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优秀成果展】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以华侨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为例

发布时间:2024-07-30 01:09  浏览量:43

一、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贯穿了学生学习生涯的各个学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助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任务的重要保障。所谓一体化,就是“使各自独立运作的个体组成一个紧密衔接、相互配合的整体。”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就是根据思政教育工作新要求,对中小学思政课进行整体顶层设计,以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之间的上下贯通、水平迁移和相互支撑,确保中小学各系统内部的层级要素有机联系,达到各学段、各方位思政课形“散”神“聚”的育人效果。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既要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等全方位育人合力,共同协作,又要统筹规划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策略,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实现思政课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体化。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总结归纳已有研究成果,调查发现新的问题及优秀的经验做法,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理解和内化吸收的基础上,以“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价值指引,与实际需要相结合,挖掘出新的思政课课程改革研究视角,即从问题为导向、整体把控、分层螺旋式上升的视角,以提升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广度与深度,丰富理论研究成果。

(二)实践意义

1.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实践参考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培养、实践活动等方面为切入点,对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开展调研,同时结合阅读已有文献发现的问题,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解决对策,提高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水平,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实践参考。

2.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水平

通过实证研究,寻找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基础,结合本研究成果,为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方法指引,以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水平。

三、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已基本实现一体化建设,初步做到了教材内容的循序渐进,授课内容层层递进。但是也要看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

人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尤其青少年时期的影响最为关键。对于同一理论问题,不同学段应有自己的特色阐释和专属表达,既要围绕主题“螺旋”,又要促进认知“上升”,实现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与层层递进。坚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是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色。因此各学段思政课教材内容不可避免会出现部分内容重复的现象。“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是否存在交叉重复现象”条目,90%的师生选择“是”,其中98%的师生认为中小学思政课在道德教育存在交叉重复现象,97%的师生认为课程内容在爱国主义教育及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存在交叉重复现象,98的%师生认为思政课在法治教育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对于“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重复对学生的影响”条目,96%的师生选择“有较大影响”,91%的师生选择“有一定影响,但可以接受”;对于“你认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为什么会存在交叉重复现象”条目,92%的师生选择“受学生认知规律影响的教材编写”,96%的师生选择“教师专业水平”。

(二)部分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思政课教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这就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之国家近年来不断统筹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日益扩大,但是由于现实条件及传统观念的约束,部分中小学教师一体化意识淡薄,甚至部分学校由其他学科老师代任思政课。这就导致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缺乏一定的联动性、专业性。还有部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教学衔接意识不强,对其他学段、其他学科缺乏关注,对学生的持续性发展认识不够,最终形成“教学壁垒”,造成“各自为战”,直接影响学生持续发展,影响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达成。“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为促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你认为自己需要加强哪方面培养”条目,95%的教师选择“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99%的教师选择“多学段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95%的教师选择“挖掘教学资源能力”,92%的教师选择“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兴趣的能力”。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资源平台建设有待健全

互联网时代,人类创造的信息内容数量庞大,形式纷繁复杂,真假难辨。海量化、碎片化、未索引、无规则的数据分布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翻译家”和“宣传员”,就必须积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最好的评判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不良思潮,直面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但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一些思政老师面临教育资源缺乏、选取不当等方面问题。“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中小学思政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条目,98%的教师选择“非常重要”;对于“你所用思政教学资源来源”条目,98%的教师选择“教材”,95的教师选择“网络平台”;对于“在选取思政教学资源时,你最大的困难”条目,90%的教师选择“教材配套素材丰富性及时政性有待进一步增强”,95%的教师选择“网络信息真假难辨”,90%的教师选择“各地官方资讯庞杂,搜集难度大”。调查结果表明,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需要从国家层面构建供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育资源的平台。

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途径

(一)明确教育目标,落实顶层设计

1.明确立德树人育人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强化中小学课程目标的一体化设计和螺旋式上升,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心系中华、胸怀梦想的出彩中国人。

2.弘扬“华彩”核心文化

基于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精神,我校关于教育的顶层设计源自我校的核心文化——“华彩”。“华”,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耀千秋;“彩”,代表这个时代的风采,代表个性张扬、多姿多彩、精彩纷呈、绚丽辉煌。我们遵循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围绕学校核心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养学生“心有华,梦出彩”。

3.实施“自律笃礼,乐学博趣”校训工程

我们的校训四工程正好对应习总书记对全体中小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要求,也是我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目的的重要方式。通过“自律工程”的实施,使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同时逐步提高其学会生存、学会做事的能力;通过“笃礼工程”,强化学生礼仪规范,增强文化认同; 通过“乐学工程”,培养学生质疑、思辨和批判能力,使学生爱上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博趣工程”,以近百个丰富多彩的社团和兴趣小组为学生赋能,培养自觉自律、自理自立、自尊自信、遵守规则、忠守礼仪、恪守道义的华侨精神,锻造乐学好学、善学会学、能学创学、博雅情趣、博文多识、博学多才的华侨品质,多形式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现在“两课”

1.重视课堂一体化

(1)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小学到初中的思政教育内容是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逐层推进。所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割裂不同学段的教育内容,而要注重知识体系的整合,做好一体化的设计。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理解能力,选取时政热点问题作为教育资源,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国家发展情况的了解程度,同时提高中小学思政课的趣味性。

(2)采用5D3H4Y课堂模式。在对接新课标的基础上,我校全面推出了5D3H4Y的课堂模式,开展了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5D3H4Y模式分别对照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的三大板块。“5D”即五大,是指大单元、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大读写,关注的是教师的备课、研课和上课。“3H”即三会,就是会自主、会合作、会探究,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4Y”即四有,是指有趣、有法、有度和有用,关注的是课堂评价。思政老师借助大概念、大单元开展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大情景,布置多角度、多层次的大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情景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

(3)关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课程思政一体化。习近平总书记把所有学段的德育课教师都称为思政课教师,这意味着所有学段的德育课程都是思政课。所以,实现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就要关注各学段所有学科课程,既要注重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又要充分挖掘其他各类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功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讲话精神,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我校一直不断挖掘着各个学科、各类教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成分,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学生亲身实践中得以落实,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也在华侨创新课堂模式下得到升华。

2.发挥“华彩+”课程育人功能

依据新课程标准,我校通过“华彩+”课程,为学生的素养培养、个性成长、多元发展、华彩人生赋能。“华彩+”系列课程,如开学系列课程、中小衔接课程、博物馆课程、红色教育课程和模拟法庭等。

上好“开学第一课”。紧密结合杭州亚运会、神舟十七发射成功、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传统节日等时事热点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中小学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上好中小学衔接课,开展中小学衔接教研活动,有利于避免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各自独立各成体系的问题,使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了解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叠,同时避免断层,打破思想壁垒,促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博物馆课程是孩子们每学期最为期盼的必选课程。在兰州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学生了解兰州历史,畅游市博展览,听金城古韵,赏国色宝物,品精彩解读,增强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政治认同、文化自信。

红色教育课程作为蕴含丰富思政元素的“华彩+”课程,坚持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红色基因库,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奋斗之中,争做一名优秀的当代中国好少年。

模拟法庭作为我校特色课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地位,以法律知识学习、两难情境辩论、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现场审判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作为自己的活动方式,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体悟法律精髓,增强法治观念,做守法合格公民。

(三)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关键在教师

1.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不同学段有效落实,关键是要打造一支政治性强烈、爱国情感浓厚、人格品行端正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只有思政课教师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做好思政课的政治底色,才能使思政课立德树人功能有明确的方向;只有思政课教师首先具备爱国、爱党、爱生的深厚情怀,才能在课堂的讲授与互动中真正做到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立德树人的功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产生良好影响;只有思政课教师为人正派、有高尚的人格,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功能发挥也就会落到实处。

目前,我校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开足开齐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初中配有6名专职思政课教师,小学配有2名专职思政课教师,4名兼职思政课教师。其中高级教师3名,一级教师3名,全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2.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教育和专业学习

我校注重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教育和专业学习。我们以“五品教师打造精彩生涯”为主题,叫响做实“五品教师”党建品牌:一品在师德,二品在师能,三品在课堂,四品在课程,五品在人生。我们以“五品教师打造精彩生涯”为主题,叫响做实“五品教师”党建品牌。一品在师德——品质师德让教师风采卓然;二品在师能——优品师能让教师专业精深;三品在课堂——精品课堂让学生乐享学习;四品在课程——“华彩+”课程让校园精彩纷呈;五品在人生——品位人生让教师乐享职业。我们还通过学校教研、市区级学科培训、网络学习等多种途径,促进我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3.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

第一,我们多次开展集团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系列联研活动,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培养老师一体化思维模式及教育理念,使每个学段都打好“特色拳”,全学段一起打好“组合拳”。第二,我们开展全校性的全学科参与的中小课程研讨活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老师根据学科特点,达成与思政课教师联合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素养、健全人格、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目的。第三,我们通过人人通平台搭建云上教研社区,充分发挥了集团内名师和骨干的引领辐射作用,打通了学科和学段的分割,贯通了中小学教研,拉通了跨学科教研,比如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实现了教师的共同研讨和共同成长。

(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落实在活动

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要善于运用“社会大课堂”,让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的丰富源泉,广开课外实践活动,拓展思政课空间,打造“行走的思政小课堂”。

为推动新时代中小学思政实践育人走深走实,我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力打造“华彩时光轮”,落实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情景育人。“华彩时光轮”由校园“文化季”“主题月”“活动周”“教育日” 构成,它是多彩教育的支撑,充分体现出活动育人之目的。校园“文化季”孕育创生着独特的四节文化,比如“春之声”为读书节,旨在强化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我校的十二个主题教育月丰富多彩,比如一月“游学月”,旨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胸有中华的出彩中国人。我们的“活动周”特色鲜明,如科技周、法治周、爱心义卖周、红歌传唱周等。

小白杨爱心义卖活动是我校首创的特色活动,已延续14年。每年的义卖会都在居民小区步行街盛大开启,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一个特色卖场,孩子们自己备货、自己定价、自己销售,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社区居民也纷纷加入其中。在这个有趣的过程中,孩子们提高了财商,培养了能力,融洽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我们的义卖活动,曾先后为两位罹患重病的华侨学子募捐了一百万。这是爱心的教育与正能量的传递,也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构建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依托我校华彩文化,每年我校还开展丝路研学实践活动,探寻千年丝路,细品灿烂文化,倾听悠悠驼铃,畅谈跨越古今的丝路梦想,强化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效果于评价

(一)中小学思政教育成效显著

基于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托我校“华彩”的核心文化,我校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成果卓著。我校先后获得“全国特色学校”、“教育部德育工作典型案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全国新教育优秀实验学校,获得省级德育示范校、中小学标准化心理室示范校、“两基”迎国检先进集体、绿色校园、快乐校园等,获得市级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14年获得兰州市和城关区教育质量优秀奖,学校中小学思政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中小学思政教师收获丰厚

基于促进我校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构想,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课题《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并荣获兰州市教育科研“个人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参与完成省级规划课题《构建和谐校园实践研究》,参与完成《“华彩+”校本课程》并荣获兰州市基础教育教学实践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利用网络“教学空间”进行校际“学法指导”协同设计的实践研究》,曾获得省级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22年度,《躬逢盛世 万里路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策略研究》研究成果在兰州市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中荣获三等奖。此外,课题组成员在“2023年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和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暨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在2023年城关区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荣获城关区第四届中小学青少年法治教育课件比赛三等奖,2023年荣获集团片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活动优秀奖。课题组成员多次在片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活动中大放异彩,广受好评,并在2022-2023学年被评为集团优秀教师。

2023年,在与陇南市思政课骨干教师的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教研交流活动中,我校不同年段的思政教师借助大概念、大单元、大情景进行了同一课题的教学和中小学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学生反响良好,广受陇南市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好评。

(三)学校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满意度高

在“2023年华侨实验学校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9%的学生认为“现在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和上一阶段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联系密切”;90%的学生觉得“现在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上一阶段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有重复”;100%的学生觉得“现在所学的重复内容和以前所学相比”“内容更深入细致,站位更高”;9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加强不同学段学生关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交流和联系”。对于“你希望通过下列哪些方式,加强与其他学段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条目,82%的学生选择“不同学段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85%的学生选择“开展学术沙龙或专题讲座活动”,100%的学生选择“参加研学旅行活动”,100%的学生选择“观看红色影视作品”,95%的学生选择“参加主题演讲活动”,99%的学生选择“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98的学生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由此可见,学校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得到了高度认同,开展的方式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实际,也必将有效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现立德树人之目标。(兰州市城关区华侨实验学校 杨发贵 李婷 龙旭红)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