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十代世系考

发布时间:2025-03-31 15:13  浏览量:10

米芾的十代世系考

米芾,是米氏家族的荣耀,是大部分米氏家族公认的米氏先祖。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记载不全,导致很多家族世系混乱,乱认祖先。长期以来试图理清详细世系,但是未能如愿。经过多年史学知识积累,不懈努力,本文从正史入手,尝试对芾公的世系及下四代作一考证,以便后人寻根问祖,为家族史研究铺块石,垫块砖;

一、米芾的先辈

2017年,我在《米信身世考》一文中基本理出芾公的身世,并从浩瀚的史海中找到信公的爷爷,这样芾公的上四代得到确认,为家族史研究做了一点贡献,该文在米氏家族公中号和米氏家族杂志公开发表。为本文完整,尤其是为家族史初学者考虑,重新奉献读者。

1.史书记录的米芾先祖

南宋收藏家,史学家陈振孙(1183-1262)《直齋書録解題》〈米氏譜一卷〉條下記:

奉直大夫米憲,録。蓋國初勳臣米信之後,信五世爲芾,元章又三世爲憲。

据此说明:米宪为米芾之孙,曾为家族编纂《米氏譜》,而米芾的五世祖是米信。这是史学界和家族史研究公认的。 米信是宋初武將,《宋史》有传,原名米海进,奚族人,征战有功,贈橫海军节度。米信有子米继丰,任内殿崇班、閣門祗候。《宋史》中记录米信卒于六十七岁,生卒年未能確定。在北宋文人上官融(995-1043)《友会谈丛》找到相关记录,确定米信去世时正值宋真宗(968-1022;997-1022在位)任开封府尹,而宋真宗任开封府尹在淳化五年(994)九月,据此可知米信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卒于淳化五年(994)。

進一步查证史料,发現米信家族曾与赵宋皇室联姻。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集》有米信孙女米氏(999-1049)的墓志:

皇從姪故萊州防禦使東萊侯從恪之夫人,曰平原郡夫人米氏。贈太子太師承德之曾孫,橫海軍節度使信之孫,内殿崇班、閤門祗候繼豐之女。

意思是说;皇帝的曾侄儿赵从格的夫人米氏,是赠太子太师米承德的曾孙,横海军节度使米信孙女,内殿崇班、閤門祗候米继丰的女儿。

与《宋史》记录一致。同时,这些史志我在《米信身世考》一文中详细披露过。

蔡肇的《米芾墓志铭》中提到米芾“自其高曾以上,多以武干官显,父光辅始亲儒嗜学。以米信的情況来看,确实符合武官的情形。

根据上述历史记录,可以整理成下表:

米芾先祖与赵氏皇室关系表

可以确定米芾家族在米芾之前就已有一定地位,上官融虽然記录米继丰揮霍無度且被逐出家門,但米氏與皇室通婚表示他的身份未被剥夺,且依旧与皇室关系密切,米芾的成长环境应该还算优越。

这样,芾公的先祖基本理出来了,遗憾的是芾公爷爷的名讳仍然没有找到。

2.芾公就是有一位姐姐

我在《米信身世考略》中叙述芾公母亲时说过“这里提一下,米芾应该有个哥哥或者姐姐,否则母亲不会当奶妈。”事实上证明预测对了,因为我又发现了新的历史记载:

米友仁在《湖山烟雨图》上的題跋可知米芾仅有一位姐姐。原文是:

先父只一同胞姐,適大丞相文正李公曾孫黎州使君,吾第九女弟,復以嫁姑之夫前室子李坦。

何處得此澄心半疋古紙與女弟,因觀余與人作字,管城氏在手,請作戲墨,愛此紙,今未易得,乃乘興爲一揮湖山煙雨,當自祕之,勿使他人豪奪。老懶日趨於無思無爲,清淨寂寞之域,是爲沖適妙存,自得可樂處,豈更復有童心也哉?紹與改元(1131)十一月九日,流寓建康府溧陽縣新昌村書。海岳後人,時予除守莆陽,言者輒以資淺爲説罷,自改官後已六經堂除矣,其資尚淺乎?兩歷貳車與大名少尹又書學書局也。

米芾的姐姐嫁給李昉(925-996)的曾孫黎州使君,李昉爲宋初右僕射,子孫衆多,有四子宗訥(949-1003)、宗誨(早卒)、宗諤(965-1013)、宗諒(約十世紀後半至十一世紀初),孙辈至少十四人,为昭字輩,曾孙至少十人,为卿字輩,但关于曾孙輩各人的記载甚少,无法确定何人是黎州使君。

而米友仁的妹妹則嫁給黎州使君与前妻所生之子李坦(約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中)。

也就是说:姑姑与从侄女都是嫁给李家。

二、米芾的子女女婿

据蔡肇纂《故南宫舍人米公墓志》:娶许氏,封宁国县君,有贤行。五男,长即友仁也。补将士郎,辞艺能世其家,余早卒。八女子,适进士乔衮、文禧老、南康军教授段拂、承奉郎吴激,余未嫁。孙男、女各一人。

也就是说:芾公夫人是许氏,生五男八女。

1.米友人

米友仁(1074-1153)字元晖,小名寅哥、鳌儿,黄庭坚戏称他为"虎儿",并赠古印和诗:"我有元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元晖继阿章。"晚号" 懒拙老人",祖籍山西太原,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系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书法绘画皆承家学,故世称"大小米"。早年以书画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备受高宗优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

善画,青年时即有画名,又精鉴识,擅水墨云山,多描绘湿润多雨,烟雾弥漫的江南山水,自称其画为“墨戏”。时人称其“善画无根树,能描闬云”,风格独特。米友仁与其父齐名,画史称为二米。

米友仁生平活動年表

米友仁作为米氏家族的长子,米友仁为家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弘扬了米氏的荣耀,还继承并发扬了芾公的功绩,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2.米友知

米友知又名米尹知,是芾公次子。

《海岳名言》中米芾曾称赞其书法:

又幼兒尹知,代吾名書碑,及手大字,更無辨。門下許侍郎尤愛其小楷,云每小簡可使令嗣書,謂尹知也。

据《米芾墓誌銘》记载可知米友知早夭,其他生平与活动难以查证。

又《令郎之戚帖》:

芾頓首再拜。知有令郎之戚,此難遣者。能書第二兒,二十歲化去,刳吾心肝,至今皓白之由也。癸未去國至今,二兒二女,老年何堪,何堪。再到案此下有脫誤卒。三姊夫交游喪盡,情懷落魄。不振不振。

《墓志》说米芾有五男八女,史记中提到的米芾能书之子只有米友仁与米友知,米友仁为長子,第二儿自然是指米友知,在20岁去世。没有第三子的记录,按墓志说“余早卒”应该是早年去世。

1. 芾公的女儿女婿

墓志说“八女子,适进士乔衮、文禧老、南康军教授段拂、承奉郎吴激,余未嫁。孙男、女各一人。”

《1 》大女婿乔襄,

大女婿进士乔衮,也有写作乔襄,史上无记载。但在芾公一尺牍中称“芾顿首再拜希圣亲家台鉴,”从尺牍中体现的石史舍人和希圣两点,史学家们判断是指同时代的乔执中,而乔执中在(宋史)有记,乔执中(1033—1095),字希圣,江苏高邮人。北宋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可知大女婿是乔执中的儿子,因为芾公称其为亲家。

《2》,二女婿文禧老。

二婿文僖老,是姚佑,元丰进士,湖州长兴人,姚佑科举进士及第。徽宗年初(1101),姚佑任职夔州路转运判官。历吏部尚书,工部侍郎,姚佑以提举上清宝箫官在任上去世,朝廷赐特进,谥曰文禧。《3,三女婿段拂

段拂,宋金陵人,字去尘。籍贯,金陵,高宗绍兴十三年,累官权礼部侍郎兼实录院修撰。十七年,由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以忤秦桧,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宫观。旋落职,贬兴国军居住。作品有《葛塘》:

筑圃依山曲,开门向水湄。春风摇鼠梓,夜雨足凫茈。

但解髡能饮,焉知朔欲饥。提壶花外转,催出眼前诗。

段拂是米芾亲自挑选的女婿,最常被拿來作米芾好洁癖的事例的人物,如《翰墨志》中記載:

又芾方擇婿,會建康段拂,字去塵,芾釋之曰:「既拂矣,而又去塵,真吾婿也!以女妻之。

《4 》四女婿吴激

吴激‌(1090—1142),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与山西忻州名人元好问至交,他是北宋宰相吴栻之子,书画家米芾的女婿,擅长诗文书画,尤其精通乐府诗,有字画俊逸得芾笔意之称。吴激的风格清婉,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并被金代文豪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

吴激在北宋末年奉命出使金国,因才名被金人强留,担任翰林待制。他在金朝期间,仍不忘故国,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词,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他的作品多抒发家园故国之思,风格清婉,与蔡松年的作品齐名。吴激在金皇统二年(1142)出任深州知州,到官三日后去世。

他的诗文在金代有一席之地。

《5》芾公的其他女儿

A,嫁到平江大姚村的女儿,女婿姚谦之,博学宏辞科出身,曾出任知州。

平江大姚村,即现在的苏州港吴中大姚村。这里是北宋书画家米芾女儿、女婿的住所,亦是米友仁寓居多年的地方。

米友仁在《阳春词帖》中书写了他当时初到大姚村时的感受:“绍兴戊午(1138年)中春初七日,懒拙道人得守滁阳,既老则懒,遂请宫投,间泛小舟来平江大姚村,过谦之于庄舍。乍朝来居,深村洒然,如濯清风于三伏畏暑中,其为快有不可胜言者。大恨未能增置百斛,尚依微禄以哺孥稚,未能便纳政为闲客,相从云水间耳。”

公元1138年到1139年之间,米友仁辞去原先的官职,在大姚村的妹夫姚谦之家中等待朝廷新的任命。期间他画下了多本大姚村、大姚山图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云浦所藏《大姚村图》,米友仁在该卷上题有三首诗:其中一首云:

老年尚喜管城子,更爱好山江上青。

武林秋髙晓欲雨,正若此畵云㝠㝠。

明苏州金石学家都穆《寓意编》记:“小米山水横轴在陈湖陈大理家,上题云,霄壤千千万万山,东南胜地熟跻攀。古人作语咏不得,我寓无声缣楮间。绍兴己未(1139年)除守琅邪,待次中江,寓居大姚村即妹家戏作。”

以上是《姚

山秋霁图》米友仁于平江大姚村,这里被称为《米氏云山》的启迪地。

B,嫁给李坦的九女。

吾第九女弟,復以嫁姑之夫前室子李坦。是指男女13个排行的第9个。

终上所叙,米芾的3男,早夭2人,女8人,早夭2人,2人芾公去世后出嫁,分别嫁姚谦之,李坦。

纵观芾公的子女们,都是嫁给名门,可见芾公当时地位之高,影响之大,毕竟古今都讲门当户对,古代尤盛。

米芾兒女與女婿關係表

一,芾公的孙子们

米元章墓志说:“孙男、女各一人。”从墓志还知道只有米友仁有后代,这就是指米宪和不知道名字的孙女。那么,从史书上考证,芾公到底有多少孙辈?

1,米宪

在《文献通考》 卷二百七·经籍考三十四 和《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氏族典卷氏族总部之1

以及《藏书纪事诗》 卷二《直斋书录解题》 第1部分,《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第3部分,《文献通考》 卷二百七 经籍考三十四,《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氏族典卷诸姓部之42,《江西通志》 第8部分,《万姓统谱》 第8部分,《氏族大全》 第2部分,《式古堂书画汇考》 第1部分,《珊瑚网》 第2部分

均有关于米宪的记录。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米氏谱一卷,《奉直大夫米宪录。盖国初勲臣米信之后。信五世为芾,元章又三世为宪》。

元佚名《氏族大全》和明人凌迪知《万姓统谱》延续收藏记载:《米宪,宋嘉泰中守瑞州。先是三贤堂,在酒务之右,祠东坡,栾城,米宪。后塑刻山谷,易曰四贤堂。》

由此可知米宪在嘉泰年间在瑞州当过知州,在瑞州当地的一个酒楼右面有一个名人,贤人祠,供奉着苏轼,苏澈和米宪。后来又加上黄庭坚,更名为“四贤堂”。这就是四贤堂的来历。

瑞州就是指今天的江西高安,是南宋筠阳郡所在,

同时,宋正德《瑞州府老》卷五历官下知州有米宪之名,注明“奉直大夫,庆元六年(1200年)任。1204年离任。离任后因好官名被立祠纪念。

嘉泰元年(1201年)编纂《宝晋山林集拾遗》,下注:《八卷、孙米宪刻。》是米宪为祖父米芾编辑整理的文宽.集,现存于国家图书馆馆藏。共八卷,卷中集录了《故南宫舍人米公墓志》,给我们留下了真实的芾公印记,米宪亲自题写跋文,《宝晋山林集拾遗》,卷末有米宪手书序。跋文如下:

先祖南宫以文章翰墨雄视一代,当崇宁间,名动天成,擢从外郡、对便殿、进奉常博士、践南宫舍人,骎骎清望矣。而百未施一,天不假龄,悲夫。此所以重识者超群迈德,絶俗之叹矣。然字画之传,内而祕府,外而巨室,远而遐方异裔,幽而山区海聚,人皆祕玩。一殆踰千金,其视朵云之翰,笼鹅之墨,高丽之募金,老人之求判,殆越宇宙而同视。至于文章短篇,閎深雄丽,敻绝一时,故先祖虽未显,而文价已喧,如《宝月观赋》一出,巨儒若东坡最击节赏音,可知矣。先祖遗文按待制蔡公天启志墓文有《山林集》百卷,若《宣已子》《圣度录》等文又数十卷,适靖康变故,先君閣学侨寓溧阳,僅脫身于崎岖兵火之中,异时宝所藏皆希代所見,靡有孑遺,故先集亦不复存在,以故尚未显行于世。宪不肖之孙,缅想祖烈,重以先君阁学治命,每叹遗稿未克广传,为没齿深恨。宪钦承先訓,勦心瘵形,远求博訪,裒聚缕积,迨今五十年矣。而六丁敕將,毫芒仅有,故梵筴杂置,青毡并藏。自《書史》《畫史》《硯史》外,其他詩文才百余篇,惧遗编之坠地,致潜德之晦烛,乃即筠阳郡斋,命工鋟板,以遺世之欲見是书者,庶可无愧於彥芳之藏笔,魏謨之宝笏,如其发挥幽光,垂示將來,則有俟于大手笔。序而冠諸篇首云。嘉泰改元初祀,岁次辛酉,月紀太蔟,日御乙亥,嗣孙米憲拜手谨识。

序文为行书,用笔及结构皆来自芾体,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序文开始以“先祖”,款识以“嗣孙米宪”,文中所称“先君阁学”,由此可知,米宪是芾公的孙子,米友仁的儿子,蔡志《故南宫舍人米公墓志》中称:“孙男女各一人”,就是指米宪。

2,孙女

史上无记,家谱也没有记女性的习惯,故不知名。

2,米恁,

明万历《滁阳志》卷一一记录:米恁,孝宗淳熙末知滁州。《万姓统谱》周必大(1126-1204)z在《卢陵周益国文忠公集》记录:

癸亥。晴。昨日雨,昼夜不止,而今遽霽,天贊我也。县官送别於五里外,新至者米丞恁,盖元章之孙,友仁侍郎之子。

从以上可以知道周必大1172年在南陵县时,米恁則是刚到达,是南陵县新上任的县丞。米恁在《淮南水利考》中亦有记载,可知淳熙九年時(1182)米恁在淮南担任与水利有关的官,而后担任滁州知州。

明确记载米恁是米友仁的儿子,芾公的孙子。生在芾公去世后。存世有《清风亭》:

断碑残画字昏朦,应是山高气似虹。

我自笔头如许涩,恨无好句傍清风。

米恁,有古集写作米悠,经多方查证为同一人,应为米恁。

4,其他孙辈,

另据前考证米芾有一女儿嫁至大姚村姚谦一,有一女,曾向舅舅米友仁要过画,

此外孫女并非墓志中的孙女,因此米芾至少有孙女與外孙女各一。

另外《宝真斋法书贊》中的米友仁尺牘自称有十一口:

令人以次寶眷,伏惟一一均慶。仲謀季寬承務諸仲季,幾人赴官,附此道意。友仁五口在此,六口在新昌,成甚家計。友仁拜問。

米友仁与四人同住,另有六人在新昌,因此此书信应该是1130年后所写,且其中提到有数兄弟任官,米友仁也「成甚家计」,应该是动乱稍微平定之时因此十一人中除米友仁外,可能还有米友仁之妻、米宪、米恁、墓志中之孙女和其他儿女六人,即有九位子女。

米友仁的儿女可能尚有其他线索,如《宝真斋法书贊》中有一米友仁的书信:

汝宜省脫著衣裳,切須謹慎,第一不得失飢,常早歸喫飯,千萬千萬。吾老業離家,生受生受。就請受養,家成甚情況,汝輩安坐,豈知吾辛辛勤勤?今付安人藥,便令圓好好收藏,并附子四箇,是入汝喫藥中,少此四箇附子未擣末者半料切記不要差誤,餘切將息將息。安人十四娘新婦與兒同此。押付韓師。姑夫買柴時同買下,米賤時亦買下,月用錢續寄去。

此书信是米友仁写給晚辈,叮咛交待并附药和附子,可能是米友仁生病的儿子,但确切身份不明,史上无记。

集合现在广东清远,湖北襄阳,江苏镇江等等米氏分布,估计还有其他子女,已经融入平民当中,史上有记录的只是有功名的名人,是少数。 米芾的孙子女至少有十位,九位是米友仁儿女,其中兩位为米宪、米恁;另外尚有一位居住在大姚村的外孙女。這些孙子女姓名与活动多难以考證,但从米宪編輯米家族谱《米氏譜》和米芾詩文编成《寶晉山林集拾遺》的行为,或可推測米宪进行有关家族的活动时,其他人亦參与其中,共同进行家族文化的保存与构建,并藉此维系族人关系,缅怀先祖米芾形象与荣光。

三 芾公的曾孙们

1.米巨㝐

米巨㝐是米恁的儿子。一生历官较多,史籍记载也多。曾为米芾刻《松桂堂帖》,其中有許多米巨㝐跋,跋中称米芾为「先南宫」,称米友仁「大父」,自称「曾孫巨㝐」,可知米巨㝐爲米芾的曾孙。

关于米巨㝐生平活动記载最詳尽的是方岳(1199-1262)《秋崖集》中的《薦僉判米巨㝐》一文:

臣觀徽國文公朱熹序向子諲之文,以爲抗强敵百勝之鋒,遏四海橫流之勢,未嘗不慨然,思見其人而不可得也。非才假守,待罪廬山,有朝奉大夫僉書南康軍判官廳公事米巨㝐 者,齒宿而志不衰,身癯而心愈壯,抵掌扼腕,真有矍鑠是翁之風。當其令蓮城時,州盜群輩,傍縣連陷,聲搖數州,巨㝐 崎嶇鞍馬,閒身自蔽翼,邑以無恐,巋然獨存。試嘗問其世家,則固米芾之諸孫,而子諲之自出也。臣與之共事於今且半載,見其簿書靡密,必躬必親,有以知其能勤。攝郡踰時,例卷弗取,有以知其能廉,方幸協恭,而以滿替告矣。臣忝爲之長,敢不以其實聞,欲望聖慈特與陞擢,以風示四方之小吏,是亦厲精之一云。

米巨㝐在任职于南康軍之前,曾是蓮城知县,抵抗盜賊,蓮城即連城,位於汀州府。方岳于淳祐八年(1248)至九年(1249)在江西星子縣,《薦僉判米巨㝐》是此时所写,米巨㝐同时在南康軍任职,为朝奉大夫。方岳曾問米巨㝐的家世,是米芾諸孙,向子諲(1086-1153)之後,而在《松桂堂帖》中有《嘉兴县君钱氏墓誌》,其后之米巨㝐跋也称「得之外氏薌林向公家」,可知米巨㝐母諲之女,兩家有姻亲关系。在《松桂堂帖》中之《壮观赋》米巨㝐跋称「先子为淮南漕幕,得此墨本」,而前考米恁於淳熙九年时(1182)在淮南担任与水利有官的官职,米巨㝐之父很有可能就是米恁。

米恁生平活动很少有記载,却由米巨㝐的跋可知米恁亦有收集米芾书迹的活动,亦可推測米巨㝐至少有一伯兄長,应该是米宪的儿子。此外米巨㝐在《松桂堂帖》跋中曾称自己「濫从世爵,垂三十年,更任凡七,爲令者三」,署名官职是承议郎前绍兴知府会稽县事兼主管攢宫事賜緋魚袋」,時間是淳祐辛丑(1241),可知米巨㝐官职更动频繁,曾任三次知县,县令,在1241年前是绍兴知府会稽县事兼主管攒宫事务。这时刻成《松桂堂帖》

米巨㝐在文献中可能有被誤記,如陳道、黄促昭编纂的《(弘治)八闵通志》凌迪知《万姓統譜》有記載为「米巨宏」。《(弘治)八闵通志》卷十三地理《汀州府》下有《连城县志》: 宋紹興間(1131-1162),縣令丘欽若創築;乾道間(1165-1173),縣令楊立中作三門,東曰朝京,西曰騰驤,南曰龍門,歲久頹圯;端平間(1234-1236),縣令米巨宏因寇亂之餘復築;淳祐間(1241-1252),縣令羅應可重修,并作甕城,改朝京門爲通京,騰驤門爲秋成,龍門爲薰風,後復廢。

卷四十二,汀州府文职公署下的連城县下注:

在縣城北。宋紹興三年(1133)攝縣事長汀縣丞卓庠創建,紹定間(1228-1233)爲寇所燬,縣令徐价經始營建。後縣令米巨宏踵而成之。元至正六年(1346)復爲邑寇羅天麟所燬。

米巨宏紹興初(1131)以寧化丞攝連城縣事,當寇亂之餘創廨宇,修學宫,給田以養士,人咸頌之。

身世与事迹完全相同,加上「宏」与「㝐」在字形上相近,很有可能是传抄时造成的錯誤,因此米巨宏与米巨㝐是同一人。

以下列出可考之米巨㝐跋文:《松桂堂帖》中米巨之跋文内容:

宋 米巨㝐 跋米芾《寶晉篆額》《海岳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松桂堂帖》

宋 米巨㝐 跋米芾《寶晉三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松桂堂帖》

宋 米巨㝐 跋米芾《壯觀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松桂堂帖》

宋 米巨㝐 跋米芾《嘉興縣君錢氏墓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松桂堂帖》

宋 米巨㝐 跋米芾《淨名齋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松桂堂帖》

宋 米巨㝐 跋米芾《參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松桂堂帖》

米巨㝐为米氏家族文化发扬光大和延续,做出很大贡献。

1,米巨秀

方信孺的《宝晋米公画像記》记录:「公之曾孫□□秀。實爲靜江府□□支使,藏公自作小像,有小米題字。翁方綱《米海岳年譜》則提到:「元章曾孫巨秀。見於方信孺記。」可知方信孺原本的缺字應爲「巨」,則米芾有曾孙米巨秀。

米巨秀曾任镇江地方官,《(至順)鎮江志》中「西廳通判」下有米巨秀。

米巨秀是一个很好的医生,在叶绍翁的《四朝見聞録》中有记录米巨秀为史泓远治病的经过。

笔者怀疑广东黄家米氏太夫人是他的女儿,或者与米宪一家有关,

2,另一个曾孙

米巨㝐 在米芾《淨名齋記》中记录:《净名斋记》先南宫先生局稿之笔也。

大父于卷未跋其始未。伯兄为浙漕船官幕长,四明宣献楼公之子,好古博雅,于先世翰墨尤所爱敬,出示此卷遂以归之……巨㝐谨跋。

据此说明一是说米友仁没有说明来龙去脉,二是说米宪的儿子《伯兄》

是浙漕船官幕长,认识四明宣献楼公之子,楼公子对米芾字画钟爱,存《净名斋记》,伯兄借来刻录后归还楼公子。由此说明芾公还有一个曾孙,是米宪的儿子。

三,结语

由以上文献和古籍中整理,基本可以理出芾公上至六世祖米承德,下达米巨秀兄弟三人的四代,共芾公十代的世系。

均从史纪中梳理,有很高的可信度,是真实可信的。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认为这也不是芾公完整的世系,因为上述先祖名讳只是史籍上有记的,属于名人雅士达官贵人。而更多的是普通人,融入平民百姓的先祖不在少数,甚至比上述更多,因为任何一个家庭不可能只出名人达官,更多的是普通人,比如清朝王爷贵族,才百十年,就与普通百姓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这是其一;

其二,从古籍记载中并不能完全反映客观符合实际,比如芾公墓志纪录五男八女十三个孩子,不可能是许氏一人所生,虽然没有记录,但不能否定芾公没有纳过妾,十三个孩子没有妾生的?比如清远米氏谱记录:据清新县光绪年间编写的《米氏族谱》手抄本记载,“太祖讳芾字元章……太祖婆郑氏念六娘,生子友仁,合葬在獭凹背。”到了米芾第十世孙,从湖北襄阳南迁到今天的清远湴塘村,开创了清远米氏700年历史。就可以说明彼夫人郑氏,非墓志言明许夫人,不能不想像妻妾有没有?留没留后代?

第三,其它没有纪录的后人,比如信公的哥哥有子米全,就没有后代纪录,不可能没有后代,是种种原因没有纪录。

其四,据资料分析,中国人只有I3.6%的人留有后代,从米氏家族来讲基本符合,笔者从忻州米氏族谱分析,仅仅到第十代就有100多人没有后代纪录,而全部十代人才200多,所以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古代,留后代居多,但战乱,饥荒,瘟疫,天灾人祸导致人口绝失的也存在,比如忻州樊野米氏,五代时迁居仅十余里河习头村一支,发展到解放前,樊野米有500多人,而同支迁到河习头的一支,就因为在村里势力不行,让另一姓张姓人欺负,在民国至解放战争被迫迁移走,更多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支援前线,当兵,生生把一支米氏绝户,这里个例,但是客观存在。

附録一米芾家族關係表

四,后记

写下这个标题,脑海中构思这篇文稿,还是在四五年前的事了。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一直未能动笔。去年以来身体允许我重新阅古籍,查线索,所以用几年来的知识储备,写下以上文字,意在梳理芾公明确的世系,为后代贤者寻根问祖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方向。

在寻根问祖的路上,我一直坚持用谱记查找,用史籍证实,否则,宁可不示众也不信口开河。虽然上面只有区区几千字,而需要阅读,分析的文字特别是古籍须在百万字以上,所以我很珍惜自己的每一个每一个先人名讳每一个世系,年后完稿了,长吁一囗气,但寻根路很长不敢懈怠,年过六十,退出公门,只有问祖路方有兴致,会且珍且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