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诗经品读会”第十讲《汝坟》篇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01 19:46  浏览量:9

“周末诗经品读会”

第十讲《汝坟》成功举办

活动介绍

2025年3月29日,“书香沧州、诗韵悠扬——周末诗经品读会”精彩继续,本次活动聚焦《诗经·周南·汝坟》,带领众多《诗经》爱好者踏上了一场探寻古老诗篇魅力的奇妙之旅。活动当日,来自各行各业的《诗经》爱好者们怀着满腔热忱齐聚一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汝坟》背后的故事与内涵,共同沉浸在这首古诗营造的独特氛围之中。

在解读环节,孙玉安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讲解视角,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做了剖析。首先,孙老师对诗中的字词进行了详细讲解。“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其中,“遵”是循、沿的意思,“汝”指汝水,“坟”是水涯、大堤之意 ,“条”为树枝,“枚”是树干;“惄如调饥”里,“惄”表示忧愁,“调饥”若按《毛诗》《鲁诗》解释为清晨饥饿,生动地描绘出妇人对夫君的思念之切,就像清晨空腹渴望食物一般。这些看似简单的字词,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经过孙老师的解读,让大家对诗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谈到《汝坟》的主旨,孙老师介绍了古今不同的理解。今人的普遍观点认为,这是一首妇人思念远役丈夫的诗,表达了夫妻双双奉养父母、过好家庭生活的愿望。而在经学时代,各个朝代对《汝坟》的解读有着迥异于今人的独特视角。汉代《诗经》学以《毛诗传笺》为代表,认为《汝坟》重点在于文王之德的化行,女子受文王之德感化,劝勉夫君尽臣子本分勤劳行役;宋代学者既保留了从君臣父子大义等角度的解读,又增添了夫妇之义的内容,如王安石认为前二章笃于夫妇之仁,后一章笃于君臣之义,朱熹则将“父母”理解为文王,凸显文王德泽深厚;清代“独立思考派”的姚际恒、崔述、方玉润等学者,虽观点各异,但也都围绕君臣之义展开解读,方玉润更是将其解读为汝坟全体父老百姓心向西周文王的归化。通过古今对比,让在场听众清晰地感受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汝坟》理解的差异,也体会到了经典作品内涵的丰富性。

孙老师精彩讲解结束后,品读会进入了热烈的讨论环节,多位嘉宾也纷纷发表看法。沧州市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吴树强表示收获很大,提到诗中文学表达方式,如用具体表达抽象,还将诗中情感与电视剧《渴望》联系,认为诗经就在身边,同时感慨不同时代对诗的解读差异大;齐越传媒学院院长张海燕称赞品读会越来越专业深入,孙老师解读广博严谨,自己对《诗经》中蕴含的经义奥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沧州日报社原总编刘桂茂认为,孙老师从经学解读《诗经》很有启发,《诗经》可从诗的角度赏析,古人也有相关艺术分析,对后世诗歌创作有启发,文学创作能借鉴;沧州市图书馆馆长宋兆凯指出,《诗经》意蕴深湛,其成书与采诗制度互为表里,编纂兼具政治意涵与多元属性,听过孙老师的讲解,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到了《诗经》的文学价值。

此次《汝坟》品读会意义非凡,为《诗经》爱好者搭建了一个深度交流的优质平台。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诗经》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