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诗90:王念孙、陈澧学者书点赞,翁方纲、刘墉书造作差评

发布时间:2025-05-23 11:01  浏览量:32

启功论书诗90:

高邮之后有番禺,安雅终推学者书。

一代翁刘空作态,几经鸣鼓召吾徒。

启老此诗评价王念孙、陈澧,认为这二人的书法可以看出人品的安雅,是学者之书,文人之书,值得肯定。同时批评了翁方纲、刘墉的书法空作姿态。

【启功自注】:

王念孙、陈澧。

乾嘉学者,有大力工于书者,宜莫钱竹汀先生若。然控笔略失于重,隶书更不免有钝滞之讥。戴东原先生书,曾见殿试策、手简、手稿,似无以书传世之想。朱笥河先生好作隶定古体,手写华山碑跋是也。其他随笔挥洒书札、楹联,无一毫馆阁习气。惟所传极鲜耳。

钱竹汀书法

启老说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有在书法上很下功夫的,但都不如钱竹汀先生。钱竹汀先生清代史学家、汉学家。是18世纪中国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大昕为“一代儒宗”。钱竹汀的书法控笔用力较重,隶书更是不免有钝滞的问题。

戴震书法

戴东原: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人。清代乾隆年间百科全书式的著名学者、大思想家。 戴震出身于贫寒,一生颠沛奔波于大江南北,讲学著述,50岁入四库全书馆校理古籍,精于考据、训诂,在天文、数学、物理、地志、经籍考析等领域都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我国古代文献的整理作出了贡献。启老说曾见过戴东原的殿试策、手简、手稿,观其书法似乎无意以书法传世。

朱筠书法

朱笥(sì)河:朱筠,字竹君,又字美叔,号笥河。清代著名学者,人称“竹君先生”。 朱筠品格高尚,恬淡达观,性喜山水花木,酷爱诗书金石,考古著录日夜不倦。据载“聚书至数万卷,金石文字数千种”,“所著文数百篇,古今诗数千首”。现存《笥河文集》四卷。

这位朱筠先生喜欢写古体隶书,曾经手写华山碑跋。其他书法作品随笔挥洒,书札、楹联,丝毫没有馆阁体书法习气。可惜的是传世的作品太少。

【启功自注】:

若高邮王怀祖先生手稿、函札,所见极多,无意于书,而天真平易,平生学养,俱见于点画之间,信乎学者之笔也。

王念孙书法

王念孙,江苏高邮人,字怀祖,清代学者,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时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提出就古音以求古意的原则,建立义通说;归纳《诗经》、《楚辞》的声韵系统,定古韵为二十二部。注意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古韵谱》等。

王念孙先生的手稿、信札,所见作品很多,虽然无意于书,而书法出于自然,再加上平生学养,都反映在点画之间,这就是真正的学者之书啊。

【启功自注】:

较后则推番禺陈兰甫先生书。以翁正三曾提学粤东,先生不免间接染其馀习。然其融合欧米,不但终成自家面目,亦见自家性情。所作书札,皆娓娓论学,首尾千百言,无矜持,无懈怠。昔人论师道有言教身教之说,余谓观学人之笔,可谓并受书教焉。

陈澧,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广东番禺人,清代著名学者。陈澧对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著述达120余种,著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声律通考》等。陈澧是位通晓天文地理、乐律算术、骈文填词的岭南大儒。钱穆曾评陈澧“晚清次于曾国藩的第二号人物”。

王念孙之后则推崇陈澧先生的书法,因为翁方纲曾在广东为官,因此陈澧也不免间接沾染了翁方纲的一些习气。不过陈澧书法能把欧阳询和米芾书法融合在自己书法当中,最终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而且能于书法上体现出自己的性情。

陈澧所作书札书法,都是娓娓道来的论学言论,往往首尾合并千百字,毫无矜持、懈怠之笔。古人论师道,有言教身教之说,启老感慨欣赏这些学者之书,可以再加上个书教啊。

【启功自注】:

当时名家,成王以爵重,可以别论。馀则翁、刘各标重望,而抟土揉脂,但见其处处作态,入目令人不怡,殆所谓艺成而下者乎?

启老说清代书法名家,成亲王以爵位而名重,可以另当别论。其余翁方纲、刘墉虽然也很有名望,但他们的书法太过矫揉造作之姿态,看上去让人不舒服,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吗?

翁方纲书法

刘墉书法

启老对书法上的这种“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论调颇有微词,他认为德是德,艺是艺,德对艺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要辩证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