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轩:我家两次遭绑架

发布时间:2025-03-21 05:01  浏览量:6

引子

#本文摘自《漆园古今》蒙城文史资料第九辑(1991年10月),作者李炳轩,原标题《我家两次遭绑架》

正文

我祖父的名字叫李玉田,号是蓝珊。我家所经营的酱园,则取其号的“蓝”,名的“田”,定名为“蓝田”酱园。我祖父是蓝田酱园的掌管人,社会上都叫他“大掌柜”。

1938年抗日烽火燃烧到漆园古城,五月九日日本鬼子占了蒙城。我家经营的蓝田酱园,因此而闭歇。居家二十七口人都跑反到了乡下——原籍马家圩孜。五月二十七日,日军扫荡,放火烧了我家的房子,家产为之荡尽。前七月初八(那年闰七月),土匪头子小疯狗带领匪徒五百余众,抢劫了马家圩孜。全庄抢了十七家,拉走细软二十车,架票四十八口人,其中我家被绑架有九人。房子被日军烧了,细软被土匪抢了。人无换洗衣,家无顿餐粮。万般无奈,下余十八口人,只有投亲奔友,分散九家亲友寄居。求食以待日月,糊口以顾燃眉。

在本年闰七月底日军为了战略上的需要,撤离了蒙城而龟缩南宿州。

日军离开了蒙城,城里的商人陆续返家,均欲重整旧业。当时的县城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断壁残垣,瓦砾坎丘,弹痕累累,白骨片片,满目萧然,真有“万户萧疏鬼唱歌”之感!此景此情,虽想重整旧业,怎能尽遂人意。

我家下余人口又返回城里,想恢复咸菜酿造业,事实不可,所有缸坛瓮榨,筛浅席笤,遭踏狼籍,亦无完物。生意不能做,不得已,我祖父就领着居家老少,住到城东马敞沟第二个家园娄庄。

1938年秋,烽烟遍起,兵匪为患,到处打家劫舍,黎民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就在我家住在城东乡下时,有一土匪娄相如,外号娄小狗,与娄庄一家姓娄的续为本家。经常在那里出出进进,常来常往。名曰走亲串朋,实则窥探我家。

于1938年农历十一月初三晚上,乘我家到马拐弯听花鼓戏之机,把我祖父绑架走了。土匪走时,朝天空放了三枪,惊动了马拐弯的花鼓场子,随即散了场。当人们跑来救护时,我祖父已经被架走多时了。第二天发现我家东南地约一里半路的地方,有我祖父的一只鞋,就知土匪可能将我祖父窝藏到东南方向某处。我伯父李筱珊就到蒙城县常备队(后改为自卫队)司令张介屏处报案。

伯父乞求司令说:“家父被架,生命攸关,生死莫测,请司令急于水火,以解家父之倒悬”。

司令说:“下落不明,音信杳杳,鞭长莫及,无能为力。”

伯父来家,为查明祖父的下落,就拜托邻居赵凤友、我家店员宫桂兴、佣人小友娘等人,扮作换碗的货郎、卖花卖线的,四外打听。经过十六天的查访,小友娘到王山岩与一买线的老妈拉呱。

老妈说:“城里有一个大掌柜的,被架票架到俺庄东头三羔家。”

小友娘说:“这事可真,你咋知道的?”

老妈说:“前三天三羔来俺家说,‘俺家关了三个人,前天夜里用大车送到俺二姨家去了’”。

小友娘说:“三羔二姨在哪里?”

老妈说:“可能是在辛集北边卢庄,姓张,叫啥名字我不知道。”

第二天又派俺家店员宫桂兴去查访,此次查清在卢庄张守敏家窝藏。随即报告司令张介屏,于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午派一中队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张守敏家抄了窑子,救出了我祖父。

查明据实,是匪首卢俊哲,匪众纠集者娄小狗,贯匪张苍龙、娄相和、杜全胜等人所为,一一逮捕归案。结果,以卢俊哲、张苍龙、娄氏兄弟杀人越货,奸盗邪淫,打家劫舍,怙恶不俊,判作死刑,执行枪决。余者羁押监牢,桎梏终生。

为了感谢张司令及常备队,我家供奉五百洋钱及整猪整羊,犒劳他们。还给司令张介屏送上一面红色雕花匾额,上雕“众望所归”。于次年二月二,在庄子祠之侧,又给司令张介屏立了一块丰功碑,上刻“除暴安良”四个大字。

是年腊月,变卖土地家产,求助亲朋贵友,凑够八百块钢洋,赎回了绑架羁绊褚集的九口人,使之重返家园,骨肉团聚。

资料来源:

《漆园古今》蒙城文史资料第九辑(1991年10月)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