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87访客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发布时间:2025-04-21 21:00  浏览量:33

诗经287-1访客押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1.访予客之,率时昭考。

2.于乎悠哉,朕未有艾。

3.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4.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5.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6.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o

□□●■,□□◙■。i+o

□□●□,□□□◆。

□□□□,□□□□◆。

□□□●,□□□●。o

□□□●,□□□□◆。ng

附注:已经重新分阕。

1、本诗押韵较为规则,主体是前后句押韵。

2、存在偶数句押韵,但有插入语,需要将「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二句当成插入语,这样看起来较为规则。

3、在编写《周音》时,我认为:止-哉-艾,押韵i。现在看来,止存在i o二象性,古音dui,止-考可以押韵o。

4、在编写《周音》时,我认为:难为o韵,例如,傩今音nuo,而且在诗经中,的确出现过难组字为o韵的情况。现在看来,涣-难-身,三者押韵ng,这样押韵更有规律。

5、甲骨文各=落的本字,从反止,从口,其中,口为声符,古音co,反止为义符,表示下降。在本诗中,落最初应写作各,但在后世抄写的过程中,逐渐抄写为:落。

不过,各字在演化过程中,衍生了:客。但后世没有理解本诗的内涵,误将各→客的演变传抄为:各→落。

在本诗第一阕,出现了两个讹字:

①止→之。通假字、同源字。虚词。

②落→各→客。同源字、讹字、通假字。客人,名词动词化,以宾客待之,招待客人。

也即,访予落止→访予客之。意思是,上天来访问我,我招待他。呼应下文:将予就之=上天和祖先扶助我,我靠近上去。

因此,已经在正文更正。

6、前人将本诗标题定为《访落》,由于落=客的讹字,见以上分析,现在我将标题更正为《访客》。

诗经287-2访客注释1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1.访予客之,率时昭考。

2.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3.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4.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5.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6.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o

□□●■,□□◙■。i+o

□□●□,□□□◆。

□□□□,□□□□◆。

□□□●,□□□●。o

□□□●,□□□□◆。ng

附注:已修改讹字:落→各→客。止→之。

1、访予客之vs将予就之:形成类比,应为近义。

诗人幻想着上天显灵,访问自己(访),于是自己待客(客)。

幻想着上天扶助自己(将),于是自己凑上前(就)。

2、时:当时、现有的。

率时昭考=率领着当时那些光辉的祖先。

诗人作为周天子,幻想着上天领着自己的伟大祖先一起来看望自己。

这呼应了后文: 未堪家多难。

诗人很孤独无靠,自己一个人难以支撑着周王朝。结合后文的:小子,可知,本诗作者应为周成王,自小近似孤儿,失去了父亲(武王)和爷爷(文王),只有女性长辈(妈妈、奶奶、太奶)和叔叔们(周公、召公)抚养长大。

3、於乎:=呜呼。通假字。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4、艾:停息。未有艾=没有消停的时候。诗人吐槽自己公务繁忙。

现代汉语仍有此义,例如,方兴未艾。

5、判:=泮。通假字。

判涣=泮涣。冰雪正在融化。形容祖先与自己的关系不再牢固。这可能影射三监之乱,都是姬姓诸侯内乱。

而且即使平定三监之乱后,据有些史料记载,周公也在洛阳称王七年,后来才禅让给成王。禅让之礼不是周公前往丰镐,而是成王前往洛阳。我不是专攻历史,可能记忆有错。

在本诗中,也可以这样理解:判涣=盘桓。通假字。犹豫不决。

无论判涣=泮涣or盘桓,对本诗的解读没有差别,都是诗人(成王)在质疑自己的王位继承不太牢固,上天和祖先也许不再保佑自己。这影射了成王的长辈(叔叔)引起的内乱。

6、绍:连续,接连不断。这里形容神灵众多,接连不断。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神灵在朝廷上下翻滚,连绵不绝来到我家。

这是诗人(成王)的幻想,自己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幻想着祖先神灵保佑。

7、休:=座。通假字。本义为宝座,这里名词动词化,引申为就座、落座、休息。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快快入座,祖先们!要保佑我安全,让我变得聪明!

这是祈使语气,诗人祈求祖先保佑,不仅保佑自己身体健康,还要足够聪明,可以治理天下,挽回颓势。

诗经287-3访客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1.访予客之,率时昭考。

bong du co di, du dui do co.

2.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cu cu do di, ding bi dui di.

3.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dong du do di, dong do bong cong.

4.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dui du do di, bi cong du do dong.

5.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do ding dong do, di dong cui du.

6.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do di cong co, di bo bing ci ding.

□□●◙,□□●●。o

□□●■,□□◙■。i+o

□□●□,□□□◆。

□□□□,□□□□◆。

□□□●,□□□●。o

□□□●,□□□□◆。ng

附注:

1、艾从乂,甲骨文宰-乂同源,古音di。发生了d→辅音零化。

2、涣从奂,奂是否从免,现在的古文字证据不足,暂定古音为c辅音,而非b辅音。

3、难(難)从堇,为叹(歎)的本字,古音dong。发生了d→n辅音腭化,o→a元音低化。

4、休从木,表义,不知其声符。今音syou,可推定古音do。在诗经中,休=座,通假字,宝座之义。座从坐,坐从席,古音do。以前分析过,见: 席古音du ; 席榻同源考 ;

5、悠从條(攸),古音do。发生了d→辅音零化。

6、继(繼)从冬,古音dong。发生了复杂的讹变和音变,见: 诗经269-3烈文上古音大概 ;

诗经287-4访客今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1.访予客之,率时昭考。

2.呜呼悠哉,朕未有艾。

3.将予就之,继犹泮涣

4.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5.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6.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o

□□●■,□□◙■。i+o

□□●□,□□□◆。

□□□□,□□□□◆。

□□□●,□□□●。o

□□□●,□□□□◆。ng

附注:已修改讹字:止→之。落→客。

1、於乎→呜呼。通假字。诗经中多见。

2、判涣→泮涣、盘桓。通假字。泮涣=冰雪融化。盘桓=犹豫不决。两者均可,对本诗内涵没有差别,诗人暗示自己的王位继承不太稳固,国家有内乱。暗指成王年幼时的三监之乱及后续影响。

3、维→惟。通假字。只有。

4、休→座、坐。通假字。宝座,就座。名词动词化。

以上只考虑通假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可视为版本一。

5、身→安、全。近义。自身安全。这样,涣-难-安,现代押韵an。

6、落→客→招。近义。招待,待客。招-考,现代押韵ao。

或者,考→烈。近义。祖先。客-烈,现代押韵e。但昭烈二字有其他意思,应避免如此改。

7、就→靠。近义。靠近。靠-考,现代押韵ao。

于是,出现版本二,20250421中午12:42

1.访予招之,率时昭考。

2.呜呼悠哉,朕未有艾。

3.将予之,继犹泮涣

4.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5.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6.矣皇考,以保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