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化度寺碑》说事儿:既要恪守传统,又要瞅准时机寻生路!
发布时间:2025-06-05 17:55 浏览量:20
今日临习欧阳询的楷书《化度寺碑》,当然临的不是欧阳老爷子的原帖,而是卢中南的翻版。临写该帖时,不禁有感而发。
以《化度寺碑》说事儿:不管是临写古代碑帖,还是学习今人帖子,既要恪守传统,又要瞅准时机寻找自己的生路,这便是所谓的书法的出路。
临摹是入帖,是入路,当然,这是学书法的一个阶段,总不能把这条路走到黑,你得学会出帖!所谓出帖,就是把握范本的灵魂,取其精华加以吸收后,成为自己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开始酝酿形成自己的风格。
有人一辈子甘当书奴,就是走进帖子后,就再也出不来。虽精准的把握了字形,但肯定出不了彩!所谓出彩,就是要有自己的生花之笔。
就以临写《化度寺碑》为例:我最初临写的是欧阳询的原碑帖,尽管原碑斑斑驳驳,也是尽量终于原碑,恪守传统,所谓书法探源吧!
鉴于原碑的版面损坏程度大,于是临写卢中南的同名帖字。虽然卢氏的风格与原碑有差异,却也有着相得益彰的作用。
从原碑中,学到欧阳公的骨力和遒劲;从卢中南的帖子中,学到了今人的风韵和时尚、遒媚和丰润,将古今风格结合起来。
这里,我是主张兼学古今的,而不是顾此失彼。也就是说,先从源头学起——学古人,在学今人。这样就做到了: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手板手背都是肉,不要砖儿厚,瓦儿薄的。
学到了古人和今人的一些骨架和形体,把握一些基本的韵律后,就要适时的融合自己的笔墨情趣,而力戒一味的照搬而失去书法的乐趣。
在临写卢中南的《化度寺碑》时,脑子里面不完全是卢氏的笔墨精神,而是有欧阳询《九成宫》《虞恭公碑》等欧阳询的原貌的影子。
不知大家是否关注到,欧阳询的原帖,就横画而言,抗肩角度较小。而欧公居然能写出“寓平正中见险劲”,就见证了他的笔法的驾驭能力。
今人则喜欢加大横画的抗肩度,以此增强笔画的险势,这是个不错的取法效果。因此,卢中南运用了此法,我也很欣赏这种做法,尽量加大横画的抗肩度,来增强奇崛与活力。
学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跳出范帖的圈子,以形成个人的风格,就是寻求自己的书法出路。因此,你的笔法及其造型,不再是单一的,而是有一种“大杂烩”的样子。即参合了多种笔墨精神和书法情趣,这是学书人应有的追求。
我的一些想法,不知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