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植物:蒋公子想折的“杞”是什么树
发布时间:2025-03-27 16:40 浏览量:8
《国风·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之“杞”,古今没有明确一致的解释。现代的《诗经》译注有两种说法,一是“杞,杞柳,又名柜柳,杨柳科,落叶灌木,”或是“也叫红皮柳、枝条可编器物的落叶灌木”;一是“木名,即杞柳,又名“榉”。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实”。
这两种解释最早的古籍根据应是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的《尔雅》注和三国学者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释“无折我树杞”:“杞,柳属也。生水旁,树如柳叶,粗而白色,木理微赤,故今人为车毂。今共北淇水旁,鲁国泰山汶水旁纯杞也。”其后的各家或说“无折我树杞”之“杞”是“柳属”,或说是杞柳,也有的只说“木也。”
现代植物分类学有杞柳种名。杞柳是杨柳科柳属落叶小灌木,有些地方叫绵柳、簸箕柳、笆斗柳、红皮柳等。生于山地河边、沟边、河滩、湿草地灌丛中、山坡林缘湿地、沼泽化草甸边等地。 杞柳高不过3米,通常成多分枝状,树干直径不过5厘米。其枝条柔软,主要用于柳编,其次可作薪柴。
据《中国植物志》,杞柳产河北燕山部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东部及东南部,也就是说,当时的郑国不产。
类似今之杞柳的还有两种:一种名筐柳,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树皮黄灰色至暗灰色。小枝细长。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产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等省。生于平原低湿地,河、湖岸边等。筐柳的枝条细柔,是很好的编织材料。一种名簸箕柳,灌木,小枝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叶披针形,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白色。其产浙江北部、江苏、山东南部,河南东部、淮河中下游冲积平原。不知那时的郑国是否有产。簸箕柳枝条强韧,供编柳条箱、筐篮、农具等用。
筐柳和簸箕柳自古就有栽培。《齐民要术》有“种箕柳法”:“山涧河旁及下田,不得五谷之处,水尽乾时,熟耕数遍,至春冻释,于山陂河坎之旁,刈取箕柳,三寸截之,漫散即劳。劳讫,引水停之。至秋,任为簸箕,五条一钱,一亩岁收万钱。”当今,随着柳编业的发展,很多地方都有大面积栽培。但据陆玑“鲁国泰山汶水旁纯杞也”之说,“无折我树杞”之“杞”,不是这两种。
陆机说“鲁国泰山汶水旁纯杞也”,那么当时鲁国的告子和邹国的孟子应该对这种植物很熟悉。《孟子·告子上》“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赵岐(汉)注:“杞柳,柜柳也。一曰杞,木名也,《诗》云:“北山有杞。”杯棬,杯素也。”《正义》解释说:“杯,㔶(㔶tuò 小杯)也。棬,屈木盂也,所谓器似升屈木作是也。”
“桮棬”,是曲木制成的杯盂之类的盛具。“曲木”应是杞柳的薄木板。如是灌木杞柳,制作很小的酒杯还可以,制盂、盘之类的就不可能了。《孟子·告子上》的杞柳可以加工成曲木制作成杯盂,说明杞柳是一种乔木或小乔木,而垂柳、旱柳、腺柳、枫杨乔木,也都是加工面箩、蒸笼、食箩等薄木作的传统木材,且“泰山汶水旁”均产,《孟子·告子上》里的杞柳是指哪一种呢?
赵岐注《孟子·告子上》说杞;柳是柜柳。《辞海》:“柜柳又为枫杨的异名,亦称‘榉柳’。”《现代汉语词典》说榉柳又叫“元宝枫”(即枫杨)。这种说法应该是根据本草书籍的解释。
李时珍说《本草纲目》里的“榉”就是郭璞注《尔雅》所说的柜柳,但是他引用的有些混乱,里面描述的是三种不同的植物:
其一,“弘景曰:榉树山中处处有之。皮似檀、槐,叶如栎、槲, 人多识之。”所指详见《南山之杞是什么树》一文。这种皮似檀槐,叶如栎槲的树木不是柳属。
其二,“恭曰:所在皆有,多生溪涧水侧。叶似樗而狭长。树大者连抱,高数仞,皮极粗浓,殊不似檀。”和“宗曰:榉木,今人呼为榉柳。其叶谓柳非柳,谓槐非槐。最大者,木高五、六丈,合二、三人抱。湖南北甚多,然亦不材也,不堪为器,嫩皮取以缘栲栳及箕唇。”
这种“叶似樗而狭长”的树指的是枫杨。枫杨是胡桃科落叶大乔木,别称麻柳、蜈蚣柳等,山东叫“凭柳”。枫杨的叶为偶数或稀奇数羽状复叶,似槐而长。其木材白色,绵软,易翘曲变形,作家具只能当侧板后板,但可制薄木作。《齐民要术》说(凭柳)“可以为楯车辋,杂材及碗。”枫杨的叶子有毒,小时候常用枫杨树叶汁药鱼,故不可做茶饮。皮入药,祛风止痛,杀虫,敛疮之功效,但没听说用以茶饮。
其三,“时珍曰:榉材红紫,作箱、案之类甚佳。郑樵《通志》云:榉乃榆类而杴(xiān,同锨),其实亦如榆钱之状。乡人采其叶为甜茶。”此一种(榉材红紫,作箱、案之类甚佳,实亦如榆钱之状。”——此种应是今之榆科的榉树。榉树是榆科落叶大乔木。榉木材质致密坚硬、纹理美观,是民间家具的常用材料。榉树皮和叶供药用,也可作茶饮,据《名医别录》记载:“榉树皮煎服之夏日作饮去热。
以上几种, 均与陆机“树如柳叶,粗而白色,木理微赤”等特征不符。
姚炳《诗识名解》(清)释《郑风·将仲子兮》之“杞”:“此释木所谓“旄,泽柳也”。陆玑云:生水旁,树如柳,叶粗而白色,木理微赤,故今人以为车毂。孟子犹以杞柳为杯棬,即此。”多隆阿《毛诗多识》(清)说“乡村所树者多为杞柳,长条下垂木性柔软,用火逼揉之可为箱箧。告子言,杞柳为桮桊者即此柳。”“长条下垂”者应是今之垂柳。
淮河流域以北多见的还有旱柳。《本草纲目·柳(杨柳)》“颂曰······杞柳生水旁,叶粗而白,木理微赤,可为车毂。今人取其细条,火逼令柔,屈作箱箧,《孟子》所谓杞柳为插之皆生。春初生柔荑,即开黄蕊花。至春晚叶长成后,花中绒,因风而飞。子着衣物能生虫,入池沼即化为浮萍。古者春取榆、柳之火。陶朱公言种柳千树,可足柴炭。其嫩芽可作饮汤。”
从上述“叶粗而白,木理微赤”判断,“颂曰”的描述是指旱柳。旱柳是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大枝斜上,树皮暗灰黑色,有裂沟;枝细长,直立或斜展,叶披针形,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或带白色,花药黄色。产淮河流域以北及浙江、江苏等地,是平原地区常见树种,多生于河、渠、池塘边,也是村旁岸边常见的绿化树种。旱柳的这些特征与陆玑《毛诗疏》所释大致相符,但理白质轻,肯定不能作车毂。
还有一种与陆玑描述相符的柳属树种——腺柳。腺柳又称河柳,落叶小乔木。叶椭圆形、卵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似柳叶但较垂柳和旱柳宽,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或灰白色。材理微红,木质较旱柳垂柳结实,有弹性,古代常用以制作蒸笼、笼蓖、水桶,运水木罐和灌溉水车等工具。据说腺柳木还可以晒干磨成面粉以救荒面,故腺柳也叫面粉柳、救命柳、食物柳。腺柳的小枝暗褐色或红褐色,葇夷花序满树金黄,新叶红色,其后由黄转绿,浓密葱翠,有很好的观赏价值,现已有很多城市作为绿化树种栽培。网上看到游戏星光的一篇文章说,在河南安阳市林州三孝村发现了一片约40多棵的古腺柳野生群落。可见,郑地自古多产腺柳。
《郑风·将仲子》共三章,第一章“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第二章“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第三章“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其中的“树”,一般解释为“栽种”;而“里”、“墙”、“园”,说明这些树都栽种在主人家的宅旁院里或是园地里。“桑”和“檀”是有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的树木,那么“杞”也应该是有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的树木。枫杨多生在沟边河旁,很少有在宅旁园地栽培的;灌木的筐柳或簸箕柳虽有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烧柴),也不可能在宅旁园地里栽培。只有柳属的旱柳、垂柳和腺柳有可能。从上述分析和“鲁国泰山汶水旁纯杞也”判断,如果按陆玑的疏释,“无折我树杞”之“杞”是指今之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