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面对战争要恬淡冷静,打了胜仗也不要高兴

发布时间:2025-03-29 09:51  浏览量:12

——《道德经容易误读的地方》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这一段老子进一步阐述他的战争观。这段话比较浅显,容易懂。

先解释“居”的意思。“居”在这里不是居住、居民、居处,而是应当、居于、处在的意思。如居中,居高临下等。

再说坐席排位。北京大学陈鼓应教授有注释:“古时候的人认为左阳右阴,阳生而阴杀。后文所谓‘贵左’、‘贵右’、‘尚左’、‘尚右’、‘居左’、‘居右’都是古时候的礼仪。”

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古代总的来说是以左为上。但在不同朝代、不同场合也有以右为尊的。夏、商、周(包括春秋战国):文官尊左,武将尊右。民间喜庆活动一般以左为贵,吊唁以右为尊。“以左为尊”,与“男左女右”,“男尊女卑”的说法脱不了干系。改革开放后,我国礼仪与国际接轨,实行以右为上,这是现代礼仪问题,不能用来解读《道德经》。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为什么?这是老子的观点,也是上古传统礼仪。“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与之相反。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和平年代,开会、庆典、宴席安排座位时以左为贵,君子坐左位为首席。战争时期就不同了,要反过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中国古人认为阳为左,阴为右,有男左女右之说。而且认为,阳主生,阴主杀。打仗是要死人的,所以要以右为贵,与平时要区别开来。“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与下文“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意思相同。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是本章开头文意的重复,也可以说是进一步强调。主动用兵的人是没有器量的。就个人而言也有这样的人,动不动就打架,总是用拳头说话。如果是侯王或君主,那就经常挑动战争。这样做不是君子的度量,更不是君子的为人。如果把“器”理解为器物,是说不通的。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用兵打仗是不得已的事,也就是说人家打上门来,欺人太甚,不得不打,不得不还击了,这是正义战争。伟人提出的战争口号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面对战争必须恬淡寡欲。我们是自卫,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人民和家园,是为了打击侵略者、赶走侵略者,而不是争夺别国的利益、国土和人民。七十年前我国入朝作战的口号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网络图片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战争即使打胜了也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打仗毕竟是要死人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双方都会死人,死人都不是好事。所以,打了胜仗也不要高调、不要太高兴、更不要狂妄。那些以打胜仗为美事的人,就是以杀人为乐。

不过,老子说“乐杀人”又好像有点过了。打了胜仗是应该庆祝一下以鼓舞士气,不能死气沉沉地失去斗志。士气宜鼓不宜泄。士气泄,军难整,再战就会一败涂地。所以,老子的话适用于战略,而不能应用于战术。

网络图片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当然,以杀人为乐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天下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敌方也好,我方也好,谁都不愿意失去亲人和朋友。好战分子就是草菅人命,野心勃勃难以成功,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