞建立“桓侯庙”。
三国时期杀戮不断,把地府都塞满了,张飞死前怒目圆睁,灵魂被锁在头颅之中,竟然没有被黑白无常发现!
一开始,民众对张飞的祭祀更多带有“厉祀”的性质。三国以降,关羽、张飞以勇武名传后世,可惜他们都死于非命,未能寿终正寝。
当时人认为,生前武力高强而未得善终的人,一般会化作厉鬼或恶灵。出于对他们的害怕或忌惮,百姓开始祭祀张飞,希望张飞不要死后不要扰乱民间,发起的祭祀就有“厉祀”的意味。
冥冥之中或有天意,即便是厉祀,也让桓侯庙香火不绝,张飞的不灭英灵竟然生出神智,于浑浑噩噩之中接引到庙宇金身当中。
张飞突然惊醒,往事如烟在脑海中不停翻滚,迅速明白了当下的处境。
张飞憾然长叹:“没想到我张飞一世英名竟然毁于两个小人之手!”
正在此时,庙宇外面传来阵阵阴风,一个身穿秦朝服饰的古人出现在张飞面前。
他对着张飞抱拳说道:“张将军,我乃本地城隍,今功德圆满即将进入冥司,只是苦于无人接班,方圆千里唯有桓侯庙香火鼎盛,刚刚察觉有英灵苏醒,特来祝贺,往后就由你继任城隍了,还请再次护佑百姓。”
张飞惊愕不已,眼看前城隍的身影,慢慢消失赶忙问道:“城隍之职所为何事?”
那人说道:“护佑一方生死平衡,保佑生者,审判亡魂……”
从此,张飞成为一地城隍,主管当地的农桑和亡魂治安。
张飞生前武艺高强,死后管辖的地段日益兴盛,桓侯庙的香火越来越旺,但就在这时,张飞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张飞发现,自从他担任城隍后,前面还有保佑家宅平安,风调雨顺的信徒,往后求子的妇人却多了起来。
张飞百思不得其解,恰逢此时,关羽担任西路财神,经常下凡保护商旅,得知张飞和自己一样被人祭祀复活,赶忙来寻他。
兄弟二人相见皆是唏嘘不已,没想到再次相见竟然是以这种方式!
相谈间,张飞跟关羽说了这段时间的奇事,关羽说道:“此事缘由我也无从想起,但主管城隍的乃是文昌帝君,我可引荐。”
张飞喜不自胜,跟着关羽前往文昌府。
文章帝君知道他们的来意后笑道:“此事全赖张将军,张将军嫉恶如仇,把附近的亡魂不管好坏清扫一空,没有鬼魂投胎,妇人怎么生子?”
张飞大惊失色,连呼:“这如何是好!我见此地亡魂太多,想着宁杀错不放过,通通一刀切,却没想到这茬。”
文昌帝君看着豹头环眼的张飞说道:“无妨,我赐你一项神通,凭你的豹头环眼,可明辨是非,恶鬼送进地府受罚,善者再次转世为人。”
张飞轻叹谢过:“在这乱世,生而为人也不是什么好下场……”
张飞得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再和原来一样,赏罚分明,该入轮回的入轮回,该地狱受罚的下地狱,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论古今,都看中血脉延续,张飞管辖之地多子多福,那些不孕不育的家庭到处宣扬桓侯的好处。
张飞秉公执法,明断是非,同情弱者,最后在解决民间纠纷的同时,还成就了不少姻缘。
在明成化年间,当地知府在判案时遇到困难,幸得张飞显灵,助他成功解决了问题。
宋元以降,山河沦落,士大夫感同身受之下,对同样偏安一隅的蜀汉政权难免生出几分偏爱。
再加上武庙的确立,张飞的地位水涨船高,但和二哥关羽比起来那还是差的多。
明清时期,关羽的神位横跨儒释道三界,在佛家被封为护法迦蓝,在道家被奉为财神,在儒家被封为武圣人,后面更是成了关圣帝君,和文昌帝君地位相当。
张飞被关羽带至天庭,从小小的城隍变为“三界循环大使”,又称“阴阳两界巡查使”,每三十年巡查一次阳间,三十年巡查一次阴界,专管不平之事。
清朝时期,有个叫于去恶的文人,死因为生前善举,死后不入轮回,成了某地城隍的小吏。
其实阴间和阳间一样,要想升官除非像张飞关羽这样被人祭祀,另一个方法就是参加阴试。
此时的阴间受阳间恶习的感染,徇私舞弊之事大行其道,于去恶多次考试都落榜,幸好到了张飞巡查阴界,他就把这事如实禀告。
张飞严肃道:“三十年未曾下来,没想到沾染了阳间的那些龌龊,你放心此次考试由我来主考,你好生复习吧。”
于去恶担心自己学识不够,于是在考试前找上阳间的一位才子,名叫陶圣俞。
两人每天谈事论文很是快乐,渐渐地两人无话不说。
每当陶圣俞在朗声诵读前贤著作时,于去恶就在一旁抄书,抄完书之后就把纸张带回自己房间。
于去恶再点火把一卷卷写满字的纸张烧掉,一边烧纸一边把纸灰和水吃掉,这样他就能把书中所有内容倒背如流。
陶圣俞很奇怪,偷偷的观察于去恶,最后发现了于去恶的行为,方才知道于去恶不是生人。
于去恶向陶圣俞解释道:“阴间徇私舞弊现象严重,幸好现在桓侯巡查阴间,他惩处了之前的考官,还了阴间一个清白,我跟着你是为了学习,烧纸喝水是我阴间的复习之道,现在我已经复习差不多,我们就此别过。”
于去恶果然在这次阴试高中,因其举报有功,得到张飞的赏识,张飞把他带在身边,封为南海太尉,此事还被蒲松龄收录在《聊斋志异》中。
清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第十七代玉皇卸任,三教教主乃奉诰命,荐举新玉皇,以期日月重开新运,于是共议推举关圣帝君受禅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
尊号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又称“协天大帝”,统御诸天,管辖万灵。
协天大帝继位后,因阴阳两界巡察使管理有功,擢升张飞为天枢神相,这一官职相当于天庭的宰相,负责协助玉帝处理事务。
张飞生前勇猛爽直、忠义两全、肝胆如镜、爱憎分明,保蜀地在乱世中立足,死后英灵不灭,享受祭祀,护佑三界平安,也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
我是长苏,致力挖掘中国古典神话故事和精神内核,如果您也喜欢,请点赞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