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发布时间:2024-10-08 15:10  浏览量:21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专业强化课堂“润”的过程,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提升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资料图片

高职院校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之一,既要办好思政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又要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责任,发挥好课程思政作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笔者基于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化工分析方法选择与方案设计”的建设实践,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课程本质、课堂本真、能力本位,在教学设计上突出“融”字,在教学实施中突出“润”字,在教学评价中突出“实”字。

1.教学设计思路上突出“融”,体现课程本质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在“融”字上下功夫,把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贯穿教学设计全过程,增强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和社会性。

一是准确把握课程特点是基础。以准确把握课程特点为逻辑起点展开课程思政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感受“学以致用”的喜悦中提升应用能力,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在工作方案设计的训练中提升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勇于直面问题、乐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是紧密对接岗位需求是前提。课程思政设计要以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重组课程和教学内容,做到因岗育人,即将岗位对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对应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将岗位对能力、素质、意识、品性等的需求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提高其工作岗位胜任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三是系统研制课程标准是保障。课程团队系统研制课程标准时须围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思维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等的提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同时,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研课、建课,做实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修正教学方法,保障课程实施效果。

四是持续因材施教是关键。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认知水平、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应该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把项目化的教学任务分解为若干工作环节,按工作难易程度分层设置不同岗位,逐步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2.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润”,体现课堂本真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高质量的课堂,饱含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非凡的育人智慧和春风化雨般的师爱。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应在“润”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师启智润心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享受课堂的主体地位。

一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润”的底气。教师的政治素养、学识背景、治学态度、人格魅力、品性习惯、言谈举止等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因此,除了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功底外,教师还须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须从实践中总结形成相对独立的思想观点,须有更丰富的经历和对更多领域的涉猎等,凝聚驾驭课堂的底气。

二是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润”的内容。在开展专业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知识点和技能点自然地与学生精神层面的成长需要关联起来,既要挖掘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如从方案的设计与验证中训练逻辑思维、从动手实操中磨砺劳动品质、从技能强化中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等,又要根据课堂现场的瞬息变化,发散性地引入一些有助于锻炼学生性格、增强责任心等方面的古今道义、名人典故、生活百态、事物现象、社会热点等,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

三是创设思政教学情境,拓展“润”的方式。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学生更能深切感受、走心见效。从专业角度创设情境,可找寻生活中与专业知识关联紧密的常识、技巧、方法等,以视频、图片、实物等呈现方式,拉近专业与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学会从专业角度认知生活和阐释事理。从课堂角度创设情境,可引入行业企业的生产实例、工匠团队的典型事例、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以宣传片、纪录片等呈现方式,让学生对职业知敬畏、对榜样知敬佩、对校友知敬重。

四是提升课堂交互效果,营造“润”的氛围。有效高效的课堂需要积极活跃的课堂交互氛围作支撑。一方面,要注重教学平台交互,打造“趣味”课堂。课前,推送自学任务并开展测评,培养学生自主学研能力;课中,组织主题研讨、积分抢答、投屏展示、小组竞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积极表现、敢于展示和充满活力的性格;课后,以设问驱动的方式,巩固拓展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言语神情交互,打造“激昂”课堂。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娓娓道来的表达方式,恰到好处地启发和提问,抓住学生的专注度。同时,用丰富的神情语言和扎实的技能示范,敏锐回复学生的反馈,师生间交互回应、紧密衔接,塑造学生持续思考、进阶思维的良好品质。

3.教学效果评价中突出“实”,体现能力本位

能力是安身立命的资本,也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围绕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聚焦人才培养能力和立德树人成效,对“教学相长”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一是评价教师人才培养能力。教师潜心研究和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精准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设计不符合学情实际、内容未充分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各类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组织教师团队建设一流课程,开发新形态教材,打造虚实结合、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教学建设能力,有力支撑专业的内涵发展,推动落实职业教育“五金”新基建任务,夯实学校关键办学能力。

二是评价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聚焦每一堂课的具体实施环节,挖掘能反映学生知识进步、技能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养成等方面的观测点,通过教师点评、企业导师参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认真开展过程性评价;从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准确开展结果性评价。深化评价结果的研究与运用,反哺教育教学质量诊断和改进,为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做足细文章、深文章、硬文章。

课程思政建设引领学生精神成人,支撑学生专业成才,检验学生事业成功,是一项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系统性重要工程,须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