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8-02 00:39  浏览量:32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道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益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深地影响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如胡塞尔所提出的,自伽利略以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一直致力于将自然界数学化、机械化的目标,而这正是西方科学和文化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姑且不论胡塞尔的论断准确与否,但他确实引发了人类对技术及其发展的伦理反思浪潮。而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自诞生至今在短短几十年内便渗透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之中。在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多便捷的同时,很多人也在担心:人工智能在未来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主体,跟人类一样拥有自我意识和情感并最终取代人类?是否会破坏而不是增进人类的福祉?这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的伦理忧思,从这个角度看,彭家锋、虞昊、邓玉龙等三位青年学者聚焦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与科学应对这一主题展开对话,就怎样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进行学理阐释,并就如何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人工智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进行深入研讨,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人类的意识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不可能被设计出来的。何为意识?到目前为止,“意识”的产生机制仍令科学家们困惑不已。其实意识并非人类所独有的,有些动物也有相对于人类而言比较简单的意识,例如狗就会看家护院,它们会在陌生人进入家中时感觉到不安全而吠叫。人们认为,意识是生命感知与适应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从而保护和完善自己的能力,意识的产生与生物的神经中枢——大脑有着紧密的联系。但遗憾的是,我们对人的大脑如何产生意识这个根本问题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幸运的是人类拥有地球上最高级最强大的大脑,它使得我们能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意识行为。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能通过执行人类的指令完成某些工作,产生类似人类的智能反应,但它并不拥有类似人类的意识。
在人们看来,现在的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甚至在某些领域比人类更“聪明”。其实人工智能的“聪明”仅仅是人类基于0和1的编程代码来控制的,或者说人工智能之所以能模仿人类的思维而完成某项工作,关键因素是人类为它们量身打造的一串串操控代码,人工智能仅仅是在完成人类的指令而已。因此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强大,它也仍然只是在人类编制的智能程序对大量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得到的结果。目前来看,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都是专能的。人类可以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轻松应对自己熟悉的领域中的难题,也能灵活处理陌生的未曾遭遇的困境;虽然目前不管是计算智能、翻译智能、手术智能、围棋智能、家政智能、聊天智能、驾驶智能还是字符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领域的人工智能都发展迅猛,但它们仅能执行内置程序所规定的任务,对于超出程序规定和数据库的内容和情形它们都无法处理。更重要的是,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个领域出色地完成人类规定的任务,但它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完成该项任务,更不会在此过程中拥有快乐、满足的情感体验。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是人类用以发展和改善生产生活的工具,人类发明和发展它们,目的是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取代人类自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仅仅是一项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是人类的工具,人类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其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而成为取代人类自身的主体。一部人类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不断发展和创造工具以服务于人类自身的历史。从石器到铁器,再到电器,到现在的人工智能,都是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延伸,都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增强了人类某些方面的能力。地球上唯有人类拥有高度复杂的大脑结构、无比精细的意识与情感状态。无论人工智能有多“聪明”,它也不可能拥有类似于人类的“智慧”与意识。其他碳基生物虽然有低等的意识,但与人类的智慧与意识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人类主观上不会让人工智能发展成一个拥有类似人类的意识和情感的主体,但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不断演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场景拓展正在按下“快车键”的当下,其对人类生活带来的新的风险挑战越来越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前瞻研判人工智能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着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通过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伦理规范和法律体系,更好适应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摘编自张今杰《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技术诞生才短短几十年就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
B.狗在陌生人进入家中时感知到了环境的变化,它便调整自身行为,即大声吠叫,以此来保护自己,这是它大脑中的意识在发生作用。
C.人类通过一串串基于0和1的编程代码来操控人工智能,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不需要知道完成任务的原因,只需出色地完成任务。
D.虽然作者认为人类不可能让人工智能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但他依然对人工智能在未来是否会拥有类似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充满担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引述胡塞尔的观点,证明近代西方文明引发了人类对技术及其发展的伦理反思浪潮。
B.第三段综合运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使得文章内容丰富,说服力强。
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结尾指出科学应对人工智能难题的具体措施。
D.最后一段中“快车键”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与第四段中“聪明”“智慧”的引号的用法均不相同。
3.下列选项,能体现“科技向善”文化理念的一项是(3分)
A.当校园防欺凌报警器识别到“救命”等声音时,会进行声光报警,对现场欺凌者进行震慑警告,并将报警信息实时发送到学校保安手机上。
B.目前,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使用AI算法来推广特定类型的新闻或观点,使得用户接收到的信息高度倾向于某种立场或利益。
C.某家拥有先进AI算法的公司在广告、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领域中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获得了绝对的竞争优势,从而排除其他竞争者。
D.某人最近在电商平台搜索、选购了五常大米,不久之后,电商平台就铺天盖地推荐,页面总是重复出现相关广告、同类视频。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与《规划》中2020年的战略目标相符合。
B.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规划》要求至2025年其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C.完善、健全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和法律体系,有助于实现2030年目标。
D.人工智能是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推动其向善发展能够助力智能社会的建设。
5.2024年2月16日,OpenAI推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输入寥寥数语,就能生成场景逼真、动作丝滑、细节丰富的60秒视频。对此,有人担忧演员、编剧、导演等影视行业从业者将被Sora取代。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7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姑姑
李立泰
姑姑很漂亮,修长身材,梳短发,穿着整洁,柳眉杏眼,如今老了也不难看。
姑姑离休后回家探亲,谈起了当年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岁月。
那年全村参战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咱村有围墙,墙外有围子壕。壕里放了水,还有葛针寨,全是枣树枝子,鬼子不好攻。
家人都上围墙打鬼子去了,八路军得吃饭啊,娘回不来咋办?姑姑还是孩子,但姑姑要蒸窝窝给八路军。姑姑八岁时跟锅台差不多高,蒸窝窝够不到篦子,站在小板凳上。头次没蒸熟,就回锅。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
那次是八路军冀南七分区二十四团来解的围,把鬼子打跑了。
姑姑八岁参加八路军,在伙房帮忙。老班长像疼亲女儿一样待姑姑。姑姑站在小凳上学做饭,生的做成熟的,凉的烧成热的,凉水烧成开水。
姑姑九岁被卫生队要走,八路军冀南七分区卫生所在姑姑村上,家家住了伤病员。医、食、住、行,姑姑跑前跑后,发动婶子大娘姐妹们帮助卫生所拆被褥、洗衣服,帮助照顾伤员,一口一口地喂汤、喂饭、喂药,甚至端屎端尿。
姑姑当卫生员开始洗伤员的绷带,她说,我洗的绷带放到今天就是垃圾。在村子的水坑里洗洗,没肥皂、洗衣粉,血斑也洗不干净。有时找不到好水,小水坑里的水也凑合。人手不够也给伤员包扎,包得歪歪扭扭。
再大些我就开始学扎针。起初扎不进去,吓得手哆嗦,急得哭。大姐姐们告诉我,手把肉捏住,猛一下子扎下去,别犹豫。慢慢我会扎针了,都说我小手儿柔软扎得不疼,抢着叫我扎针。遇到输液的重病号,我站在旁边看护士姐姐扎血管,我还在自己胳膊上练习过扎输液针。
我问姑姑:你作为战地护士,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
应该是那次躲过敌机空袭。那天狂风怒号,刮得天昏地暗,黄风把枯枝败叶都旋到天上去了,本不是敌人偷袭的天气,可就是那天敌机偏来了。我负责的两名重伤员转移不动,十三岁的我急中生智,抓了两个麻袋片儿把伤员盖上,上面撒些树叶树枝,我也趴在下面,敌机盘旋了几圈扔炸弹,没炸着我们。躲过一劫……立了三等功。
我到驻地就积极发动妇女做军衣、抬担架、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十四岁入党,十六岁当了护士长,成了骨干力量。当了护士长才知道,其实有职务就是责任重了,多干活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加班加点冲在前。那次战地卫生员不够用,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线。就是那次为抢救伤员,我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至今腿上还嵌着块弹片儿,遇到阴天下雨就疼。前边非常危险。说不定去了就回不来了,就是要把生还的机会留给战友。
我又问姑姑:您作为护士长最厉害的是啥?
最厉害的是那个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入了子弹,我和几个护士当班,医生去前线了,一没麻醉药,二没专门器械,把肉剥开子弹露出来,用老乡打铁的老虎钳子在锅里煮煮,我一边哭一边把“钢铁战士”腿骨上的子弹拽出来。
越干越进步,十九岁被任命为医疗队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边抓政治学习,一边加强医疗知识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这年一个家伙儿闯进我心里来。他是连长,跟我平级。我给他扎针,三扎两扎有了好感,偷偷摸摸谈,俺们不够谈恋爱的级别。一次战斗他那连人马被鬼子挡住冲不出来,回不了大部队,就跟别的八路军走了,反正都是打鬼子。自那以后,我们再没见过面。
后来我调到军分区医院任院长。解放全中国那年,那家伙受伤送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一见他浑身是血,心里一紧,疼得心哆嗦。他是个不错的人,可是我刚结了婚。急得他跺脚,拍头,捶胸。
他急急地吼:我给你写信,怎么不回信?!
我说:没收到你的信。兵荒马乱的,信不通。
你怎么不等我?
我等你好几年了,也不知道你活着没有啊?走了就没音信。
他哭了,泪淌下来。我不敢看他。
我说:都团长了还哭,不怕人家笑话?好好干,将来找个大学生,比我这文盲强多了。
任她什么生也抵不上你!
别说憨话,我帮着给你介绍。
我照顾他个把月,也算弥补吧。他养好伤要南下,打过长江去。一次攻坚战斗中他顶着湿被子率敢死队往上冲,牺牲了。
姑姑那么伤神,眼里含着泪。
(选自《参花》,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从土里拱出来(节选)
李立泰
我写小说,好回老家,扑进鲁西大平原,看着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土里刨食的身影,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作。哥哥光膀晒得淌油儿,嫂子壮硕小褂儿粘在胸脯上。汉子扬鞭扶犁,倾听犁铧切断草根的脆响,看阳光下新翻泥土的浪花儿。俯身抓把湿润的土块攥个蛋儿,送鼻子闻闻,土蛋泛出朗润的清香。女人撒化肥,沿着深深的犁沟,沿着汉子骂牛的吆喝,沿着长长的日子,沿着风调雨顺也作难的声声叹息,然后他们把在血汗里浸泡的种子埋进希望里。
望望厨房冒出的炊烟,闻闻玉米饼子的香甜,农家大锅炒菜“滋滋啦啦”爆响,从后窗窜出几缕子菜香……听鸡鸣狗吠的欢歌,看看篱笆墙上爬的丝瓜、扁豆角,交织在一起的绿墙,还有那在绿秧子里偷偷探出脸儿的粉红的喇叭花,真好看、真养眼,那么小说基本就出来了。
好的微型小说、小小说读过忘不了。它不仅有生活、接地气、人物鲜活丰满、有血有肉、细节感人,而且是从土里拱出来的。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姑姑做护士长时,她用老乡的老虎钳为战士取子弹,伤心地哭了,一方面是心疼战士,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医术不精而愧疚。
B.与升任团长的初恋情人久别重逢,善良热心、乐于助人、大度无私的姑姑觉得自己不识字,配不上他,主动要为他介绍对象。
C.文本写全村参战打鬼子,小孩子帮着为八路军做饭,家家住伤员,妇女帮着拆被褥、洗衣服、照顾伤员,体现出军民鱼水情深。
D.在姑姑的精心照料下,她的初恋情人伤愈后重返战场,后来,因上前线冲锋时顶着湿被子,最终壮烈牺牲,姑姑为此伤心落泪。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带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亲切自然,语言质朴,偶或插入的方言俚语,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增强了作品亲和力。
B.文本中洗绷带、扎针、取子弹等情节,表现了物质条件的困乏和战争的残酷,衬托八路军战士坚持抗战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C.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手法丰富,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女军人特殊的性格和情怀。
D.小说写团长因错过了与姑姑的美好姻缘而落泪,姑姑要为他作介绍,他表示没有人比得上姑姑,正面表现了姑姑的美好形象。
8.文本一是如何推动叙事、表现人物成长的?请简要分析。(4分)
9.作者说“优秀的小说是从土里拱出来的”,请结合两个文本,谈谈你对这个“拱”字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
材料二:
敕苏轼:省京东东路安抚使司转运司奏,昨黄河水至徐州城下,汝亲率官吏,驱督兵夫,救护城壁,一城生齿并仓库庐舍,得免漂没之害,遂得完固事。河之为中国患久矣,乃者堤溃东注,衍及徐方。而民人保居,城郭增固,徒得汝以安也。使者屡以言,朕甚嘉之。
熙宁十年七月十七日,河决澶州曹村埽。八月二十一日,水及徐州城下。至九月二十一日,凡二丈八尺九寸,东西北触山而止,皆清水无复浊流。水高于城中平地有至一丈九寸者,而外小城东南隅不沉者三版。父老云:“天禧中,尝筑二堤。一自小市门外,绝壕而南,少西以属于戏马台之麓;一自新墙门外,绝壕而西,折以属于城下南京门之北。”遂起急夫五千人,与武卫奉化牢城之士,昼夜杂作堤。堤成之明日,水自东南隅入,遇堤而止。水窗六,先水未至,以薪刍土囊自城外塞之。水至而后,自城中塞者皆不足恃。城中有故取土大坑十五,皆与外水相应,井有溢者。三方皆积水,无所取土,取于州之南亚父冢之东。自城中附城为长堤,壮其址,长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阔倍之。公私船数百,以风浪不敢行,分缆城下,以杀河之怒。至十月五日,水渐退,城遂以全。
臣轼以谓黄河率常五六十年一决而徐州最处汴泗下流上下二百馀里皆阻山水尤深悍难落,不与他郡等,恐久远仓卒吏民不复究知,故因上之所赐诏书而记其大略,并刻诸石。若其详,则藏于有司,谓之《熙宁防河录》云。
(苏轼《奖谕敕记》)
10.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勾选相应位置。(3分)
臣轼以谓黄河A率常五六十年一决B而徐州最处汴泗C下流D上下二百余里E皆阻F山G水H尤深悍难落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丑,干支之一,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乙巳岁十一月”的“乙巳”用法相同。
B.故,所以,与《孔雀东南飞》中“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故”意思不同。
C.其实,事情的真相,与《种树郭橐驼传》中“不抑耗其实”的“其实”意思不同。
D.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与《兰亭集序》中的“或取诸怀抱”的“诸”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为了探寻石钟山得名的真相而夜游绝壁,字里行间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
B.八月二十一日,洪水抵达徐州城下,直到九月二十一日,洪水才退去,河水变清。
C.苏轼认为,洪水来了以后,从城内堵住排水孔是没用的,因为它们还会被水冲开。
D.苏轼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担心后世吏民不了解徐州水事,所以记下这次防洪经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河之为中国患久矣,乃者堤溃东注,衍及徐方。
14.在徐州,苏轼为防黄河洪水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注】。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采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如碧玉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B.“红露湿人衣”中“红露”一词写出了花丛中仙露之晶莹欲滴与桃花色泽之美艳夺目。
C.“我为灵芝仙草”是自我期许,“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为得到功名利禄而欣喜若狂。
D.词尾的“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表现出词人放达飘逸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16.这首词中的“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与《登快阁》中的“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两句,都透漏出愁苦落寞之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两句,以“五丁开山”的传说来反映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英雄气概,从中也可以看出蜀地的与世隔绝和蜀道的来之不易。
(2)叠词是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既可被用来摹声绘色,也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内心,如《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就运用叠词表达了作者摆脱“樊笼”、复归自然途中的舒畅心情。
(3)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诗词中,乐器是常见意象,比如:“”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对宇宙形状的认识,一开始,①,认为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但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正因为如此,当曾子的学生单居离向他询问是否果真“天圆地方”时,曾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曾子并不否认“天圆地方”说的存在,但他认为那说的不是天地具体形状,②。他引述孔子之语,把“天圆地方”说成是“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即天所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属于“圆”,转动不休;地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则属于“方”,安谧静止。③,固然可以弥补“天圆地方”说在形式上的缺陷,但这种修补却也使该说丧失了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而存在的资格,因为它所谈论的已经不再是天地的具体形状了。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19.文中加粗的“孔子之语”中的“之”不能用“的”替换。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一处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小题。
曹雪芹真不愧是写人物的圣手,他就是这样善于写出人物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来。不单小姐,就是那些服侍小姐、太太的丫鬟,也无不独具个性特征。晴雯、袭人、平儿、鸳鸯、紫鹃五个大丫鬟,地位不相上下,都是主子的得力臂膀,但一个赛过一个,彼此绝不雷同。晴雯尖刻,袭人阴柔,平儿周到,鸳鸯刚烈,紫鹃笃厚。小丫头如雪雁、麝月、秋纹、玉钏、翠缕、莺儿、五儿、小红等,也都活灵活现,各有其独特的性格。至于老祖宗贾母,以及男性主子如贾赦、贾敬、贾珍、贾琏、贾蓉,包括管家赖大夫妇、来旺夫妇,小厮茗烟、兴儿、旺儿,还有贾雨村、柳湘莲、尤二姐、尤三姐、唱戏的十二个女伶等,凡书中所写,无不切合其身份,无不恰如其分。有的只轻轻一带,就神情毕肖,如在眼前。当然,在所有这些人物中,写得最好的是王熙凤。王熙凤写得好,好在她的独特的个性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文学人物的艺术画廊中,像王熙凤这样高度个性化的人物不是很多。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个性化程度诚然都是很高的,但和王熙凤相比,也不能不略感逊色。
21.《红楼梦》中的判词很能反映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及命运,请结合晴雯判词,说明其独特个性。(4分)
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22.鲁迅评《红楼梦》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请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人物(晴雯除外),简要说明其为“真的人物”。(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龙年春晚《山河诗长安》中,李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古今对饮,千人齐诵经典。当历史文化遇上现代科技,那些尘封已久的繁华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现于我们眼前。
材料二:经典黄梅戏曲目《女驸马》家喻户晓,因被某网红“魔改”而在网上掀起一股热潮。该网红利用夸张的表情动作和略带矫揉造作的唱调演唱经典黄梅戏曲目,之后被央视痛批不尊重国粹,而后此网红做出道歉解释并以流行唱腔重新诠释。
同学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怎样处理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示例:我认为演员、编剧、导演等影视行业从业者很难被Sora取代。①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作为人工智能,并不具备类似于人类的智慧、意识和情感,无法取代需要创造力、情感表达的演员、编剧、导演等工种。②Sora生成视频是基于算法和大数据来执行人类的指令,模仿人类的思维而完成某项工作,本质上是对大量数据处理的结果,属于人类改善生产生活的工具。③Sora是专能的,仅能执行内置程序所规定的任务,而无法处理超出程序规定和数据库的内容和情形,并不能取代演员、编剧、导演等工种来应对未曾遭遇的困境。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①从生活细节出发,选取姑姑成长中的典型事件,突出她波澜壮阔的一生。②倒叙手法,回溯革命生涯重要事件节点,和姑姑逐步成长的结果照应。③以问答方式(或答“访谈形式”),交叉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推进情节叙述(或答“现实和历史交织闪回”),赋予小说以跳跃性与连贯性的叙事方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9.答案:①优秀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体验与升华。②生活有无限的张力,有一种向外拱的动力,能激发作家的创作欲望。③作家必须俯下身子,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主动去发现、创造,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把生活的本质“拱”出来。
10.答案:BDG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1)事情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说,却凭主观臆测判断有还是没有,这可以吗?
(2)黄河成为中国的灾患已经很久了,日前堤坝决口,河水向东倾注,漫延到徐州。
14.答案:①调动民工和士卒昼夜筑堤。②用装满柴草的土袋从城外堵上六个排水孔。③到城南亚父冢之东取土。④在城中沿着城墙建成长堤,以加固原来的堤坝。⑤把官府和私家的几百艘船拴在城下,用来减缓水势。
解析:参考译文:
皇帝敕命苏轼:根据京东东路安抚使司转运司的奏疏,日前黄河水到达徐州城下,你亲自率领官吏,督促士兵民夫,救护城墙,一城的百姓连同仓库房屋,得以免遭漂流沉没之祸,最终得以完成城墙加固之事。黄河成为中国的灾患已经很久了,日前堤坝决口,河水向东倾注,漫延到徐州。而徐州民众的生命居室得以保全,城郭得以增高加固,只因为你的努力。转运使多次上奏你的治绩,我感到十分满意。
熙宁十年七月十七日,黄河从澶州曹村埽决口。八月二十一日,大水到了徐州城下。到九月二十一日,水高已达二丈八尺九寸,东西北三面受到山的阻碍而停滞下来,变成了清水再没有混浊的泥流了。水面高于城中平地有一丈九寸,而外小城东南角没有被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徐州的父老说:“天禧年中,徐州曾经修过两道堤坝。一道从小市门外,沿着城壕往南,稍向西到达戏马台下;一道自新城墙门外,沿着城壕向西,拐过来到达城下南京门之北。”于是赶紧召集精壮民夫五千人,以及看守奉化牢城的士卒,昼夜不停地修筑堤坝。新堤建成的第二天,大水从城东南角向城中涌来,遇到堤坝,便被阻遏住了。六个排水孔已在水没到来之前,用装满柴草的土袋从城外堵上了。因为水来之后,从城中堵塞的全不管用。城中有过去取土所挖成的大坑十五处,都和外面的水相通,水位一高,井水也会向外溢。城外三面都是积水,没地方去取土,只好在州的南面亚父冢之东取土。在城中沿着城墙建成长堤,以加固原来的堤坝,此堤长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宽两丈。河中有官府和私家的船只数百艘,由于风浪太大而不敢启航,于是把它们分别拴在城下,用来减缓水势。到了十月五日,大水渐渐退去,州城终于得以保全。
臣苏轼认为黄河一般五六十年决堤一次,而徐州处于汴河泗水的最下流,州城前后二百多里都有高山阻挡,水势尤其容易深积而难以退去,不能和别的州郡等同看待,恐怕年代久远之后,万一有什么紧急事变官吏民众不再了解这些情况,所以借皇上赐诏之际记录其大概,并把它刻在石碑上。至于详细的资料,则收藏在有关部门的档案中,名叫《熙宁防河录》。
15.答案:C
16.答案:“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谪仙(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两句,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表达因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
17.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箫鼓追随春社近;谁家玉笛暗飞声
18.答案:①人们主张“天圆地方”;②而是天地所遵循的规律;③孔子师徒的说法
19.答案:“之”是结构助词,意为“……的”,具有文言色彩,“语”意为话语,或所说的话,也具有文言色彩。“孔子之语”表示的是孔子所说的话,如果用白话“的”替换,“孔子之语”就变成了“孔子的语”,则文白杂糅,不符合表达习惯,显得不伦不类。
20.答案:在“丧失了”后面加“作为”。
21.答案:高傲自尊、心灵手巧、疾恶如仇、具有反抗精神。
22.答案:王熙凤。她既有阴险贪婪狠毒的一面。比如“设相思局”害死贾瑞,“弄权铁槛寺”假权营私。她又有聪明能干善于为人的一面。比如“协理宁国府”井井有条,深受好评;对黛玉、宝钗等姑娘照顾周全,细心周到。
23.答案:略。

标签: 郑州 高三 开学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