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诗韵邂逅智能时代

发布时间:2025-03-28 15:31  浏览量:6

——南通大学“哲思践悟”项目创新构建诗哲融合教学体系

在“大思政课”改革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思践悟”项目团队以突破性思维构建起中国古代哲理诗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跨时空对话体系。该项目以苏轼、朱熹等300余首经典诗词为文化载体,通过AI技术搭建起连接古今智慧的桥梁,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项目团队针对传统哲理诗教学长期存在的三大痛点——内容碎片化导致的知识体系割裂、文本阐释偏差造成的文化误读、教学形式单一引发的学习倦怠,创造性构建了全新的教学服务体系。线下课程体系精心开发了包含唯物论、辩证法等17个哲学主题的原创教案集,配套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包,将“横看成岭侧成峰”等经典诗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系统化对应阐释。

在线上平台建设方面,团队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前沿AI技术打造了国内首个哲理诗智能检索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多维度检索功能,支持按朝代、作者、哲学主题等12个维度进行智能检索,更突破性地实现了“输入诗句即得哲学解码”的智能交互体验。值得强调的是,系统内置的生成式AI模块能够根据教学需求自动生成个性化教学案例,例如针对“实践与认识”主题,系统可同时提供“问渠那得清如许”的传统阐释与现代教育场景下的创新解读,目前该平台已收录300余首哲理诗。

通过“沉舟侧畔千帆过”阐释发展观原理,用“纸上得来终觉浅”解析实践论内涵,使抽象的哲学原理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文化意象……当千年诗韵邂逅人工智能,传统智慧正以数字化形态重焕生机。南通大学“哲思践悟”项目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创新范本,更通过技术赋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在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这种“AI+教育”的创新实践,正在为培育具有文化根脉与世界眼光的新时代青少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供稿: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千千、杨丹

编辑:汤志星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