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向胖东来学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04 07:02 浏览量:4
学校应向胖东来学什么?
黄艳语文工作室 .
语文课营造的是一个丰富、美好、深广、辽远的人文世界,是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高度凝练,沉淀着我们宝贵的文化思考和价值选择。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天地。
去年,胖东来春节期间闭店的事情冲上热搜。我和几位教育圈的朋友聊起这事,给他们建议:超市都能在春节这么重要的黄金期闭店,学校能不能假期不补课?他们笑我“站着说话不腰疼”。
胖东来是超市,学校是教育机构,二者完全不是一个类别,运行和管理的基础逻辑也大不相同,的确不具有可比性。
但是,我倒真觉得,现在的中小学最需要学习的榜样恰恰不是学校,没准儿就是胖东来。
有人总结胖东来的成功之处,在以下几点:高品质的产品保障、极致贴心的服务、人文关怀突出的企业文化。
据了解,胖东来的产品与服务包括:商品皆可无理由退换,标注产地、供应商,附上生活百科;货架备有老花镜,方便顾客看清说明;充电宝前半小时免费,兼顾应急与周转;医药超市 24 小时营业,满足突发需求。我虽未去过,却不得不承认,胖东来对产品质量的负责及细致入微的服务,远超我对超市的认知。
那么,学校的“产品”是什么?学校的服务怎么样?学校的人文关怀有没有?
宽泛地讲,学校当然是提供“产品”的。学校的产品就是课程。虽然国家对学校课程设置了明确、严格的标准,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学校,课程的质量却是千差万别。越是好的学校,课程质量越高。有多少学校拿出胖东来的认真态度在课程质量上下功夫?
课堂,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载体,质量怎样?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在学校落实得如何?这些不深入到学校很难回答。但是,我敢说,只要“刷题”“排名”还在大行其道,只要学校的音体美课还没有开齐开足,只要大课间还只有无间隙跑操……教育的产品就依然是质量不高,甚至还在坚持提供“过期产品”“劣质产品”。
学校的服务怎样?也许有的人不喜欢讲学校服务。总觉得教书育人的地方,有点自降身份。但是任何一个行业,不是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服务不同的人群吗?
没有虔诚的服务意识,就很容易滋生行业的傲慢与懈怠。胖东来的服务之所以达到那样一种无微不至的贴心程度,就是因为他对顾客的一片赤诚之心。
我曾在一个小学的操场边看到一排好看的铁架子,校长解释说是给上体育课的学生放书包和水杯的。这看似不起眼的小举措,体现的是学校对学生的尊重。坦白地讲,当时我也在做校长,却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细节,学生的书包和水杯只是放在地上,很惭愧。有不少人讲到学校文化,就认为是贴标语。美其名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苏霍姆林斯基)。
我倒认为,一个学校,处处干净,处处方便,处处妥贴,是最好的文化,是最走心的无言之教。那些空话假话的口号连自己都教育不了,怎么能教育学生呢?做好常规的服务,也许这本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但能做到的学校又有多少呢?就像胖东来,保证产品质量,周到服务顾客,本来不也是起码的要求吗?胖东来把自己该做的做到了极致,所以出圈了。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网上总结胖东来的企业文化是“人文关怀突出”。我认为,所有对人的关怀都叫人文关怀。没有人文关怀的企业就是不把人当人,人文关怀应该是单位的标配,而不该是豪华顶配。就是说,在各种价值排序中,始终突出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获得。人是目的,而不是达成其他目的的工具和手段。
比如给员工放假,就是从根本上把人和职业的冲突最大限度的加以调和。胖东来相信,员工不仅需要工作,更需要生活。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相反。
而在很多学校,教师在工作之余还有多少时间?学生在学习之余还有多少时间?如果不把人放在第一位,这个问题永远无解。
不少学校讲“以人为本”,提出“全人教育”“快乐教育”“幸福教育”“美好教育”,但是作息时间却是两周休息一天,一天在校十个小时......教育不是贴一个标签那么简单。贴上一个好看的标签,就会有好的内容吗?在人文关怀这件事情上,学校怎么学习胖东来,应该有解。
据了解,近日,全国多地高中开始尝试推行双休制度,这个对师生长远健康发展都友好、符合教育自身规律的政策,能落实到什么程度,我不敢预测。但是,我希望它不会像以往历次轰轰烈烈的减负运动一样,首先瓦解在学校层面。
最后,我想说,学校最要学的,就是要学学胖东来怎么面对“内卷”。
我们总说当下的教育竞争太“卷”,学校之间要竞争,争着做大做强,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拥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学生之间要竞争,争着知识改变命运,争着考入名校实现阶层跃升,所以要“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学校与家长一拍即合,互为推手,家校合作,齐抓共卷,可怜孩子们,小小的年纪,大大的书包,起早贪黑,比996的打工人还要辛苦。
那,超市的生存环境不“卷”吗?超市一旦经营不善,分分钟就要关门歇业。学校,特别是公办中小学,短时间总不会面临倒闭威胁吧?超市的竞争是生存性竞争,理应远比学校之间的竞争来得残酷。
而据于东来公开的介绍,胖东来员工每年的假期有150天左右,除双休日以外,又有30天的年假,外加10天的“不开心假”,可以在自己或亲人生病等情况下提出。这些假期当然都是带薪的。12月13日,于东来社交媒体发文,胖东来未来几年追求的目标是让员工每周工作36小时以内,星期六闭店休息让员工与家人一起享受周末的美好时光……
胖东来有闭店日,就和大多数超市不一样。能闭店,就是有所不为,挣钱也有节制,给员工休息调整的时间,也给周边门店留下一线商机。
我不懂企业,想象中一般的市场“内卷”无非是打价格战,你优惠我就打折;你降八毛我就降一块;要么就加大宣传,提升名气,不排除虚假宣传、诋毁友商之类的变相手段……但胖东来做的恰恰是目不斜视,不看别人,一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周其仁教授谈到“内卷”时说:“为什么这么卷?因为企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而没有放在客户身上。”胖东来不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客户身上吗?从源头的严格筛选到供应链、销售、售后的层层把关,硬是让假冒伪劣商品在自己的超市绝迹,让客户在超市的购物体验愉快舒适,赢得了客户的高度信任。这才有了外地顾客专门跑到胖东来购物的盛况。据公布数据,截止到11月,胖东来2024年销售额已超146亿。在传统商超竞争激烈、不少企业经营困难的背景下,这是个奇迹。
于东来说“我们不是把商品销售给顾客,而是把幸福传递给顾客;我们的增长不是数据的增长,而是幸福值的增长。”可见,胖东来的成功绝非偶然,是商业道德的胜利,是坚守内心价值的定力带来的品牌影响力。
学校之间的“内卷”,卷的是什么?很少学校真正“卷”课堂教学,“卷”教师素养,“卷”学生全面提升的,因为这些东西“卷”不起来。这些不是封闭系统,不是有限资源,不能立竿见影,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学校纷纷“卷”升学率,进而“卷”生源。这样的“卷”,于社会,只是零和博弈,没有效益;于学生,就是在校学习场景的组织化水平、管控程度越来越深,普遍的学习时间超长,学习内容日益窄化。一味地加班加点、微信打卡、超多作业、月考排名、占用假期……久而久之,学校在严重的路径依赖之下,在单一赛道上,越“卷”越残酷,师生苦不堪言。这样的“卷”还有出路吗?还有效益吗?
学校生活变得越来越无趣,属于青少年的浪漫和诗性被压抑,甚至被矮化、被嘲笑。人工智能时代,ChatGPT、Deep seek,各种好工具层出不穷,正是“好望角出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竞争”!
一个只想着挣快钱的超市不一定能挣到钱,一个忘掉教育初心只想提升升学率的学校也不可能成为师生喜欢的学校。真正深入到教学管理、学习管理、教师管理的内部,像庖丁解牛一样,弄清楚教育的关节复杂处,才有可能把学校培育成有活力、有激情的生命花园。
更要永远把人放在第一位,学生在学校长大,老师在学校安身立命。这是多么重大的事情。如果说于东来想借商品销售实现“幸福值的增长”听上去多多少少有些野心,那么,学校“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不是不少教育工作者挂在嘴上的吗?不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吗?如果一所学校不能让他的师生感到幸福,反而是一家超市要向社会传递幸福,我总觉得有点魔幻。
学校是不是也可以向胖东来学习一下?
当然我知道,学校毕竟不是超市。学校是系统中的一个具体存在,受到的系统制约远大于超市。问题是,在“双减”背景下,在应试教育从政策层面被彻底否定的情况下,那种内卷的冲动到底从何而来?值得思考。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