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李征主任:谈干燥综合征的病因与治疗
发布时间:2025-04-09 14:31 浏览量:6
大家好,我是李征医生,长期深耕于骨科及风湿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攻克各类风湿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干燥综合征便是其中我重点研究的病症之一。在西医范畴内,干燥综合征的病因至今仍扑朔迷离,主流看法将其归为自身免疫障碍性疾病,这也使得当前西医的治疗手段存在诸多限制,疗效往往难以达到患者的预期。那么,从中医这一古老而智慧的医学体系来看,干燥综合征究竟因何而生呢?
依据古今中医文献的记载以及我多年的临证经验,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主要源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调摄失当,进而遭受外邪侵袭。多数患者本身体质长期处于阴虚状态,而后天的饮食不加节制,过度食用辛辣肥腻、甘甜厚味的食物,或者情志抑郁不畅,肝气无法舒展,肝郁日久化火,火热之邪又催生燥热,燥热肆意耗伤人体阴津。长期的劳累过度,以及久病不愈,同样会导致阴津气血的损耗。此外,过量食用辛燥、辛温的食物,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伤津耗液。上述种种因素,都会使患者本就亏虚的阴津进一步受损,从而在体内产生内燥之象。倘若生活环境中外界气候干燥,内外热燥相互呼应、胶结,就如同火上浇油,最终导致干燥综合征的发生。
总结而言,干燥综合征具体的病机特点为阴津亏虚、燥热内生,燥热进一步致使络损血瘀,形成瘀热痹阻的复杂局面。所以,在治疗上,我们可采用滋阴生津润燥、清热化瘀通络等方法。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瘀热,故而治疗应以养阴生津、敛血通络为主要思路。为何如此呢?既然导致干燥综合征的原因主要是虚、燥、热、瘀这些病理因素,再结合具体病情的发展变化以及病理物质的演变过程,对于此病,我们可将甘寒清润、养阴凉血的方法贯穿治疗的始终。不过,在选用清热、化瘀药物时需格外注意,要避免使用过于苦寒、凉性的药物,同时也不能让药物过于温燥、辛温,以免进一步伤阴生燥,加重病情。
在这里,我为大家分享一个以养阴生津、凉血通络为主要功效的基本方剂,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此为甘寒润燥方,组方如下(因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注详细剂量):北沙参、麦冬、天冬、知母、芦根、天花粉、石斛、赤芍、鬼箭羽、黄精。方中,北沙参和麦冬被列为君药。这两味药味甘微苦且性微寒,归肺胃经,擅长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同时还兼具一定的活血功效。天冬、石斛、天花粉、芦根、知母这五味药作为臣药,能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并且进一步增强君药养阴润燥清热的效力。赤芍和鬼箭羽则承担着凉血活血通络的重任。赤芍可有效散血中的瘀滞,鬼箭羽能凉血活血、通络逐瘀。二者相互配伍,赤芍散瘀,鬼箭羽破血通经,作为佐药,在方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黄精则负责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整个方剂在众多滋阴生津润燥的药物中,巧妙地加入一味益气补气的黄精,借助其布散、推动药力的特性,使全方其他药物能够顺利外达至人体诸窍,从而有效地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全方诸药协同作用,共同奏出养阴生津、凉血通络的功效乐章,经临床验证,对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显著效果。
如果大家对干燥综合征的病因、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讨论。希望通过我们的交流,能让更多患者深入了解这一疾病,积极应对,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