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武河故事1 老大

发布时间:2025-03-20 17:05  浏览量:7

李成立写

下村有个有学问的人叫老大,他从小家穷,没念过几天书。但是他好学,白天在地里劳动,晚上就看书写字。他叔叔是前清的秀才,家里留下许多书。他如获至宝,把书藏在屋内顶棚里,看一本取一本,密不示人。他后来让我看过几本,都是那种石印的竖排版的,极薄的纸已经发黄了的书。

有个时期,他在地下挖了个窖,把瓮子埋进去,用塑料布把书包严实,里三层外三层。然后把书放到瓮子里,盖上石盖,用土埋了起来。

一年后,风声过后,他才把书从地下刨出来,可惜那些书尽管塑料布包着,可已经潮湿发黄,有一股霉烂味。他晒了半年多,那股难闻的霉烂味还没有完全消失。只要他一看书,鼻子里就会闻到一股叫人恶心的霉烂味。

他后悔莫及,对我说,不该把书埋到地下,现在书也发霉了。

老大不仅个子大,在家排行也是老大。他脸红红的,牙有点向外突,说话粗声粗气,走路时两只脚朝外蹩。他写得一手好字,村里的文化人评价他的字写得有功夫,笔笔见力,只是他的字写得笨拙,不巧,不灵活,不花哨。说他没有文化,没念过几天书,却好咬文嚼字。但老大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是下村或是邻村上下少有的文化人。

他写的一手好毛笔字,但却很少给人们写对联。他嫌给人们写对联掉份子,降低身份,便不为也。可是,如果有人给他喝酒,那就不一样了。他说李白醉草赫蛮书,保定大唐锦绣江山。叫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他没有靴,所以不用高力士脱靴了。没有杨贵妃,让村姑研墨也行。他喝上酒,就会给人们狂草一番。他欣赏张旭的书法,常自比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大叫三两声的狂放不羁、超凡脱俗的雄风。他自称自己写的字如万岁枯藤和千里阵云,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刚拔韧劲,苍而不枯。

只是,村里的老百姓却看不上他的草书,老百姓把他写的对联拿回家去看半天,龙飞凤舞,竟认不得写了些什么字。过大年贴出对联去,人们认不得,这叫什么事情。便又到供销社重新买了红纸,让人重写了。过年那天老大一看,明明自己给人家写了对联,现在贴出来的却是别人写的。再问,说是自己写得人家认不得,不贴了。从此,老大便再不给人写对联了。

老大喜欢看书,天阴下雨的时候,或是冬天下了雪不出地时,他就躺在自家炕上看叔叔留下来的书,四书五经,孔子孟子老子,他都看,司马迁的史记他更是熟读如流。唐诗宋词明小说他也看,他还自己学着写诗填词。平时他也是诗不离口,比如,午休起来,他会呤,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地里劳动后傍晚归来,他会呤戴月荷锄归,露湿沾人衣。晚上睡下,月亮光从窗户里照到炕上,他会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到别人家在外工作的人们大包小包地回家来,他会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地里锄地时,他会吟诗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锄地累了,抬头看到远处村落人家屋顶上炊烟袅袅,他会说,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再向南看,看到金山正对着太阳,他会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锄地回来,在村里碰到狗和鸡在街上乱叫,他会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中午回到家中,他会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他独坐家中,他会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晚上荷锄从地里回来,看到太阳就要落山,村民们赶着牛和驴往回走,他会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天万物苏醒,百花竟开,他会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清明过后,看到村里杏花梨花竞相开放,他会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冬天他看到村外一片黄土地,他会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冬天下雪后,他从地里劳动归来,夕阳西下,他会说,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他喝醉酒后,他会说,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当他独自在家读书或思考时,他会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或者他会吟,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夜晚出来到街上,看到天上一轮明月,他会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远远听见邻居们的说话声,他会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老大喜欢喝酒,他不吃饭行,但不喝酒却万万不行。在那种没有钱的日子里,他便自己酿酒也要喝。他把高粱发了酵,放在瓦盆里往下滴酒。中午锄地回来,进家先到这间空家里喝掉一上午滴下来的酒,然后再做饭吃。他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他会大声吟诵李白的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高歌取醉饮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焉。

他说,刘伶醉酒整三年,济公喝酒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八仙醉酒闹东海,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关公温酒斩华雄,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武松醉打蒋门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能喝酒的才是英雄好汉,不能喝酒的都是稀松软蛋。

在那个时代,没有书可看,于是我就去听老大讲故事,听听他发发议论。他对我则无话不谈,极其信任。他说,你要是出卖我,我非得坐十年牢不可。我的把柄就在你的手里,我的命也在你的手里,你动动小指头,我就没命了。

我说,你放心,刀架在脖子上,我也不会出卖朋友的。其实,我是没有认真想过,如果真的刀架在脖子上,我会怎样?

老大常以竹林七贤自比,放浪不羁。我去找他,临走时,他从不送我到院门口。他说,阮籍对人有青白眼之分,白眼对人冷淡,青眼对人礼貌。我对人也有青白眼之分,对干部我就是白眼,对你则是青眼。但是,青眼我也送客只送到家门口,公子王侯都如此。

他说,阮籍所以当步兵校尉,是他听说步兵校尉的厨房里还有几百斛酒,他是为了喝酒才去当步兵校尉的。他说,阮籍母亲死了,服丧期间, 阮籍却在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有人说阮籍不孝,建议司马昭把他流放到边远之地,司马昭却没有这样做。阮籍说过:礼岂为我辈设也?

他说,我们也是这样,君子之交淡如水,俗礼岂为我等设也?

老大给我们讲故事说,阮籍邻家女长得很美,在酒铺里卖酒。阮籍经常到人家这里喝酒,喝醉后,就在女人的身边睡着了。女人的丈夫最初怀疑阮籍行为不轨,后来仔细观察,发现阮籍并无异样。

二贵说,好你个老光棍,异想天开,还想有个漂亮的邻家女让你过过眼瘾。

老大说,竹林七贤中最狂和最爱喝酒的是刘伶。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后面跟着一个人拿着锹,刘伶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了。有一次,有客来,见刘伶大白天不穿衣服喝酒。客人说他毫无礼貌,他则说,我以天地为房屋,房屋为衣服,你们为什么钻进我的裤裆中来了?

老大喜欢魏晋之风,老庄哲学。他不喜欢孔子孟子等,他说这些人是政治家,适用主义,他更喜欢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的放荡不羁,陶渊明的归隐田园诗。他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但作为文化人,他认为魏晋时期更是文人理想的一个高峰。这些文人讲究自我价值,出则济世,济世不成,则退归田园,隐居山林,三五至友,扪虱而谈,无拘无束,一醉方休,何等惬意?他们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率性而真。

在中学里当过老师、后来回村的李褔说,竹林七贤只不过不得已而为之,他们怀才不遇,便醉心于山水之间。天有道,则仕,天无道,则隐。他们恨天低,大鹏展翅难高飞。他们便回避政治,借酒浇愁、以酒避祸。

老大说,嵇康是位美男子,身长八尺,天质自然,有风度。嵇康进山采药,樵夫们都以为遇见仙人了。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文学、玄学、音乐无不精通。

嵇康好发议论,看见不顺心的事就要说。他和阮籍不同,人家阮籍精明,不大讲话,即使讲错了,也是醉话。有一次,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而阮籍一醉就是两个月。司马昭竟没有提亲的机会,这才罢休。

嵇康不行,他心里存不住话,嘴又不值钱,又不识事务,他看不惯司马氏父子,便愤世嫉俗、桀傲不驯、刚肠疾恶,轻率直言,为自己的早死埋下了祸根。嵇康早年曾遇道士孙登,孙登说他,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不意这句话竟成谶语。

嵇康的朋友山涛好意向司马昭举荐他去当官,他不喜反怒,写信与山涛绝交。却和向秀两人在大树下烟薰火燎地打铁过日子。

当时,司马昭的心腹钟会,羡慕嵇康的才华,前呼后拥地来见嵇康,谁知嵇康却只顾和向秀叮叮当当地打铁,对钟会视而不见。钟会呆了一会儿,转身要离开时,嵇康突然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受不了嵇康这种狂妄,从此,就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后来,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

当时有吕巽(xùn)、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好朋友。后吕巽投靠钟会,宠幸于司马昭。有一次,哥哥吕巽竟把自己的弟媳妇灌醉强奸了,你说你哪里不能找个女人,偏偏要和弟媳妇干这种事?弟媳妇醒来后羞愧难当,竟上吊自杀了,好一个烈女也。这时,哥哥见自己闯下大祸,就恶人先告状,跑到司马昭那里诬告弟弟吕安平时就动手打母亲,不孝。当时,不孝就是大逆不道的罪。后来司马昭就把吕安发配到蛮荒之地。这事本来就算完了,可嵇康看不惯,怒发冲冠,又写了一封绝交信给那个哥哥。他以为又和上次与山涛的绝交一样,没什么事情。不想,这一次却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此时,钟会看到时机来了,便上书司马昭,说了许多嵇康的坏话。司马昭便下令把嵇康抓了起来处死。

临刑前,嵇康神气不变,索琴弹奏广陵散。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死罪,并要拜嵇康为师。但司马昭不许,还是把嵇康杀了,死时,他才三十九岁。还不及我年纪大。

嵇康“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至死不悔,也算是个怪才了,是他的清高与孤傲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也不知他这样到底值不值?

恩恩说,这就谈不上值不值了,反正人家要杀你,总能等到一个机会,没有机会,人家也会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你。曹操杀孔融,杀杨修,还用得着找机会,随便捏个罪名就把你杀了。孔融作文,喜欢讥嘲曹操一家,他本来对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满。曹操打败袁氏兄弟后,曹丕见袁熙的妻子甄氏貌比天仙,就占为己有。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说当初武王伐纣,将妲己给了周公了。曹操问他典出何处?他说,以今例古,大概那时也是这样的。其实暗指曹丕。又比方曹操要禁酒,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孔融又反对他,说也有以女人亡国的,何以不禁婚姻?

曹操见他屡屡反对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后来就借故把他杀了。他杀孔融的罪状是不孝。因为孔融说过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有如瓶之盛物一样,只要把瓶内的东西倒了出来,母亲和儿子的关系便算完了。第二,假使有天下饥荒的一个时候,有点食物,给父亲不给呢?孔融的答案是:倘若父亲是不好的,宁可给别人。这就是曹操杀他的理由。

当年曹操起兵时招聘人才,说不忠不孝也不怕,只要有长人之处就行。现在为何又因不孝之名而杀人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人才也得为我所用,你是人才,不为我服务,却成天找我的不是,议论纷纷,给我找麻烦,我不杀你还成?

老大说,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统一后,都要杀一批文人学士。秦始皇就给中国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他就是个坏东西,后来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快灭亡时,还杀了戊戌六君。中国的皇帝,以杀文人始,杀文人终。在中国这个封建专制主义盛行和皇权至高无尚的社会中,中国的文化人士要不出卖灵魂,为统治者所用,就会有灭顶之灾。

恩恩说,出卖灵魂也不行,就像李斯,他就是个出卖了灵魂的人,他本是上蔡一布衣,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后到秦国帮助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国,秦始皇焚书坑儒其实就是他出的主意,他主张严刑峻法,对百姓和文化人残酷镇压,使用酷刑,任用酷吏。但是,他最后也没有好结果。他在秦始皇死后,被赵高陷害,关进牢狱,被自己主张的严刑而拷打,被自己主张的峻法而治罪,最后被腰斩于咸阳,并被夷其三族。临刑前,他对将和他一同死的儿子说,你我现在想在家乡上蔡出东门,牵着黄狗,去打猎,还能吗?父子俩相抱而哭。

我打断恩恩的话说,司马迁就是伟大,要不是他,谁又能这么详细、这么传神地知道两千年前的这些事呢。和他同时的皇帝和众多达官贵人,人们早已经忘却,唯有这位受过腐刑的人后来却家喻户晓。

恩恩接着说,李斯死后,下令腰斩他的秦二世胡亥也被赵高杀死,赵高立子婴为帝,子婴却反过来杀死赵高。第二年,项羽攻进咸阳,杀子婴。后刘邦、韩信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乌江。而韩信在五年后又被吕后杀死。这真是冤冤相报,到底谁是谁非,谁对谁错,也不得而知了。

我说,你只要上了残酷无情的这辆战车,你就身不由己了。在这辆战车上,没有对错,没有是非,只有胜利或失败,非此及彼,成者王侯败者贼嘛。

李福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些当权者小肚鸡肠,掌了权后,先杀功臣,后杀文人,残酷镇压百姓,实行愚民政策。中国除了唐朝比较开明外,其他朝代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老大说,我们在座的四个人最是谈得来,古有竹林七贤,我们现在四个人就叫做大林四狂吧。

恩恩说,可不敢,可不敢。咱们平时喝喝酒,聚一聚,谈天说地,一般引不起人家的注意。如果你叫成大林四狂,你就成了拉帮结派,地下组织。那还了的?

我注意到,从那以后,恩恩就很少和我们一起喝酒了,也很少和我们相聚了。大概是怕沾上腥味吧,受到牵连吧。我能理解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人人都谨小慎微,唯唯喏喏,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头。

只是,地里受苦回来,我仍然看我的书,老大仍然喝他的酒,恩恩仍然在家拉他的二胡。日子总还得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