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爱讲好开学“第一课”

发布时间:2024-08-30 16:58  浏览量:2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不可替代。作为 “大思政课”的重要一环,开学“第一课”也是新学期教书育人的开端,具有导向性、示范性作用,意义重大。上好开学“第一课”,就要弘扬教育家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责任担当,注重方式方法,用心用情用爱,教育和引导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早日接过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接力棒。

——讲透“大道理”,让开学“第一课”富于真理味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承担着政治引导、价值引领、理论塑造、知识传授等多重功能,首要标准就是要把道理讲明白。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大道理讲明白,讲出马克思主义真理“味道”,思政课的本质方能真正彰显,才能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标。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南。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思政课主要任务就是要讲明白、讲透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就意味着,思政课要着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准确清晰地讲明白,以体系化、学理化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为学生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牢牢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从中汲取强大的奋进力量。

2024年8月26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水磨沟区大队民警向乌鲁木齐市第七十六小学学生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讲好“大故事”,让开学“第一课”动听好听耐听

讲故事,本质上是一种以叙事为承载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思政课内容抽象枯燥等问题,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运用故事思维进行课堂讲授,将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思政课如何创新表达、抽丝剥茧、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动听、好听、耐听?这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习惯和话语逻辑,持续锤炼讲授艺术,通过场景构建、细节描述等方法,强化教学的代入感和画面感,从而让学生有兴趣听、听得进去。一方面,以党的奋斗历史为教材讲透新时代“历史大课”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的奋斗历史和成功经验,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常用常进。在“大思政课”中讲透新时代不懈奋斗故事,有利于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并从新时代党的奋斗历史和成功经验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以党的伟大实践为素材讲活新时代“实践大课”新时代党的伟大实践为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鲜活素材。脱离现实、空谈理论的思政课是空泛无力、呆板无趣的,只有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才能办活“大思政课”。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上讲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为民造福故事,增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2024年8月28日,宁波市中城小学的教师带领参加开学礼的一年级新生用毛笔书写“人”字。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讲深“大学问”,让开学“第一课”真正答疑解惑

学问之道,既要“学”又要“问”。只有适应处于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关切所在,帮助他们在复杂世界里分析问题、追寻意义,才能不断输出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精准性高的育人“盛宴”。讲好思政课,就要直面问题,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现实问题,积极回应学生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问”与“答”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正本清源、明辨是非中有效解疑释惑、不断凝聚共识,更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因此,既要紧密结合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思想与现实的关切,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解答好学生思想之惑和现实之惑,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帮助学生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又要聚焦青少年“成长中的烦恼”,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判断力、强大的承受力,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站稳坚定的人生立场,辨别是非善恶,抵制不良诱惑,正确看待人生得与失,坦然面对顺境逆境,对未来始终怀有宏伟志向。

——讲活“大课堂”,让开学“第一课”彰显时代特色

把握时代之变,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是思政课与时俱进的内在遵循。思政课教学要突出亲和力、针对性,形式创新很有必要。只有立足课堂教学实际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大力转换教学语境,用学生习惯的语言、接地气的话语来阐述,用学生习惯的方式来表达,避免“填鸭”式的说教,才能让枯燥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针对当前思政课中存在的学生“低头族”、教师“独角戏”等现象,必须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以及公共课、微课等教育方式,积极应用启发式、探究式和挑战式等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智慧,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发挥实践教学特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深入乡村社区,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到基层调研,洞悉社情民情,让学生近距离洞察社会、观照时代,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增见识、树情怀、强本领,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做到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炼就“大本领”,让开学“第一课”保持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学涉及多学科、多领域,讲好不容易。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理论素养,才能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源源不绝的“活水”,也才能做到“理直气壮不怕问”“答疑解惑说得出”。对思政课教师而言,首先要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坚持真理、对党忠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用人格魅力示范引导学生;其次要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系统学习和研究,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涵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功,筑牢立德树人的“看家本领”;其三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既要专,也要博,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善于利用古今中外的事实、案例、素材,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汲取养分,博采众长、知古鉴今、通晓中外。这样,才能把思政课讲好,才能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的有温度的课,不断提高学生“到课率”“抬头率”,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共鸣、入脑入心。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学生们生逢盛世、重任在肩。面对祖国和人民的嘱托,面对学生们的期盼,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讲好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与新时代同向而行、共同前进。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