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一江碧水半江诗,且以诗意共远方
发布时间:2025-03-31 15:21 浏览量:6
暮春的汨罗江浸润着湿润的晨雾,水汽在芦苇丛中凝结成珠,宛如一串串诗行,倾泻在蓝墨水上游。这条发轫于幕阜山脉的江流,在历史长河中冲刷出独特的文化肌理。它独领风骚,于水波里闪烁着永恒的追问,绵延中华文化,在时光中一路生辉。
曹志辉 摄
魂魄为诗,开启中华文源的一江风骨
二千年前,汨罗江与千万条河流毫无二样,静静地流淌,波澜不惊。当时间出现转角,一个人向汨罗江走近,并融入河流,从此打破了一条江的沉寂。他掀起历史的风浪,成就一条江为文化和精神的源头。
在楚顷襄王执政期间,总有一个身影徘徊在汨罗江畔,那是思念楚国而无可奈何的屈原。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因为上官大夫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蔑和楚怀王的疏远,两次遭到流放,被逐出郢都。第一次是因他主张变法削弱贵族势力,触犯了贵族利益。楚怀王听信了小人谗言将他流放。公元前299年,屈原第一次流放归来,重新被起用。他一直主张不要与秦国议和,并再三劝谏,最终再次被流放。
屈原被流放后,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国家,希望能够再次被召回为国尽力。他站在江畔,遥望北方,楚地有他的国都郢都,他和着江风吟诵,倾诉衷肠。“众馋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对楚国对君王忠心耿耿反被馋人中伤,他百口难辩;“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谁能明了他的心,谁又能听到他的呼号,静默的江水怎能化得开他的悲愤和苦闷;“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艰险算什么,怎么都改变不了他的决心;“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他要将自己内在的美德继续发扬,退而洁身自好。
长达十七年整,无论他怎样表白心迹,怎么高洁,“失聪”的君王听不到他的心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大音希声的吟诵回响在汨罗江上空,凝聚成光照千古的《离骚》《九歌》《天问》等绝唱。
公元前278年,郢都被秦国将领白起攻破,屈原不忍心看着楚国灭亡,写完《怀沙》“浩浩沅湘,分流汨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怀质抱情,独无匹兮...”的最后一句,他跌跌撞撞来到汨罗江边,低下身,搬起一块石头,走向汨罗江深处。
一江碧水照见屈原“独醒”的高洁,铭记屈原一腔的赤诚爱国,抚慰一颗伟大的灵魂,萦绕“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强音。汨罗江从此激起了千层巨浪,成为中华文脉的脊髓。
后人将屈原的《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开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汨罗江从此奠定了“蓝墨水上游”的文学高地。
江岸之诗:生命时空叠影的复调叙事
历史如此惊人相似,蓝墨水的上游不只有屈原。
公元768年正月,杜甫在夔州买了一条乌篷船,带着一家八口,准备北归回长安。不料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北方局势仍不稳定,船只只得改变行程,沿长江南下,来到岳阳。他想投奔在衡阳做刺史的朋友韦之晋,当年他们同僚为过官,于是船从洞庭湖进入湘江往衡阳而去。到后来才得知朋友新调任了长沙。等杜甫赶往长沙,朋友已经突然离世。船只被迫泊在湘江岸边,一家人在此停留了大半年,他想去郴州投奔妻舅。船到耒阳,无奈遭遇滔天洪水,他又回到了洞庭湖。他想投靠在平江当官的好友,船只进入汨罗江。
在舟车慢的时代,船只漂行在江上如蜗牛般。汨罗江趁机挽留屈原,永远地留下了他。
沿长江出三峡,水上漂泊近三年,潮湿的江风加重了杜甫的肺疾、头痛、风痹等疾病,疾病如虎狼吞噬他的身体。
这是怎样的三年?落魄、失望、愁苦、病痛,一切犹如汹涌波涛中的乌篷船,人生运势恶劣的际遇都加身于他。幸而亲人在侧,幸而脚下这条江叫汨罗江,一条永恒着屈原灵魂的江河。
公元770年的某一日,载着一家八口的乌篷船停靠在汨罗江,屈原的第二故乡——杜甫心中有了一份温暖,屈原是他心中的男神。在这之前,杜甫曾特意在汨罗口登上磊石山、凤凰山、汨罗庙等地,写下《过洞庭湖》《祠南夕望》《宿青草湖》等诗。
这年冬天,一个月黑风高凄寒的夜晚,杜甫颤颤抖抖提笔,落笔在家人铺好于枕头上的纸。“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杜甫打完最后一个句号,也给自己的生命划上了一个句号——诗完笔收,随即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他的精血彻底衰竭。
历史如此重叠。屈原打上绝唱《怀沙》的句号,在汨罗江;杜甫打上生命最后墨迹《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句号,在汨罗江。至此,两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人生轨迹交汇,精神情感交汇,文学传承交汇。
屈原和杜甫,两个伟大的灵魂冥冥中成全一条江——汨罗江何其有幸!从而一条江具有了强大的叙事功能,这种多元的、多层次的叙述,共同构成了汨罗江对中国源头文化的多元、复杂的叙述和展现。
以江为墨,续写湖湘文脉的永恒篇章
汨罗江的每一滴水,都浸染着屈原《离骚》的浪漫与《九歌》的悲怆,江畔也有杜甫的追寻和际遇。正如江水的流动不息,两位诗人的生命叙事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交织,形成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韧性密码。循着“蓝墨水上游”密码,沿着“上下求索”精神,文化的传承像江水般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汨罗江畔,香草萋萋,兰芷幽芳。游客若驻足屈子文化园,可参与“楚辞吟诵会”,领略楚辞的文学魅力。可以以方言吟唱《山鬼》,感受楚地音韵的苍凉与缠绵,还可加入古乐、舞蹈等艺术元素,营造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
“蓝墨水上游”文学活动丰富多彩。“春天送你一首诗”加深了诗歌的悠长意蕴;蓝墨水上游诗群(衡阳)赴桂林开展诗歌交流活动,具有诗歌之旅、友谊之旅和创作之旅的多重意义;“秋韵如诗,歌咏锑都”促进诗人们的齐聚和深入探讨;“共聚蓝墨水上游”围绕“诗歌原乡的崛起”深入交流,汨罗诗歌文学事业发展的又一次飞跃,诗人们行吟长乐古镇、屈子祠,将地域文化推向全国,彰显汨罗江作为“诗歌原乡”的底气……
汨罗江畔的文化景观正在被重新诠释。屈子文化园内,“端午诗会”与“国际诗歌艺术周”常态化举办,吸引全球诗人于此对话;屈子文化园的碑林长廊,用现代设计语言讲述古老传说;诗歌小镇的黛瓦白墙上,投影着动态的《楚辞》章句;数字技术让《九歌》中的神灵在AR中复活,沉浸式剧场让游客化身江边渔父与屈子对话。这种古今交融的创新,让诗意从纸页走向立体,从静态转为互动。
“一江碧水半江诗,千年风骨化春泥”,汨罗江的古老诗意有了新的韵脚。
今日的汨罗江,正以“诗歌原乡”为品牌,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动能。当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聚光灯照亮岳阳,汨罗江将以千年文脉为底色,以创新实践为笔墨,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诗与远方”,一展汨罗江文化IP的独特魅力。
- 上一篇:米芾的十代世系考
- 下一篇:品味传统文化古韵 继承璀璨文化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