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我豁然开朗?似乎在不经意间,走出了田楷的羁绊!

发布时间:2025-04-01 16:35  浏览量:8

近几天,我的书法活动只忙一件事儿,那就是专注欧阳询《皇甫君碑》的临写。另一方面,关注书友们对我临作的反馈,有不少的评论、点赞和收藏!在这里,我感激万分,感谢热心的书友对我的作品,表示坚定的支持!

其中有一则评论,不觉使我心头一颤:有位书友认为:《皇甫君碑》可能有假,这里的字分明是“田楷”。我懂得了其中隐藏的含义,即我的欧楷写得不地道,依然存在田楷的影子。这位书友眼力真好,的确如此!

不可否认,我是花了不少时间学田楷的,但田楷学习的时间,远不如欧楷原帖的时间长!最初学欧阳询《九成宫》,再学田楷,最后又复归欧楷《九成宫》。

很多书友都认为我的欧楷更像“田楷”,这是既定的事实。但有个问题很有意思,为什么学欧楷原帖那么长时间,至今还是像田楷呢?难道田楷有什么魔力?

其实,作为书法人,字体像哪一家,也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一种自然的表现。田英章也不知道他的字会写成今天“田楷”的模样,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实际上,田楷就是欧楷的变化体,属于欧楷范畴。所以,即使写得像田楷,同样属于欧楷范畴。临帖也并不需要和原帖一模一样,因此才有了各种风格的欧楷,如卢中南、孟繁禧、丁谦、陆启成等人的欧楷,都有自己的面貌。

欧楷的核心碑帖,我一直认为是《九成宫》。不管写欧楷的什么内容,如果总是像《九成宫》的神韵,那就对了!

今天又有微信书友鼓励我专攻欧楷《九成宫》,他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观点,就是不当书家,只作书奴。我倒是很欣赏这个说法。

很多人总是追求什么创新呀、风格呀,认为只有善于创新和形成风格,就是书法家的范儿!而提起“书奴”一词,很是鄙视,认为书奴就是字匠,成不了书法家。

然而,书法家一词,完全是后人一厢情愿的添加的!古人哪有什么书法家的概念,把字写好就得了呗!今人一旦被人说成书奴,认为是羞辱,这个看法大可不必!

我认为,要想当一名合格的书法家,先要成为一名书奴。所谓书奴,就是能把古代的一家经典吃透,并忠实于古代书法经典,矢志不渝的“守正”,即使“不敢越雷池一步”,也是可敬的!

我的结论是:连书奴都做不了 ,何谈当书法家?作书奴的精神,就是敢于“坐冷板凳”是精神!书奴精神,就是一种对经典的敬畏精神,更是一种不言放弃的执着精神!

然而,书奴不能当一辈子,要适时跳出书奴的禁锢,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敬畏欧楷,也崇尚田楷。然更喜欢原始的欧楷风味,有意打破田楷的局限。比如今天的临作,我就牢记了书友的提醒,要写清瘦一些,写肥了,会向田楷靠拢。

今天的5页临作,第一页,依旧“田味十足”,我是不满意的。最后的四页,像是摆脱了田楷的束缚,有些像欧楷的模样了,关键是笔法做到了“减肥”!

所谓“骨力”,就是要有“瘦劲”,比如梅花的风骨,就是清瘦的风姿。书法的线条若肥,会成为一种病态,严重的,就成了“墨猪”。清瘦的风格,就像一个精神抖擞的人,仙风道骨的。

今日书风的突变,缘于书友的善意提醒,使我豁然开朗!似乎在不经意间,走出了田楷的羁绊,隐约感觉到进入了一种“柳暗花明”的境界!

我一直在反思:是什么原因,形成田楷的面貌?今天我找到了答案!原来田楷是讲究所谓的“精致”和“规范”,运笔时,难免有一种刻意的心态在作袭。总想一笔一划要如何如何的到位,未能体现出书法的写意性。

欧阳询的《皇甫君碑》是小楷,临作是小楷放大。因此,务必使笔法迅疾和轻灵。要借鉴国画的写意手法,追求笔墨的意境和空灵,不要把笔画写实、写僵。

如果学过欧楷和田楷,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要在欧、田之间自由的穿梭,不要纠结像谁和不像谁,然后以开放的心态,不拘一格的写出自己的笔意。所谓“我写我意,无关古今”!

最后以回复微信书友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的小结:

不作书家甘作奴,九成宫里写春秋。平生三昧欧田法,不见高风堪愧羞。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