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断句及翻译方法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12-02 15:06 浏览量:11
#教育爆款制造机#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方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包括利用虚词、连词、时间词、修辞和特殊句式等标志进行断句。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如直译和意译,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留、删、补、换、调、引。
准确运用所学的断句和翻译方法,对文言文句子进行正确的断句和翻译。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趣味例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以具体的文言文句子为例,详细讲解断句和翻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断句和翻译中的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尝试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文言文断句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如虚词的判断、修辞的识别、特殊句式的分析等。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特别是留、删、补、换、调、引的具体操作。
2. 教学难点
准确识别文言文中的各种标志,如一些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特殊句式的准确判断。
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做到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实现“信、达、雅”的翻译要求。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的方法、技巧及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2.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断句和翻译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断句和翻译中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趣味例句导入、小组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展示趣味句子
在PPT上展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脚不大好头发全无麻子”“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句子。
让学生尝试朗读这些句子,感受不同断句方式带来的不同理解,引发学生对文言文断句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思考
提问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如果句子没有正确断句,会对理解文意产生什么影响呢?”引导学生思考断句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言文断句及翻译的方法。
(二)知识讲解
1. 断句方法
利用虚词断句
详细介绍句首虚词(夫、盖、惟、嘻、噫、嗟夫、呜呼等)、句中虚词(曰、云等)和句末虚词(焉、哉、乎、也、矣、耳、耶等)的特点和用法。通过举例“孔子云何陋之有”(“云”为句中虚词,“何陋之有”为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标志,无义,“有”为句末动词,可在“云”后断句)、“夫战勇气也”(“夫”为句首语气词,可在“夫”后断句)、“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为句首虚词,可在“盖”前断句)、“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焉”为句末语气词,可在“焉”后断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惟”为句中虚词,“尔”为句末语气词,可在“惟”前和“尔”后断句)等,让学生理解虚词在断句中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些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如“之”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定语后置标志”等情况下的判断方法。
利用连词、时间词断句
讲解连词(虽、纵、遂、是以、是故、然则、然后、无论、于是等)和表时间倾向的词语(少顷、顷之、未几、居无何、已而、既而、俄而、俄顷、须臾等)在断句中的提示作用。举例“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为连词,可在“则”前断句)、“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少顷”为时间词,可在“少顷”后断句)、“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为连词,可在“虽”前断句)、“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遂”为连词,可在“遂”前断句)、“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为连词,可在“是故”前断句),让学生学会根据连词和时间词进行断句。并引导学生思考连词在连接句子成分或表示逻辑关系时对断句位置的影响,以及时间词如何帮助划分句子的时间层次。
利用修辞断句
阐述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在文言文中的形式和特点,如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形式对应、内容关联等。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对偶句,可在“入”“出”前断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句,可在“谈笑”“往来”前断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顶真句,可在重复的字词前断句)、“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顶真句,可在“天子”前后断句)、“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反复句,可在“向为”“今为”前断句)为例,让学生体会修辞对断句的帮助。引导学生观察修辞句中的对应关系和重复字词,以此作为断句的重要依据,同时让学生尝试自己寻找其他文言文中的修辞句并进行断句练习。
利用特殊句式断句
讲解判断句式(……者……也)、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与……乎、岂……哉(耶)、奈何……乎等)和固定句式(如……何、奈……何、若……何、无乃……乎、何……为、以……为等)的特点及断句要点。通过“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固定句式“如……何”,可在“何”前断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判断句式,可在“者”后断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反问句式,可在“不亦”前断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反问句式,可在“得无”前断句)、“夫子何命焉为”(固定句式,可在“焉为”前断句)、“何陋之有”(反问句式,宾语前置,可在“之”前断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反问句式,可在“岂”前断句)等例子,让学生掌握特殊句式的断句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特殊句式中标志性词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如何根据句式结构确定断句位置,同时让学生进行特殊句式的判断和断句练习。
2. 翻译方法
直译和意译
解释直译(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和意译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两种翻译方法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比直译和意译的例子,如“其一犬坐于前”(直译: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译: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让学生感受两种翻译方法的不同适用场景,引导学生在翻译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具体方法
留
说明保留原文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的原则。举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等直接照抄),让学生掌握“留”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古代专用名词,加深对这一方法的理解。
删
讲解文言文里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者……也”判断句式中的“者”“也”,宾语前置标志“之”等)可删去不译的情况。以“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删去)、“孔子曰:‘何陋之有?’”(“之”删去)为例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可删去的虚词,并让学生进行相关句子的翻译练习,体会删去虚词后的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补
强调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的三种情形: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双音节词(组词法)、补量词、补充省略的主谓宾等成分。分别举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译为“推测”,“惧”译为“惧怕”,“伏”译为“埋伏”)、“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补量词)、“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补充省略的主语“村里的人”“渔人”),让学生学会运用“补”的方法。让学生对一些单音节词较多的句子进行翻译练习,尝试运用组词法补充词语,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根据上下文补充省略成分,使句子完整通顺。
换
指出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一般是古今异义词)的要点。举例“十年春,齐师伐我。”(“师”译为“军队”,“伐”译为“攻打”)、“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译为“妻子儿女”,“绝境”译为“与世隔绝的地方”),让学生掌握“换”的技巧。让学生整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进行对比记忆,并通过句子翻译练习,强化对古今异义词的替换。
调
说明调整语序的原因,即文言文中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在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律调整语序。以“还自扬州。”(应为“自扬州还”)、“我何罪之有?”(应为“我有何罪?”)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语序调整。引导学生分析特殊句式的结构特点,总结不同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规律,并进行相关句子的翻译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调整语序。
引
解释引申词义的概念,即根据原文语境选择切合的引申义来解释词语。举例“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让学生理解“引”的运用。让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段落,尝试分析其中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并进行句子翻译,体会引申词义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三)方法总结
1. 断句方法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利用虚词、连词、时间词、修辞和特殊句式等断句的方法要点,通过思维导图(断句→明句意→识标志→利用虚词、利用对话、利用实词、利用修辞→具体虚词、连词、时间词、修辞、特殊句式等内容)在PPT上展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加深记忆。
强调在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根据句子的具体情况灵活判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口诀或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常见的断句标志,如“‘夫’‘盖’句首常出现,‘焉’‘哉’‘乎’‘也’句末添;对偶排比看句式,连词时间把句断”等。
2. 翻译方法总结
回顾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即忠于原文、通顺流畅、生动优美。通过具体的翻译例子,让学生对比不同翻译版本,理解“信、达、雅”的具体体现,如“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直译: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意译: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雕刻得各有各的神情姿态),让学生体会如何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翻译更加通顺优美。
再次强调留、删、补、换、调、引六种具体翻译方法的操作要点,结合思维导图(翻译→引、留、删、补、换、调→各自的具体内容和示例)进行展示,让学生明确翻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要先整体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注意词语的搭配和句子的通顺性。
(四)例题讲解
1. 断句例题
在PPT上展示“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等句子。
引导学生按照所学的断句方法进行分析,如“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可根据句末虚词“矣”“焉”,以及句式对称,在“矣”“焉”后断句,断为: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方法:利用虚词和句式特点)。对于一些较难的句子,如“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引导学生先找出其中的连词“则”,根据“则”的连接作用,可断为: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义连贯性。
请学生回答断句结果,并说明断句依据,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总结断句的思路和技巧。对于学生回答正确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其运用的方法正确;对于回答错误或不完整的,耐心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断句方法,如某个标志词未识别或对句子结构理解有误等。
2. 翻译例题
展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陈胜者,阳城人也。”“孔子曰:‘何陋之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十年春,齐师伐我。”“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还自扬州。”“我何罪之有?”“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等句子。
让学生运用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留: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在学生翻译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谪守”翻译不准确(应为“被贬官做太守”)等,提醒学生注意词语的准确理解和翻译。
- 选取学生的翻译进行展示,针对存在的问题,如字词翻译不准确(如古今异义词翻译错误)、语序调整不当(特殊句式未正确调整语序)、遗漏或添加内容(省略成分补充错误或随意添加原文没有的内容)等,进行详细讲解和纠正,强调翻译要做到“信、达、雅”。通过对比正确和错误的翻译版本,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深对翻译方法和要求的理解。
课堂小结
回顾重点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的方法,包括各类标志词、句式特点、翻译技巧等,重点强调易错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