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王屯传奇(三)白旗悲歌经典美文诗词歌赋联翠篇十九首马仲牺牲

发布时间:2025-05-18 08:52  浏览量:28

第八十六回

贞丰东门海子,现名七星湖。日落西山霞光起,月升东海波色明。

月升东海波色明。

明月芳菲桥珠缀,

清风锦绣柳丝垂。

这首诗主要描写清军进攻贞丰前夜。当天晚上马二元帅得知清军统帅何世华进攻者相,铁索桥守将投降,者相都督楊树森继儿不战而降,楊树森部下纷纷投降。白旗军贞丰统帅马二元帅正在帅府开会。

当天晚上贞丰的情景正像诗里情景一样,还处在一派安稳祥和的气氛之中。

“红日白云天上景”相映成趣。从内容上看,帅府门前的“青松”对“红日”,“碧水”对“白云”,均为自然意象的工整对应;“山中情”与“天上景”形成空间与情感的呼应。平仄上,上下联尾字“情”与“景”平仄相对,韵律和谐。此联通过天地景物的对照,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暗含了超然物外的情怀。

上联:日落西山霞光起,

下联:月升东海波色明。

这幅对联的下联“月升东海波色明”与上联“日落西山霞光起”相映成趣。从内容上看,“月升”对“日落”,形成昼夜交替的时空转换;“东海”对“西山”,注(注:这里的东海,泛指东门海子。)展现东西方位的辽阔视野;“波色明”对“霞光起”,描绘水天交融的光影变化。平仄上,上下联尾字“明”与“起”平仄相对,韵律和谐。此联通过日月更迭、山海呼应的意象,构建出天地广阔的意境。

东门桥,明月芳菲桥珠缀,

古东门桥,这是进出贞丰的交通要道。晚上,在月光的照耀下,桥上的嵩草缀满露珠,闪闪发光。

西门马槽龙潭,清风锦绣柳丝垂。

赏析:这幅对联的下联“清风锦绣柳丝垂”与上联“明月芳菲桥珠缀”相映成趣。从内容上看,“清风”对“明月”,自然景象呼应;“锦绣”对“芳菲”,皆以华美辞藻描绘春色;“柳丝垂”对“桥珠缀”,以柔景相映成趣。平仄上,尾字“垂”与“缀”平仄相对,韵律和谐。此联通过工整的对仗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春日画卷。贞丰处在一派和谐春风里,莺歌燕舞中。

这首诗勾勒出战前贞丰的秀丽祥和景色。

会议上,马仲道:“此计甚妙,只怕官军不给我们以时间。尚若能够假以时日,此计能成,或可挽回危局,如其不然,则我等危也。”

军师道:“大帅所虑及是,往往是谋事在人,成亊在天。若此计能成,我们不但可以挽回危局,还可顺势将清军赶过江去,乘势打到贵阳。”

李竹春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想到做不到,不遗憾。想不到做不到,那可就后悔一辈子了。”

马仲叹道:“唉,可叹的是,他几姨妈能多挡两天,我新城安龙援军即可赶到,届时便是一盘好棋,谁知他们竞如此不堪一击,陷我于不利境况。”

桂全武道:“马帅,我还有一计,我们不如放弃贞丰,撤出城去,往笃山方向撤去,那里地形复杂,我们利用地形,使清军来追,进入不利境地,然后将其消灭于独山那乱山之中。”

马仲道:“这样做也许我们多坚持了几天,但无异于楊树森他们的投降。我们这里一撤,清军势必长驱大进,则安龙新城亦步我贞丰之后尘。

他们将失去调兵遣将,安排防守时间。那样做不妙,保住了自己,危害了大局,不妙!不妙!

我们就在这里坚守,能掋挡多久是多久,要给新城安龙赢得宝贵的防御时间。”马仲如是所说,众将士无言以对。

其实军师此计是对的,主动放弃贞丰,撤入笃山一带,那里山峦陡峭,溶洞成群,便于游击战。如果清军何世华要全力围剿他们,则减轻了安龙新城义军的负担。

如清军放弃追击,转而进攻新城,则马仲则可相击援助新城,安龙,给新城,安龙两城形成犄角之势。

可惜呀!可惜!马仲一失足成千古恨!

(亲愛的读者,如果是你,当用何策解此危困?)

第二天一早,果如军师所料,官军拨营大起,潮涌而来。桂全武心里暗道:“来得如此神速,就是想逃也没有机会了。”

雨散云飞一响间,

便是孤军奋战时。”

官军到达后,迅速包围了贞丰城,又用红衣大炮猛轰义军营垒,那铁丸如拳头大小,密如冰雹。擦着者伤,撞着者死。那些个现搭起来的城防工事,被砸着者立穿,被轰着者垮塌。房顶被他砸成筛子。

顷刻之间贞丰城外围营垒被官军大炮夷为平地,贞丰一时只剩得一座孤城。义军死伤千众,惨不忍睹。

于者退入内城,个个口称:“利害!利害!”

马仲下令关闭内城门,大西门城门重兵把守,任何人不得命令不可擅自离开。

贞丰大西门,城楼雄伟峭拔,城门高太宽廠,能并列通过两部大汽车。城内街道直通州衙,纵横交措。

有《贞丰大西门赋》为证

凤山苍苍,盘江汤汤。雄踞滇桂锁钥,扼守夜郎古疆。三门巍峙而北阙独隐,千嶂环列而珉岳擎苍。大西门吞吐云霞,镇八荒之气;古城垣披拂日月,阅千秋沧桑。

观夫城楼嵯峨,雉堞连环。飞檐凌霄汉,朱扉映碧峦。铁券犹存武备,石基曾历烽烟。商旅络绎于隘口,驼铃摇曳入边关。忆昔夜郎铜鼓,震荡西南天地;今朝布依银饰,琳琅陌巷闾阎。登临极目,则万井炊烟接瘴雾,一江春水绕田塍。

至若北顾巉岩,珉山峭立。鬼斧劈开绝壁,天心暗设屏藩。猿猱愁攀鸟道,风云怒卷危巅。昔年诸葛南征,至此驻马长叹;今日汽笛穿隧,终古天堑通途。虽无北门锁钥,却有南天屏障。九嶷回雁,五岭腾龙,皆作黔中形胜;三秦望蜀,百越朝京,咸称此地魁杰。

嗟夫!三门启而八荒归德,一关雄而万代凝魂。看霓虹焕彩古城,犹闻铜鼓震天;听㵲水潺湲新韵,更续夜郎传奇。乃知地脉所钟,非关尺咫之垣;天心所护,自在方寸之间。

新城援军未到,马仲正在城楼上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如何突围。

这时只听执事官来报,何世华亲率大军攻城来了。

马仲率众将豋城辽望,

十万大军到九成,

满山红顶蘑菇雲。

队队白旗间红旗,

处处清军夹白军。

清兵清将施勇猛,

白旗白袍助纣虐。

昨日本是看家狗,

今日反把主人伤。

雪上加霜,更有甚者,那白旗军中变节人物杨树森吃里扒外,死心踏地的为清军卖命,讨好主子,专想邀功,尽给清军出烂点子。

清军势大如潮涌,

树森投降百贼忙。

三秋过后诸芳尽,

马仲空负济时才。

当晚,杨树森给何世华献上一计道:“我军计在速胜,迟则新城,安龙援军继到,届时我军将腹背受敌,内外夹击,背水而战,后果不堪设想。

以我之见,我以降兵混入败军之中徉败入城中,令其在城中举火为号,里应外合,赚开城门,管保取胜。”

何世华闻计大喜,依计而行。这一招恰是当年张定忠智取华家屯那一招,如今则被楊树森用来对付自己弟兄了。

没有家亲,引不进外鬼。

若非内患,何致于外忧‘。

赏析:这幅对联的下联“若非内患,何致外忧”与上联“没有家亲,引不来外鬼”相映成趣。从内容上看,“内患”与“家亲”形成因果呼应,“外忧”与“外鬼”构成事理关联,揭示了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深刻哲理。平仄上,上下联尾字“忧”与“鬼”虽未严格平仄相对,但“患”与“亲”的仄起平收形成了音韵回环。此联通过正反论证,强调了内部团结对抵御外患的重要性。

当晚,何世华调派李汉元与参将黄云超,李志田攻南门。参将杨回相,游击祝朝楠带团兵攻西门。

何世华亲督同知府邓廷桂攻东门。

都司胡有琴、把总陈与伸及杨九(杨树森)田太祥等伏于城北。

知县周梓元与彭燮、崔澍恩、王金林等带团练千余伏于城西校场坝,以防义军突走新城。

何世华下令,“三更时,各路人马齐集城根,待城中火起,各路一齐猛攻。”

是夜,内应果然砍开东门,放起火来,官军一举攻入城中。

马仲深知城内有变,但还是率部沉着应战。马仲奋起神威,一杆枪上下翻飞,左盘右旋,官军撞着的立死,擦着的便伤。

后面的将士们紧随其后,奋勇冲杀,怎奈官军众多。凭您怎杀也杀不完,越杀越多。

马仲眼看寡不敌众,大势已去,率领千余义军突出西门。

天亮时冲突至校场坝,又遇大队官军伏兵齐起,马仲左冲右突,到得马槽龙滩处,返脸一看,身边只剩十数人,天已大明,忽又伏兵四起!

刚离万丈蛇龙穴,

又遇三千狼虎兵。”

马仲仰天长叹!“天亡我也!”

官军大呼!马仲投降!

原来围住他的正是义军降将王金林和部份官军。这时的马仲哪里像人。

正是: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只见那马仲:满身血污,活像个太岁,身边数十来人也是如此。马仲一看围住自巳的这些兵全是自已人,如今反成朝庭鹰犬。马仲不看则罢,一看,气得七窍生烟,大骂,“败类。”

高声大叫:“王金铃,你这个卑鄙小人,有胆量你就放马过来,我与你斗叁、肆百合,投降不是您马二爷的风格。”

官军见他如此模样,心自胆寒。那些个白旗降将们,深知马家绝门枪法,钩镰枪的利害性,一枪一个,杀个对穿,杀不着时,顺势一钩,神仙也难逃。当下谁也不敢近前,只好四散退开,用火枪射杀,可怜,十数人顷刻之间倒成一堆。

自古判将是蠯虫,

翻手为云立战功。

匣里龙泉杀兄父,

相背安知亲与蔬。

从邪廊庙生堪愧,

殉义沙场骨也香。

他日昭忠祠内立,

何如马仲龙滩亡。

却说:那马仲死后,一股英气,幽幽荡荡,直向阴司地府报道去了。

人间少个英雄汉,

地府又添豪杰魂。

诗曰:

略地攻城志已酬,

灵魂欲伴秀水游。

时人苦把功名恋,

只怕功名不到头。

凛凛清清生庙宇,

堂堂遗体在龙滩。

名标清史几千年,

事载丹书百万戴。

眼見:

贞丰干戈方停息,

兴义兵凶势又危。

马仲死后,黔西南北大门彻底洞开,清军肆无忌惮,随便出入。

安龙、新城义军得知贞丰失陷,乱作一团,赶紧调兵入城,收拢固守。

贞丰失陷后,随着叛贼楊树森又给何世华献上一计,附耳低言道:“大帅、如此、如此、管叫兴义县兵不血刃,尽收囊中。”

贞丰城破,义军一个也未逃出,全被斩杀干净,连一个报丧的都没剩。

诗曰:

谁向新城报丧音,

马仲忠义不移心。

横刀立马凤山脚,

大势所去独杆撑。

九日,官军占领贞丰城后,何世华又亲率大军昼夜兼程,于十日晨围了新城。随即又令游击李汉元率杨九、田太祥、王金林、哈冬狗、周春元等降众七千余人,昼夜兼程,向兴义赶去,执行楊树森的计策。

十三日,安龙方面,义军将领张福荫奉命率部进援府城安龙。同时,兴义知府叶正帮亦调兵扎营桅峰山、西龙井,围而不攻,等待何世华大军到来合围义军。

十四日,双方援军在城外大战一场,直杀得天昏地暗,各死伤肆、伍百人,义军入城合为一股,官军在外围扎营。暂且不表。

但见:

荷花塘内,尸身飘浮挤绿叶。

西龙井边,血流更比水流长。

十四日下午,兴义黄草坝,清军将领李汉元执行义军降将杨树森的计策。由义军降将杨树森,王金林等打着义军旗号,突然出现在兴义县城黄草坝。但见:

几个叛将,带着一群披着羊皮的狼,混入义军大营。

清军大将李汉元暗笑,“嘿,嘿,当初你用此计,俘虏我许多战将。

今天这种滋味也要叫你尝尝。

你们上去后先制住几员大将,剩下的我叫他拱手而降。”

城内义军一看楊树森带头,是自己人,以为援军已到,毫不值疑,大开城门放他入城。

却说城里义军将领岩大五自攻下兴义县城后,大元帅府封岩大武为兴义县知县,署理兴义县事务。岩四为大将军,总领兴义县兵马,行军司马潘大洪为军师,配合岩四处理军事事务。

大清一八七一年九月初,兴义城外八十里山道遍插玄色旌旗,铁甲铮亮的士兵们以枪戟为林,马蹄裹红的战马列队相迎。岩大武将军身着鎏金护肩的绛红婚服立于城楼,腰间悬着那柄曾斩敌酋的苗刀,此刻刀鞘却缠着绣色并蒂莲的丝绦。

卯时三刻,十六匹白马驮着花轿踏碎晨露而来。轿帘掀开时,当年在罗王亭下夜郎花树下抚琴低唱的少女已凤冠霞帔,鬓间那支夜郎玉簪在秋阳下泛着月华般的光晕。

士兵们忽然记起三载前那个月夜——彼时扎着粗布头巾的"少年"怀抱断弦琵琶,在叛军箭雨中为伤员唱起疗伤的苗谣。

"请新人踏七星!"礼官高唱声中,岩大武伸手相扶,却见新娘绣鞋边缘赫然露出半截剑穗。

当年她混入军营时磨破的旧剑,此刻正系着同心结悬在喜堂梁下。

潘大洪军师手执牛角杯斟满合卺酒,袁绍先突然从人群中闪出,将当年计袭兴义时用的沙盘模型化作贺礼献上。

戌时宴席,士兵们将缴获的清廷铜炮改装成礼炮,九响震彻青龙山,将台营。

岩四大将军命人抬出三百斤的喜饼,每块皆模印着"岩"字铁纹。夜郎部老祭司舞着芦笙率百姓绕城三匝。

当年战场救回的孤儿们捧着野山菊编织的花毯,忽有白鹭群自湾塘河惊飞,恰似他们初遇时惊起的那群春鸟。

洞房烛火摇曳时,岩大武轻轻掀起凤冠珠帘。新娘眸中映着窗外悬挂的三百盏气势风灯,恍若他们初识那夜燃烧的篝火。

"那日你唱《红花调》走调三处。"将军粗糙的拇指抚过她眉间花钿,"如今我倒想听夫人再唱一遍。"

红盖头下传出轻笑,玉指拨动鎏金香炉边的琵琶,唱词却是新编的《定风波》。

窗外守夜的亲兵听见将军难得温柔的和声,恍惚间与战前激励士气的吼声重叠,而城楼上新换的"岩"字帅旗正在夜风里猎猎作响。

岩大武自水城韮菜坪起义以来,南征北战,奔波了大半生尚未婚配,夺取兴义县城后,将在征罗王亭途中认识的那位女扮男装参军,一路追随他的那位小姑娘结为夫妻。

大婚刚过,黄草坝县政府一派喜气洋洋。稻子巷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随即铁匠街突然又传贞丰援大队军来到,岩大武等官员高兴不已,赶紧迎出营门接入。

大武双喜临门,喜不自甚,一看又是原来上司楊树森,心理更加高兴。

这是他在最困难时,从永宁过来投效白旗军,接纳他,给他以营房地盘,粮草接济的大哥。

谁知还未坐定,楊树森突然变脸,随即下令,“给我拿下!”这一突然吼声如晴天霹雳,使在场众头领义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随即几个义军头领立刻被楊树森所带侍卫捆绑。

后军随即大开城门纵李汉元引领大队清军涌入。

杨九随即走上点将台,高声宣布:“义军弟兄们,我们已经失败了,新城、贞丰等城的义军大元帅二元帅等已经投降了。

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我们投降朝庭吧!识时时务者为俊杰,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

直到这时岩大武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自个最崇拜和敬仰的都督大哥已经叛变,一场喜剧变悲剧已经开始,

为虎作伥不知羞,

助纣为虐反为荣。

金风未动蝉先觉,

暗算无常鬼不知。

其他义军见头目被捕,大势已去,后有大队清军不断涌入,眼看已无去路,只得屈从投降。

于是李汉元不废一兵一卒,收复了兴义城。

杨树森将以上三将献给何世华,何世华早年就知道岩大武其人,爱其才,亲解其缚,劝其投降。

谁知这三人铁骨铮铮,至死不降。

对于清将的劝降,

男儿志有守,

可杀不可苟。

宁做沉泥玉,

不为媚清兰。”

后人有《三烈吟》为证:

詩曰:

三烈同碑气贯虹,

松心不改向苍穹。

杨花逐利污尘壤,

碧血凝旌耀史功。

注:诗中“三烈”指岩大武、岩四、潘大洪三位壮士。首联以“气贯虹”“松心”喻其忠贞气节,颔联以“杨花”贬斥叛徒,以“碧血凝旌”彰显烈士精神永垂青史。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既痛斥背信之徒,更凸显了三壮士坚守信念、慷慨赴义的崇高品格。

至此,整个黔西南只剩新城,安龙两城还在白旗军手中。

杨旗叛誓风雷动,

潘马嘶鸣夜雨哀

千金买首终不跪,

丹心映日化碧涛

注:诗中"杨旗叛誓"暗指杨树森背叛,"潘马"呼应潘大洪部将,"千金买首"对应清廷招安利诱。通过"红妆泪"与"断头台"的意象叠加,展现新婚血色反差;"铁骨映日"与"碧涛"的转化,既暗合黔地多瀑泉的地理特征,又象征英魂不朽。末句"化碧涛"三字,以黔山滇水永远奔涌的碧浪,隐喻反清志士前赴后继的壮阔图景。

七个湖泊围绕一座山峰,晚上就像七颗明亮的星星,围绕着一座山峰,美不胜收。美丽的七星湖充满传奇色彩

《贞丰七星湖赋》

黔山迤逦,盘水汤汤。七星环拱若天枢列宿,一嶂凌霄如地柱擎苍。云霞蒸蔚七泽潋滟,峰峦嵯峨万木苍茫。昔有夜郎铜鼓震彻南荒,今看㵲影渔舟轻摇碧浪。此乃贞丰之胜概,黔中之灵壤。

观夫七湖错落,如璇玑布空。天枢引路于北斗,瑶光垂影于沧溟。朝迎羲和之辇,波摇金缕千重;暮送望舒之驾,浪卷琉璃万顷。春则桃李晕红,点破银镜幻境;夏则荷盖擎翠,暗藏锦鳞游踪;秋则芦雪纷飞,倒映寒蟾冷魄;冬则鹤唳空冥,唤醒冻云幽梦。四季轮回而湖光常新,古今代谢而月魄如故。

若夫登临绝顶,极目八荒。见群山奔涌若碧浪排空,众壑蜿蜒似青蛇伏地。七湖如七子拱卫,星眸含日月之光;孤峰若一剑穿云,影动斗牛之墟。

想诸葛南征曾驻旌节,叹阳明谪宦犹留诗篇。虽无赤壁战舸之雄,却有牂牁古道之险;虽缺西湖苏堤之媚,终存夜郎神秘之风。

至若暮色四合,炊烟起于布依村寨;渔歌互答,晚棹归自芰荷深处。

七星静默如亘古守望,一城安寝于山水怀抱。

此乃天地造化之奇观,更是黔山滇水之魂。守疆土而润万物,纳胸臆以容千秋。

何必争艳于五湖,何须媲美于四海?但看七星长耀,永护贞丰泰昌。

白旗起义军现仅存新城大元帅府和兴义府城安龙两城。欲知新城大元帅府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