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隶书《范式碑》

发布时间:2025-04-09 17:15  浏览量:20

作为书法爱好者,曹魏时期的碑刻一直令我着迷,而《范式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块立于曹魏青龙三年(235年)的碑刻,全称《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又称《庐江太守范式碑》或《范巨卿碑》,虽历经岁月洗礼,如今仅存残石,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范式碑》的用笔独具特色,起笔多以方笔为主,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尽显力量感。撇画丰肥圆钝,捺画短重粗壮,如“入”“八”等字,撇捺的厚重与沉稳,给人以古朴、雄浑之感 。虽然隶书的韵味占据主导,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楷笔已悄然生发,像“则”“侍”“剔”等字,竖钩及捺画的形态,逐渐向楷书靠拢,体现了书法演变过程中的微妙变化。

结体上,它方正端庄,疏密和谐。字形大小较为均匀,排列整齐,给人一种秩序井然的美感。“冀”字上部“北”简化为两点,中竖延伸连接下部,结构紧凑又不失灵动;“鸿”字中间“工”部特长,与三点水等长,各部分笔画相互借用、穿插,使得整个字既别致又浑厚 。

从章法布局来看,字间较为宽松,行列清晰。虽然字形轻重有变化,但整体节奏感强烈。这种布局,既保留了隶书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让作品既有传统的根基,又有时代的创新。

唐代李嗣真评价此碑“风华艳丽,古今冠绝” ,虽有些许夸张,但也足见其独特魅力。《范式碑》不仅是研究范式生平事迹的重要资料,更是书法史上隶书向楷书过渡的珍贵样本。每次欣赏它,我都能从其笔画、结构与章法中,感受到三国时期书法的雄浑大气,以及书法演变的奇妙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