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言文翻译技巧(七)直
发布时间:2025-01-07 12:46 浏览量:4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翻译,属于直译且正确的是
A.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B.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过来,难道不快乐吗?”
C.原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A项,紧扣原文“学而时习之”,将“学”译为“学习”,“时”译为“时常”,“习”译为“复习”,“不亦说乎”译为“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是按原文词句对等翻译,为直译且正确;B项,“有朋自远方来”直译为“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译为“难道不快乐吗”,忠实原文,是直译且合理;C项,“人不知而不愠”译为“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亦君子乎”译为“不也是君子吗”,严格遵循原文,属于直译且无误。所以以上选项均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对文言句子的翻译,不符合直译要求的是
A.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B.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复习旧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C.原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见到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跟他一样的毛病。”
D.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答案:B
解析:A项,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的翻译,逐字对应,实词、虚词都直接翻译,符合直译;C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紧扣原文,将每个字词含义译出,是直译;D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按原文对等译为“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遵循直译原则。B项中“温故而知新”直译为“温习旧知识从而知道新知识”更符合直译要求,原翻译增加了“理解与体会”,属于意译成分,不符合直译紧扣原文词句的要求。所以答案选B。
3.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运用直译技巧最恰当的是
A.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
B.原文:“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C.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D.以上翻译都恰当
答案:D
解析:A项,“土地平旷”直译为“土地平坦开阔”,“屋舍俨然”译为“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实词、虚词都按原文对应翻译,恰当;B项,“率”译为“带领”,“妻子”古今异义,直译为“妻子儿女”,“邑人”译为“同乡人”,“绝境”译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紧扣原文,直译准确;C项,“黄发垂髫”用借代手法,直译为“老人和小孩”,“并怡然自乐”译为“都安闲快乐”,忠实原文,翻译恰当。所以以上选项运用直译技巧都恰当,答案选D。
4.从直译角度看,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A.原文:“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翻译:“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B.原文:“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翻译:“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C.原文:“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翻译:“士兵们到处谈论,都用手指着,用眼睛看着陈胜。”
D.原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翻译:“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难道不应该反抗吗?”
答案:D
解析:A项,“会”译为“恰巧”,“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都按原文直译,无误;B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逐字对应翻译,符合直译要求;C项,“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实词、虚词直接翻译,准确传达原文意思。D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应直译为“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原翻译后面添加“难道不应该反抗吗”属于意译,加入了译者个人理解,不符合直译原则,所以翻译有误。答案选D。
5.下列句子翻译中,哪一项对字词的直译不准确
A.原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必定依据实情(处理)。”
B.原文:“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当权者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C.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
D.原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翻译:“一定首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答案:B
解析:A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实词、虚词都直接翻译,准确;C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紧扣原文,将鼓、再、三以及气、衰、竭等字词意思译出,直译恰当;D项,“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按原文对等翻译,符合直译。B项中“肉食者”直译为“吃肉的人”不准确,在文言文中常指当权者,所以该项对字词的直译不准确。答案选B。
6.阅读下面文言文句子及翻译,判断直译运用正确的是
A.原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不因为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为自己(得失)而悲伤。”
B.原文:“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污。”翻译:“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污秽。”
C.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A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将“以”译为“因为”,“物”“己”“喜”“悲”都按原文对应翻译,运用直译正确;B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污”,对莲、出、淤泥、染、濯、清涟、污等字词紧扣原文直译,准确;C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高”“仙”“名”等实词及虚词“在”“则”都直接翻译,符合直译要求。所以以上选项直译运用都正确,答案选D。
二、填空题
1.翻译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应译为“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竹帘都青了。”
答案:。;解析:按照直译要求,“苔痕上阶绿”,“苔痕”译为“苔痕”,“上”译为“蔓延到”,“阶”译为“台阶”,“绿”译为“使……绿”;“草色入帘青”,“草色”译为“草色”,“入”译为“映入”,“帘”译为“竹帘”,“青”译为“使……青”,最后加上句号使句子完整。
2.原文:“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翻译为:“它的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美丽。”
答案:美丽;解析:“其”直译为“它的”,“西南诸峰”译为“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林壑”译为“树林和山谷”,“尤美”译为“格外美丽”,遵循直译原则,填“美丽”使句子完整。
3.把“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为现代汉语:“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答案:开放;枝叶繁茂;解析:“野芳发”直译为“野花开放”,“佳木秀”译为“好的树木枝叶繁茂”,紧扣原文实词、虚词进行对等翻译,按要求填空使译文完整。
4.翻译:“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结果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就是醉翁亭。”
答案: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解析:“翼然”用比喻手法,直译为“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描绘亭子的形态,符合直译要求,使译文完整准确。
5.原文:“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翻译是:“到溪边来捕鱼,溪水很深,鱼儿很肥。”
答案:到;解析:“临”在文中是“到……旁边”的意思,直译为“到”,使句子符合直译原则,通顺自然。
三、材料题
材料一
《岳阳楼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1.请将这段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注意运用直译的技巧:
答案: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解析:“予观夫巴陵胜状”,“予”译为“我”,“观”译为“看”,“夫”可译为“那”,“巴陵胜状”译为“巴陵郡的美好景色”,都是按原文实词、虚词对等翻译;“衔远山,吞长江”,“衔”译为“连接”,“远山”译为“远处的山”,“吞”译为“吞吐”,“长江”译为“长江的水流”,紧扣原文;“浩浩汤汤”译为“水势浩大”,“横无际涯”译为“宽阔无边”,“朝晖夕阴”译为“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万千”译为“气象千变万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译为“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遵循直译原则,完整准确地译出原文。
2.指出翻译中运用直译技巧的字词,并说明理由:
答案:运用直译技巧的字词有:予、观、夫、巴陵胜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大观、前人、述、备。理由:这些字词在翻译时都严格按照原文的意思,逐字逐句进行对等翻译,没有添加或改变原文的意思,实词如“巴陵”“远山”“长江”“岳阳楼”等保留原名,虚词如“夫”“则”等按常见用法翻译,动词“观”“衔”“吞”等紧扣动作含义,形容词“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等描述准确,符合直译紧扣原文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要求。
材料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翻译这段文字,重点突出“直”的运用:
答案: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长啸,猿猴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满眼萧条冷落,感慨到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解析:“若夫淫雨霏霏”,“若夫”译为“像那”,“淫雨”译为“阴雨”,“霏霏”译为“连绵”;“连月不开”,“连月”译为“接连几个月”,“不开”译为“不放晴”;“阴风怒号”,“阴风”译为“阴冷的风”,“怒号”译为“怒吼”;“浊浪排空”,“浊浪”译为“浑浊的浪”,“排空”译为“冲向天空”;“日星隐曜”,“日星”译为“太阳和星星”,“隐曜”译为“隐藏起光辉”;“山岳潜形”,“山岳”译为“山岳”,“潜形”译为“隐没了形体”;“商旅不行”,“商旅”译为“商人和旅客”,“不行”译为“不能通行”;“樯倾楫摧”,“樯”译为“船桅”,“倾”译为“倒下”,“楫”译为“船桨”,“摧”译为“折断”;“薄暮冥冥”,“薄暮”译为“傍晚”,“冥冥”译为“天色昏暗”;“虎啸猿啼”,“虎啸”译为“老虎长啸”,“猿啼”,译为“猿猴哀啼”;“登斯楼也”,“登”译为“登上”,“斯楼”译为“这座楼”;“则有去国怀乡”,“去国”译为“离开国都”,“怀乡”译为“怀念家乡”;“忧谗畏讥”,“忧谗”译为“担心被说坏话”,“畏讥”译为“惧怕被批评指责”;“满目萧然”,“满目”译为“满眼”,“萧然”译为“萧条冷落”;“感极而悲者矣”,“感极”译为“感慨到极点”,“悲者”译为“悲伤的心情”,几乎每个字词都直接翻译,突出了“直”的运用。
2.分析这段翻译中,直译后的字词对还原原文情境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直译后的字词精准地再现了原文所描绘的恶劣天气、自然景象以及人物心境。如“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等直译,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阴雨不断、狂风呼啸、浪涛汹涌的洞庭湖边;“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生动展现了天地昏暗、山川隐匿的景象;“商旅不行,樯倾楫摧”直接呈现出交通受阻、船毁人困的画面;“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逐字翻译,使读者深切体会到登楼者远离家乡、内心忧惧、伤感悲痛的复杂情绪,整体上通过直译,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原文的情境氛围,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