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熙明《法书考》卷一之九

发布时间:2025-04-07 07:25  浏览量:9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盛熙明的《法书考》卷一的第九部分。

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77】

欧阳询。询本临湘人。学羲之书,峻险劲痩,自成一家。议者以为真行有献之法,自羊欣、薄绍之后无比者。独智永恃其精练,欲与相攻,而询猛锐,智永亦复避锋。询尝见索靖所书碑,初唾之而去,复观乃悟其妙,卧其下三日,晚年笔力尤刚劲。

【今译77】

欧阳询,欧阳询本来是临湘人。他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字体风格险峻刚劲、笔画瘦硬,自成一家。评论的人认为他的楷书和行书有王献之的笔法,自从羊欣、薄绍之之后就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了。只有智永仗着自己书法精练,想要和他一较高下,然而欧阳询的书法风格刚猛锐利,智永也只好避开他的锋芒。欧阳询曾经看到索靖书写的碑刻,起初他唾弃着离开了,返回再看时才领悟到其中的精妙之处,于是睡在碑下三天。他晚年时的笔力尤其刚劲有力。

【原文78】

张云:“隶、行、飞白、草皆妙品。”大小篆章能品。李云:“上下品。”如旱蛟得水,馋兔走穴,笔势恨少于镌勒及飞白诸势,如武库戈戟,雄剑森森。唐评:“如金刚瞋目,力士挥拳。”宋陈景谓:“世皆知其体方,而不知笔力圆。”

【今译78】

张怀瓘说:“他的隶书、行书、飞白书、草书都是妙品,大篆、小篆、章草是能品。” 李嗣真评价为“上下品”。他的书法就像干旱的蛟龙得到了水,饥饿的兔子跑回洞穴,只是笔势遗憾在于在镌刻以及飞白等笔势方面有所欠缺,他的书法就像武器库里的戈戟,锋利的宝剑排列得整整齐齐。唐代有人评价说:“他的书法就像金刚怒目而视,力士挥舞拳头。” 宋代的陈景说:“世人都知道他的字体方正,却不知道他的笔力圆润。”

【原文79】

褚遂良。登善。张云:“隶、行俱妙品。”李云:“上下品。”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精劲意耳。唐评:“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今译79】

褚遂良,字登善。张怀瓘说:“他的隶书、行书都是妙品。”李嗣真评价为“上下品”。他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也是王羲之书法的优秀传承者,他的书法风格丰满艳丽、雕琢精细,深受当今人们的推崇,只是遗憾的是缺乏自然、精妙、刚劲的韵味。唐代有人评价说:“他的字里仿佛蕴含着黄金的光泽,字里行间如同美玉般温润,书法的法则温和高雅,字体美丽且变化多样。”

【原文80】

薛稷。张云:“能品。”唐评:“多攻褚体,意亦新奇。”又云:“风惊苑花,雪压山柏。”

张从申。唐评:“远近称善,独步江外。”

【今译80】

薛稷,张怀瓘说:“他的书法是能品。”唐代有人评价说:“他大多学习褚遂良的字体,立意也很新奇。”又说:“他的书法如同风中惊起的苑中花朵,雪压在山上的柏树。”

张从申,唐代有人评价说:“远近的人都称赞他的书法好,在长江以南地区堪称独一无二。”

【原文81】

李阳冰。少温,又名潮,尝作笔法论,谓“于天地山川,得其方员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其经纬昭回之度。近取诸身,远取万物,幽至于鬼神情状,细至于喜怒舒惨,莫不毕载。”唐评:“若古钗倚物,力有万夫,李斯之后,一人而已。”

【今译81】

李阳冰,字少温,又名李潮,他曾经撰写了《笔法论》,说:“从天地山川之中,领悟到了方正、圆润、流动、峙立的形态;从日月星辰之中,领悟到了它们的经纬、光明、回旋的规律。近从自身寻找灵感,远从万物获取启发,往深里说至于人的神情姿态,往细处说至于人的喜怒哀乐、舒缓凄惨的情绪,没有不全部蕴含在书法之中的。”唐代有人评价说:“他的书法就像古老的发钗倚靠在物体上,笔力雄健能抵得上万人,在李斯之后,只有他一人有这样的书法造诣而已。”

【原文82】

张旭。唐评:“立性颠逸,超越古今。”

颜真卿。清臣。唐评:“锋绝剑摧,惊飞逸势。”陆羽曰:“徐吏部不受右军笔法,而体裁似右军;颜太保受右军笔法,而点画不似。”盖徐得右军皮肤眼鼻,所以似之;颜得右军筋骨心肺,所以不似也。

【今译82】

张旭,唐代有人评价说:“他生性癫狂放逸,书法成就超越了古今之人。”

颜真卿,字清臣。唐代有人评价说:“他的书法笔锋锐利如同宝剑折断,有着惊人的飞动、飘逸的气势。”陆羽说:“徐吏部没有接受王羲之的笔法,然而字体风格却像王羲之;颜太保接受了王羲之的笔法,然而笔画却不像王羲之。”大概是因为徐得到了王羲之书法表面的样子,所以相似;颜得到了王羲之书法的筋骨和精髓,所以不相似。

【原文83】

释怀素。唐评:“援笔掣电,随手万变,酒酣兴发,遇墙壁衣器,靡不书之。”贫无纸,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及,乃漆一盘书之,书至再三,盘版皆穿素。伯祖惠融,善学欧阳询书,世莫能辨,至是乡中呼为“大钱师,为小钱师”。尝受法于金吾兵曹钱塘邬肜。

【今译83】

释怀素,唐代有人评价说:“他拿起笔来就像闪电划过,随手书写就能变化出万千形态,喝酒喝得尽兴、兴致勃发的时候,遇到墙壁、衣服、器物,没有不拿来书写的。”他贫穷没有纸张,就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来满足自己书写的需求,纸张不够写的时候,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反复书写多次,木盘都被写穿了。怀素的伯祖父惠融,擅长学习欧阳询的书法,世人不能分辨真假,到这时乡里人称呼他们为“大钱师,小钱师”。怀素曾经向金吾兵曹钱塘人邬肜学习书法技法。

【原文84】

李邕。泰和江都人。唐评:华岳三峰,黄河九曲,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文翰俱重于时,当时奉金帛求书,前后所受钜万计,自古未有如此之盛也。

【今译84】

李邕,字泰和,是江都人。唐代有人评价他的书法如同华山的三座山峰,又如同黄河的九曲河道。李邕起初学习并改变了王羲之的行书笔法,笔画的顿挫起伏,在掌握了其中的精妙之处后,又摆脱了旧有的习惯,笔力焕然一新。李阳冰称他为书法界的“仙手”(技艺高超如同仙人的能手)。他的文章和书法在当时都备受看重,当时人们捧着金银布帛来求他写字,前前后后他所收到的酬金数以万计,自古以来还没有像这样兴盛的求书场面。

盛熙明的《法书考》卷一第九集就到这里,请继续收听阅读下一集。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