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3次会试不第,2次入幕险丧命,终能进仕?只因朋友圈太牛
发布时间:2025-04-06 19:54 浏览量:7
左宗棠,晚清一代名臣。他镇压太平天国,积极投身洋务运动;尤其是在64岁高龄时,毅然抬棺出征,成功收复新疆,立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
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其进仕之路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
左宗棠在中举之后,三次赴京城参加会试,皆落榜。接连的失利让他心灰意冷,最终决然放弃了科举这条传统的晋身之路。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左宗棠凭借着经世致用之学,先后两次受邀,踏入了张亮基和骆秉章的幕府,虽险遭不测,却由此踏上仕途,成一代名臣。
在重科举的清朝,这种从幕僚崛起的经历极为罕见,而这背后,左宗棠强大的朋友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月初七,左宗棠诞生于湖南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今金龙乡新光村)的一个耕读世家。
他的祖父左人锦是国子监生,也算是一枚学霸;父亲左观澜只考中秀才,只能通过开馆授徒补贴家用。家中几十亩薄田,便是主要的经济支柱。
左宗棠自幼聪慧好学,家中藏书很快被他读了个遍,此后,他四处借书、买书,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与一般读书人不同,他对经世致用之书情有独钟,像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这类阐述山川险要、军事治国之道的书籍,成为他的案头最爱。
然而这些书并不在科举的考试大纲之中。旁人嘲笑他看“杂书”“闲书”,对科举毫无助益,他却不以为然。
一次偶然的机会,左宗棠得到了由贺长龄和魏源编写的《皇朝经世文编》,瞬间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反复研读之下,对贺长龄和魏源充满了敬佩之情。
得知贺长龄辞官回乡后,年仅十七八岁的左宗棠满怀憧憬,前往拜访。
赋闲在家的贺长龄,初见这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时,多少有些诧异。然而,当他仔细翻阅左宗棠呈上的两篇文章,尤其是《漕粮海运论》一文,其中观点与他在江苏布政使任上力推的政策不谋而合,不禁对眼前的年轻人另眼相看。
当左宗棠表达希望一睹贺府藏书时,贺长龄爽快地答应了。
此后,左宗棠频繁出入贺府,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每读完一本书,他都会与贺长龄分享心得体会,二人常常秉烛夜谈,不知不觉间,左宗棠的学识有了质的飞跃。
贺长龄不仅开放自家藏书,还为左宗棠开启了另一条求学之路,推荐他到城南书院学习。
城南书院在湖南堪称顶尖学府,曾国藩、郭嵩焘等诸多名士皆在此就读过,70年后,这里更改制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还孕育出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当然,这是后话。
书院掌院山长贺熙龄,是贺长龄的弟弟,他治学反对枯燥的词章训诂,注重实学,这很对左宗棠的胃口,左宗棠在此追随学习长达10年。
贺长龄的出现,不仅为左宗棠的学业指明了方向,更帮助他踏入了湖南的知识分子圈子,即便科举失意,也能在学术圈站稳脚跟 。
道光十六年(1836年)春,为了贴补家用,左宗棠在湖南醴陵的渌江书院讲学。恰逢两江总督陶澍回乡祭祖,途经醴陵。知县为了讨好陶澍,赶忙请左宗棠撰写一副对联。
左宗棠略一思索,联想到陶澍的赫赫功绩,挥笔写下: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陶澍见到对联后,大为欣赏,当即邀请左宗棠前来一叙。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竟聊到了天亮。身为封疆大吏的陶澍,丝毫没有因为左宗棠只是一个落第举人而轻视他,反而对其才学赞不绝口,断言“他日名位必将在我之上” 。
分别之际,二人约定日后定要再寻机会相聚。这便是他们的第一次会面。
次年,左宗棠第三次会试落榜,心情低落的他在返乡途中,特意绕道金陵,前去谒见陶澍。
陶澍对他的落榜毫不在意,热情地留他在官署居住,言谈间依旧满是欣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陶澍竟主动提出,要让自己的独子陶桄迎娶左宗棠的长女左孝瑜。
此时,两人仅仅是第二次见面,左宗棠既意外又感动。但考虑到两家地位悬殊,他心中犹豫,最终婉拒了陶澍的提议 。
两年后,陶澍在任上去世,临终前,他放心不下年幼的独子,特意留下遗愿,将陶桄托付给左宗棠。
左宗棠得知后,悲痛万分,毅然离开家乡,前往陶家,承担起教导陶桄的重任,这一教就是8年。在陶家,左宗棠得以研读陶澍留下的大量藏书、奏疏和信札,学识进一步精进。
陶澍与左宗棠虽只见了两面,却能精准识人,认定其才华出众,未来的成就一定在他之上,甚至将一家老小托付于他,这份信任与赏识,实在难能可贵。
后来,左宗棠尊重陶澍的提议,将长女嫁给了陶桄。
值得一提的是,左宗棠的挚友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如此一来,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陶澍仅凭一副对联,便对左宗棠青眼有加,邀其相见,足见其爱才之心;而左宗棠也凭借自身才华,赢得了陶澍的临终托孤,声名在湖南愈发响亮 。
忘年交林则徐:湘舟夜话,传承抗敌之志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林则徐调任云贵总督,左宗棠的好友胡林翼深受林则徐赏识与重用。深知林则徐急需人才的胡林翼,大力推荐左宗棠,称他为“近日楚才第一”。
林则徐与陶澍本就是好友,对陶澍认可的人才自然格外关注,再加上胡林翼的极力举荐,欣然同意左宗棠入幕。然而,彼时左宗棠家中事务缠身,侄子成亲、陶澍儿子读书等诸多事宜令他无法脱身,错过了这次机会。但林则徐却牢牢记住了左宗棠这个名字 。
事实上,左宗棠对林则徐同样崇敬已久。
陶澍去世后,左宗棠仔细研读了陶澍与林则徐往来的信札,心中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
后来,林则徐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却因影响清廷求和而被发配新疆。即便身处逆境,林则徐也没有意志消沉,在新疆带领百姓开垦荒地、推广农业,还积极考察边防。
这些事迹传到左宗棠耳中,令他钦佩不已,常常对朋友感叹:“林公奏疏中对沿海防务分析透彻、见解深远,与我的海防策议不谋而合。”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65岁的林则徐旧疾复发,请假回乡。他特意绕道湘水,在长沙岳麓山对岸的湘江边停泊,邀请距湘江十里外湘阴东乡柳庄的37岁左宗棠前来相见。
左宗棠得知后,心潮澎湃,匆忙赶到江边。或许是太过激动,登船时不慎失足落水。但这个小插曲并未影响二人见面的热情,林则徐甚至叫上自己的3个儿子作陪。
如同陶澍与左宗棠的会面一般,一位是一品大员,一位是落地举人,二人品评人物、针砭时弊,促膝长谈直至东方破晓,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湘舟夜话” 。
此次夜话与陶澍那次又有所不同,他们着重探讨了新疆问题。两人一致认为,那时的清朝,除了英法等国带来的沿海之患,新疆极有可能成为未来英俄妄图蚕食我国疆土的突破口。
左宗棠虽身处湖南,却对新疆的山川河流了如指掌;林则徐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新疆建设的心得体会和盘托出。林则徐暗自赞叹陶澍识人精准,对左宗棠的才华更是赞誉有加,认定他是国家急需的经世之才。
临别之际,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考察时精心整理的资料,包括新疆地理形势、沙俄在边疆的布置等,全部交给了左宗棠,并郑重地说:“吾老矣!今日有幸得见左君这般绝世之才,大概是天意吧!这些资料赠予左君,他日或许用得上。”左宗棠恭敬地接过资料,感动不已,表示:“晚生一介落第举子,有幸承蒙宫保大人赏识!定当不负大人所托,为国效力、为民造福。”
这次湘舟夜谈,是两人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会面。不到一年后,林则徐在广东与世长辞。
左宗棠听闻噩耗,悲痛万分,痛哭失声。湘舟夜谈中,林则徐的激励与鞭策,让左宗棠坚定了抵御外敌的志向;而林则徐留下的手札资料,更为他日后在新疆的征战提供了关键参考 。
二十余年后,左宗棠亲自率军出关,收复新疆,强化防务,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将林则徐生前的诸多心愿一一付诸实践。
左宗棠与林则徐、陶澍的相处时间短暂,都被认证为旷世奇才,他在湖南士子中声望更大了。
在城南书院求学期间,左宗棠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这其中,胡林翼与他的关系尤为特殊。左宗棠三次科举落地,却在湖南享有极高声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挚友的肯定与推荐,胡林翼便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说起来,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与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是岳麓书院的同窗好友,而左宗棠与胡林翼又在城南书院同窗共读,左宗棠的二哥左宗植与胡林翼还是儿女亲家,胡林翼是左宗棠的亲家陶澍的女婿。
两家关系非常亲密,再加上左宗棠与胡林翼都痴迷于军事地理、经世治国之学,二人感情深厚,终生不渝 。
1833年,21岁的左宗棠进京参加会试,顺路拜访胡达源,第一次见到了胡林翼。二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多年后,胡林翼回忆起这次见面,仍感慨是“风雨连床,彻夜长谈”。
作为莫逆之交,胡林翼多次向朝中重臣举荐左宗棠。
前文提过,胡林翼曾向林则徐推荐过左宗棠,只因左事务繁杂,未能成行 。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围困长沙城,湖南巡抚张亮基奉命解围,急需一位精通军事的幕僚出谋划策。
胡林翼再次举荐左宗棠,盛赞他“胸罗古今地图兵法”“精通时务”,还特意提到林则徐对左宗棠的欣赏。左宗棠果然不负所望,辅助张亮基成功破敌。
不过,他们的合作并未长久,咸丰三年(1853年),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左宗棠选择留在湖南,在白水洞隐居。
但没过多久,他便再度出山。三个月后,湖南巡抚骆秉章仰慕他的才华,邀请他再次入幕,共同抗击太平军。在骆秉章幕府期间,左宗棠不仅协助抗击太平军,还帮助整饬吏治。
这一过程中,他们得罪了不少人,樊燮便是其中之一 。
咸丰九年(1859年)秋,樊燮巫告左宗棠是“劣质幕僚,为非作歹”。
这一事件逐渐演变成汉族官员和满族官僚的激烈对抗,咸丰皇帝一度下令将左宗棠“就地正法”。
关键时刻,汉族大臣们纷纷出手营救,胡林翼更是积极奔走。
他先是找到咸丰皇帝信任的汉臣潘祖荫帮忙,潘祖荫深知左宗棠的才能,果断向咸丰皇帝进言:“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
此外,胡林翼还写信给肃顺,希望他能拉左宗棠一把。肃顺一向主张重用汉臣,接到信后,向咸丰进谏:“湖南的事实质都是左宗棠在做。”
恰逢此时,清军的“江南大营”第二次被太平军摧毁,满族的八旗兵、绿营兵一败涂地,湘军成为剿匪的主力军。咸丰皇帝权衡之下,不仅放过了左宗棠,还授予他四品卿衔,襄办曾国藩军务。
就这样,左宗棠正式步入仕途,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胡林翼一路以来的全力帮助,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除了上述几位大咖,左宗棠的朋友圈中还有曾国藩、郭嵩焘等晚清名臣。在左宗棠出道之前,他们也曾给予左宗棠诸多帮助,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后来与左宗棠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其中的恩恩怨怨,若大家感兴趣,日后再为大家细细道来。
正是这些挚友在左宗棠人生的不同阶段伸出援手,给予支持与帮助,才成就了左宗棠跌宕起伏又波澜壮阔的一生,让这位科举失意者,成为了名垂青史的晚清名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