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遭权贵打压的 “诗囚” 绝唱,道尽清明真相,如今品来满是心酸

发布时间:2025-04-03 12:06  浏览量:5

清明节,本是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日子,可我们却常常在这一天感慨万千。

有人在加班的忙碌中,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望着阴沉的天空,心中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有人漂泊在异乡,看着陌生城市的车水马龙,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的祖坟前。

在这样的心境下,当我们读到一首唐代 “诗囚” 写的清明诗时,仿佛被击中了内心。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张继《阊门即事》

提起清明诗,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可能是杜牧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诗意的惆怅与淡淡的哀愁,似乎成了清明的标配。

张继的这首诗却独树一帜,以其刺骨的真实,撕开了清明时节的另一个面。 说起张继,这位被称作 “诗囚” 的诗人,其经历充满了坎坷与无奈。

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堪称那个时代打工人的一个悲剧缩影。张继因写诗大胆讽刺征兵现象,直接触怒了权贵阶层,被无情地贴上了 “负能量” 的标签。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朝廷征兵频繁,大量的耕夫被征召去追随楼船作战。

于是便有了诗中所描绘的 “春草青青万顷田”,大片本该有人辛勤耕种的肥沃土地,如今却因耕夫的离去而荒芜,只剩下青青的春草在风中摇曳,诉说着无人问津的寂寞。

尽管当时他的上司白居易对他的诗颇为赞赏,甚至点赞转发,希望能借此为他说说话,减轻一些压力。

但在权贵的强大势力面前,这一切努力都如同蚍蜉撼树,终究没能挽救他的职场危机。

从唐代的官职体系与现代职场层级对比来看,张继就如同现代公司里一个正直敢言的中层员工,因为揭露了公司不合理的决策和现象,得罪了高层管理者,从而遭到残酷的打压,不仅失去了晋升的机会,还被贬谪,生活陷入了困境。

当我们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这首诗,会惊讶地发现,其中竟隐藏着许多能直击现代人内心的共鸣点。

“清明几处有新烟”,从房价的角度解读,这难道不像是唐代一线城市的高房屋空置率吗?

清明本应是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充满生活气息的节日,可诗中描绘的城市里,却没有几处新升起的炊烟。

这与当下的情景何其相似,繁华背后的荒凉,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春草青青万顷田”,又何尝不是老板给员工画的 “大饼” 呢?诗中的田地看起来生机盎然,充满希望,可实际上却无人耕种,一切美好的表象都只是虚幻。

就如同现代职场中,老板们常常给员工描绘宏伟的发展蓝图和美好的未来前景,让员工们满怀憧憬地努力奋斗,可最终却发现,实现起来困难重重,甚至遥不可及,那些美好的承诺不过是镜花水月。

有网友 @星辰大海曾评论说:“这不就是‘祖宗保佑我今年不裁员’?” 这句神评论简直一针见血。在现代社会,职场竞争激烈,工作的不稳定性让人们内心充满了焦虑与不安。

这就如同唐代百姓面对征兵时的无奈与恐惧,他们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寄希望于祖宗的保佑,渴望生活能够安稳一些。

张继这位 “诗囚”,用他的笔写尽了人间的真实与无奈。尽管时光已经跨越了千年,可我们依然能从他的诗中找到共鸣,看到古今社会中一些相似的困境与悲哀。在这个清明节,当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诗,除了对先人的深切缅怀,或许更会对自己当下的生活进行一番深刻的思考。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