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行走的思政课”路线升级至10条

发布时间:2025-03-19 21:05  浏览量:8

3月18日,“思政铸魂 实践育人——2025年丰台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交流研讨会”在丰台区档案馆举办。会上发布了“行走的思政课”研究成果,“行走的思政课”路线升级为10条,累计发布11本《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手册》,涵盖红色教育、科技文化、劳动实践等,年均覆盖师生10万余人次。

此次活动由丰台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联合主办。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钟灵表示,经过五年的探索,“行走的思政课”已形成校内外一体化、大中小学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的区域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打造出“点、线、面、体”系统联动的辐射格局。其中,“点”上实现主题拓展,今年新增了“数字金融 启智增慧”与“起源探秘 承续文明”主题,从五大主题扩展至七大主题;“线”上实现精华路线升级,今年全新发布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绿色发展路线,从9条路线增至10条;“面”上形成覆盖多主题的课程图谱,“体”上构建了以“行知丰台”为基点,全面覆盖、深度贯通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课程体系。通过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丰台区构建“七位一体”育人长链条及“5G”沉浸式学习策略,以课程协同为总驱动,形成贯通理论与实践,融合线上与线下、关联学校与社会、聚合教师与学生的“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机制。

活动现场,丰台区政协委员、著名城市路演人马强发布了“行走的思政课”教育品牌宣传短片。该短片从“一套行走手册”“一张行走地图”“一方思行舞台”“一项强基工程”四个方面介绍了丰台区“行走的思政课”的探索与经验。随后,丰台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联文为其颁发了“行走的思政课”项目指导专家聘书。

师生展示环节中,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学生演绎的话剧《红岩》片段《交锋》片段,创新融入大成学校美术教师程亮的沙画创作背景与沉浸式舞台设计,以艺术形式再现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唱响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激发观众情感共鸣。丰台区五小科丰分校六名学生现场讲述,通过化身“丰台文旅推介官”,串联起丽泽商务区古今发展脉络,以“玩”“创”结合的行走历程和丰富多元的实践,实现学研并进,全面成长。

“知行并重,是丰台区‘大思政课’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宇宏表示,丰台区“行走的思政课”体现出三大特色:一是“行走”,丰台区对传统优势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将固化场景转化成了思政资源,是实践育人的生动展示,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二是“贯通”,通过打破学段壁垒,跨学科融合,跨课程及课程集群融汇,大中小一体化融通,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是“创新”,丰台区思政课建设注重沉浸式体验,坚持知情意行的统一,着力“一校一品”的打造,在守正创新中凝练区域特色。

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宏强在讲话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既是丰台区思政课改革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再动员。通过政策引领、实践创新、技术赋能、协同发力,丰台区将持续探索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特色路径,为全国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丰台经验”。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