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名士自风流一一一通许丶尉氏寻访庞涓、曹植墓及阮籍萧台记

发布时间:2025-03-28 04:30  浏览量:8

寒潮来临的前一天,我和好友驱车前往豫东通许和尉氏,一是踏青,二是访古。接连三个30多度的天气,各种花次第开放又次第凋谢,唯有金黄的油菜花阵阵香气伴随着我们。

满坡的油菜花赏心悦目,香气馥郁。

这是玉皇庙镇一河两岸的油菜花,河道干涸,土坡上连片的油菜花田形成花的海洋。

小树已成行,只是没有绿起来,不然两相映衬更好看。

这次到通许、尉氏游玩 ,一个重要目的是访古。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河南的每一个县城,都有她的沧桑故事。

我们先去了子羽墓,子羽是春秋时期郑国人,是郑国著名外交官,与当时的郑国名臣子产齐名。

子羽墓位于通许县烈士陵园对面,很高的一个圆形大土堆,上面被人踩出了许多小道,看来还需要加强管理。

第二个要去探访的是庞涓墓,庞涓作为鬼谷子先生的一大高徒,他和师兄孙膑的斗法故事为我们所熟悉。因为嫉贤妒能,用卑鄙手段残害师兄孙膑,遭到反噬,中了孙膑的增兵减灶之计,于马陵(今河南范县)遭到齐军伏击,后自杀。

导航到庞涓墓附近,看到庞涓墓孤零零地静立在一片田野之中,遂停车步行前往。

古今将相知多少,一堆荒草埋没了。

作为建安之杰,才高八斗的曹植7步诗闻名古今。曹植墓据说三个地方都有,唯有曹植被封雍丘王后生活时间最久的通许,最有可能成为埋葬他的地方。

离通许县城不远的七步村是曹植墓所在地,遂导航前往。驶进村才知道七步村分为上七步村,中七步村,下七步村,曹植墓在当地亦称曹植陵园,就在下七步村。经村人指点,我和好友把车停到七步村委会门前广场,经卫生所旁边的小门进入,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

这是被当地人称为曹植故里的后七步村

曹植陵墓在七步村委会后面,经卫生所旁边的小门便可进入,进门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便映入眼帘。

朱红色的院墙,黛青色的瓦,衬托得曹植陵园古朴而厚重。

从小门进入陵园,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映入眼帘。

谢灵运称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得八斗。

小亭子后面便是曹植陵墓,

一杯黄土,掩不住名士风流。

曹丕登基后, 便对弟弟曹植多次流放, 曹植曾做过我家乡鄄城的鄄城王,昔日的雍丘王也就是现在的通许,是他的第4次流放之地,也是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明成化年间,当地曾发生过一次大暴雨,冲出了一条长达4000多米的地下隧道,据说隧道是曹植主持修建的。在存有曹植墓的国内三个地方,通许七步村的曹植陵园,最大可能是曹植的真身埋葬之处。

曹植被封雍丘王,在通许生活最久

通许文物古迹众多,附近还有一个岳家湖,据说是为了纪念岳飞后裔而修建,湖面面积不大,水质尚待净化,游人不多,只有一群大妈在那里叽叽喳喳地拍照留念。

这是通许当地人熟悉的岳家湖,据说该名字与纪念岳飞后裔有关

下午5:30左右,我和好友驱车往尉氏县城赶,尉氏县城有著名的阮籍萧台,阮籍是魏晋名士,因不满司马氏政权黑暗,常登临高台吟啸,抒发愤懑之情,后人为纪念阮籍筑高台纪念之。

坐落于尉氏县城的阮籍高台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巜滕王阁序》中曾引用阮籍的典故,阮籍的故事也为其他名士文人引用。

从阮籍萧台下来,已是华灯初上,和好友赶往当天寻访的最后一个景点一一尉氏兴国寺塔,此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年间,距今已1000多年,系砖塔结构,做工精巧,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微风吹来,塔角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夜幕中的兴国寺塔阅尽沧桑,至今仍散发着浓郁的艺术魅力。

兴国寺塔是河南宋代砖塔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兴国寺塔是国家级别的文物景点,值得一看。

因为急着要返回郑州,我和好友在兴国寺塔身观赏半个小时之后,便驱车往回赶。奔波一天虽然劳累,仍意兴阑珊。

时间有限,通许、尉氏两县还有很多古迹遗址未来得及拜谒踏访,如通许的董仲舒墓,李佐车墓。中原大地阅尽古今沧桑,文物众多,亟待后人寻访发掘。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