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总复习: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汇总《鱼我所欲也》等
发布时间:2025-04-10 19:16 浏览量:8
今给学生们总结中考文言文常考虚词、实词与语法(《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大家可根据自己复习进度选择梳理检测,祝大家节日安康,大考高中。
一、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为身死而不受:
(四)一词多义
1.与:①动词,给;②通“软”,语气词,吗。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呼尔而与之(3)成语“人取我与”
2.于:①介词,对,对于;②介词,比。
(1)所欲有甚于生者(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成语“无济于事”“血浓于水”
3.是:代词,这,此,这种等。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是亦不可以已乎(3)成语“亦复如是”
4.得:①得到,拥有;②通“德”,感激。
(1)二者不可得兼(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成语“患得患失”“得薄能鲜”
5.尔:①人称代词,你;②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1)呼尔而与之(2)与尔同销万古愁
(3)成语“尔虞我诈”“莞尔而笑”“卓尔不群”
6.为:①动词,做,接受;②介词,为了。
(1)乡为身死而不受(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3)成语“为国捐躯”
7.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尚且。
(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4)呼尔而与之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乡为身死而不受
(7)成语“泛泛而谈”“敢怒而不敢言”“竭泽而渔”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今义:古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今义:古义:
一豆羹今义:古义:
(六)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七)特殊句式
1.鱼,我所欲也。2乡为身死而不受。
二、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0,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也:
3.轻寡人与:4.寡人谕矣:
二、古今异义
1.休侵降于天
古义:今义:
2.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今义:
3.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今义:
三、一词多义
1.使:①派,派遣;②出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成语“使蚊负山”
2.徒:①动词,光着;副词,仅仅,只。
(1)免冠徒跣
(2)徒以有先生
(3)成语“家徒四壁”
3.夫:①名词,指成年男子;②发语词,不译。
(1)此庸夫之怒也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怒:①形容词,愤怒;②动词,发怒。
(1)怀怒未发
(2)秦王怫然怒
(3)成语“怒火中烧”“勃然大怒”
四、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
2.轻寡人与
3.天下缟素
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5.且秦灭韩亡魏
五、文言虚词
1.虽:①虽然;②即使。
(1)虽然,受地于先王
(2)虽千里不敢易也
2.以:①用;②凭借;③因为。
(1)以头抢地耳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徒以有先生
3.与:①通“软”;②和,同。
(1)轻寡人与
(2)与臣而将四矣
4.于:①从;②到。
(1)受地于先王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5.者:……….的人……的原因。(1)以君为长者(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6.之:①助词,的;②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专诸之刺王僚也
六、特殊句式
1.受地于先王。
2.休侵降于天。
3.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4.此庸夫之怒也。
七、特殊词义
1.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4.请广于君
5.长跪而谢之日
6.徒以有先生也
参考答案
一、鱼我所欲也(一)1.“辟”通“避”,躲避。2.“辨”通“辨”,辨别。
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与”通“欤”,语气词。5.“乡”通“向”,从前。
(二)1.(1)通“歇”,语气词,吗;(2)动词,给;(3)动词,给。
2.(1)介词,比;(2)介词,对,对于;(3)介词,对,对于/介词,比。
3.(1)这种;(2)这种做法;(3)此,这样。
4.(1)得到,拥有;(2)通“德”,感激;(3)得到,拥有/通“德”。
5.(1)词尾,……的样子;(2)人称代词,你;(3)人称代词,你(4)词尾,……的样子(5)词尾,……的样子。
6.(1)为了;(2)此指接受;(3)为了。
7.(1)连词,表承接,可仍作“而”;(2)连词,表承接;(3)连词,表转折,可是,却;(4)连词,表修饰,译为“着”;(5)连词,表修饰,译为“就”“而”等;(6)连词,尚且;(7)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然后。
(三)1,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3.古义: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今义:豆子。
(四)名词活用作动词,“得”通“德”,恩惠一感激。
(五)1.判断句,“也”,判断句标志。
2.省略句,“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二、唐雎不辱使命
一、1.“错”通“措”,置,放。2.“仓”通“苍”,青色。
2.“与”通“歇”,表疑问语气。4.“谕”通“喻”,明白、知晓。
二、1.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2.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的连词。3.古义:只,只是;今义:指不弯曲。
三、1.(1)派,派遣;(2)出使;(3)派。2.(1)光着;(2)仅仅,只;(3)仅仅,只。
3. (1)名词,指成年男子;(2)发语词,不译;(3)成年男子。
4. (1)形容词,愤怒;(2)动词,发怒;(3)形容调,愤怒/动词,发怒。
四、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扩充、扩大。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3.名词活用作动词,穿戴孝服。
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使流。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五、1.(1)连词,虽然;(2)连词,即使。
2.(1)介词,用;(2)介词,凭借;(3)介词,因为。3.(1)通“欤”,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作“吗”;(2)连词,和,同。
4.(1)介词,从;(2)介词,到。
5.(1)代词……的……;(2)代词……的原因。6.(1)助词,的:(2)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六1.状语后置句,“于先王”为状语后置,意思是“从先王那里”。
2.状语后置句,“于天”是状语,正常语序是“休于天降”。
3.判断句,“……者……也.”句式表判断。4.判断句,“也”表判断。
七、1.用在动词前,表示祈使、希望的语气。2.虽然这样,但是……。
3.疑问代词,为什么。也:语气助词,相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