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58-2云汉注释1
发布时间:2025-04-02 07:52 浏览量:8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
2.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
3.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馀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4.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顾。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5.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昊天上帝,宁俾我遯?
6.旱既大甚,黾勉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7.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8.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宁?
□□□◆,□□□◆。□□□●,□□□□◆?□□□◆,□□□◆。□□□●,□□□◆。□□□●,□□□◆。ng+u
□□□□,□□□◆。□□□□,□□□◆。□□□□,□□□◆。□□□□,□□□◆。□□□□,□□□◆。ng
□□□□,□□□■。□□□□,□□□■。□□□□,□□□■。□□□■,□□□■。□□□■?□□□■。i
□□□◆,□□□●。□□□◆,□□□●。□□□□,□□□●。□□□□,□□□●。□□□●,□□□●?u+ng
□□□□,□□□◆。□□□●,□◆□◆。□□□●,□□□◆。□□□□,□□□◆。□□□□,□□□◆?ng+o
□□□◆,□□□●。□□□□□◆?□□□□●。□□□●,□□□●。□□□□,□□□●。□□□□,□□□●。u+ng
□□□□,□□□■。□□□□,□□□■。□□□■,□□□■。□□□□,□□□■。□□□□,□□□■?i
□□□◆,□□□◆。□□□□,□□□◆。□□□□,□□□◆。□□□□,□□□◆?□□□◆,□□□◆?ng
附注:
1、大:=太。通假字。大甚:=太甚。
旱既大甚=旱既太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旱情。吻合下文: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至今,各地方言仍有:旱魃。就南阳方言而言,旱魃俗称:旱古桩。意思是因为干旱而不腐烂的尸体,也就是传统文化里的僵尸。但与影视片的僵尸不同,南阳方言中的旱古桩是农人在农田耕作时不小心挖出来的,据说头发和指甲会比埋葬时更长,这虽然符合物理化学原理,但在农村人的意识里,这是不祥之物。
一个地方如果长期干旱,必然会出现地下水位下降严重,造成这段时间内下葬的尸体严重缺水而不会腐烂。
我小时候听说过这种传言,也确实经历过大旱,在旱情里,我亲眼见过竹林开花,那是在九十年代,我上初中时。
2、王-公-正-宰-师-膳:这是本诗牵扯的职务。
其中,
①王=周天子。
②公=公卿。
③正=县正、乡正、里正,低级官员,类似长老。庶正=诸位长老。
④宰=宰相。
⑤师=太师、元帅。
⑥膳=厨师。
诗中提到:先正,=比自己年长或资历老的长老。可见,诗人属于正(长老),比较低级的官员。
如果诗人是里正,则乡正、县正在他前面,可以称之为先正,这是级别高低排序。或者,如果诗人比较年轻,则可以称其他较年长的县/乡/里正为先正,而不论级别高低,这是年纪排序。
3、嘒:刺目、刺耳。诗经中出现过多次,形容星光时,指的是刺目,形容蝉鸣时,指的是刺耳。
例如
①诗经第21篇《小星》: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
其中,嘒=耀眼,刺目。
②诗经第197篇《小弁》: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
其中,嘒=刺耳、嘹亮。
③诗经第222篇《采菽》:
其旂淠淠,鸾声嘒嘒。
其中,嘒=嘹亮、刺耳。
④诗经第301篇《那》: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其中,嘒=清脆、嘹亮。
在本诗中,诗人描写星光刺目,吻合开头:云汉。可见,诗人此篇是在夜光下吟诵并抄写下来。结合到本诗感叹的旱灾,可以联想到夜空晴朗,星星很亮,符合物理常识。
4、卬:=昂、仰。通假字。抬头仰望夜空。诗经中多次出现,有时为名词,=俺(我);有时候为动词,=仰(昂)。
5、曷:=何。通假字,古音co。在本诗中,曷=何时,可能因为曷具备i o二象性,古音coi、cui,而何古音co,两者不完全匹配,然而,时从寺,寺从止,具有i o二象性,古音dui、doi,所以,曷=何时。这种复合词的通假,诗经中有其他例子,例如,蔑=无不。
而且,曷=何时,这个具体的例子,诗经中也出现过,例如
诗经第66篇《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其中,曷=何时。曷至哉?=何时至哉?曷其有佸?=何时有人一样的生活?具体分析,见: 诗经66-2君子于役注释2 ;
在本诗中,曷=何时,仍然成立。 瞻卬昊天,曷惠其宁? = 瞻仰昊天,何时惠其宁?=仰望上天,请问何时施舍给我们安宁?
其中,惠=恩惠,名词动词化,施舍恩惠给……,赐予(及物动词)。
6、戾:恶、乖张。名词动词化。使之变得暴戾、恶、乖张。
何求为我,以戾庶正? =你们为何追求自私自利,从而带偏诸位长老?
可见,诗人在谴责前文的:君子大夫,责怪他们不管百姓,上行下效,带坏了底层官员(县正、乡正、里正)。本诗为讽刺诗,讽刺对象是诸侯、士大夫,而诗人也是一个基层官员,可能是里正,地位要比士大夫低。
这也符合前文: 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 =
诸侯士大夫们,无论昭告公示的(天子任命的),还是代理职务的(自己临时找的代理),都没有什么负担。国家形势剧变将要来临,请不要放弃你们的守卫职责。
其中
①昭:昭示,宣明。指的是天子公布的官职。
②假:代理。指的是官员私下指派的代理。
③赢:负担。无赢=无负担,一点都不上心,不负责。
④止:=之。通假字。语气词,没有实际含义。
⑤成:=城。古今字、通假字。城市,守城。名词动词化。也可以理解为:守成。卫护现有的成果。
诗经中,城作为动词,守城之义,多见。例如
➊诗经第168篇《出车》: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其中,城=守城。动词。
➋诗经第254篇《板》: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其中,城=守卫城池。动词。
➌诗经第260篇《烝民》:
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其中,城=守城、筑城。动词。
➍诗经第8篇《兔罝》: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其中,干城=从事守城工作。
由此可见,诗人的期许与现实相反,在现实中,诸侯士大夫都只顾自己,不管百姓死活,于是上行下效,基层官员也只顾自己。诗人非常绝望,仰天长叹,不知何时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