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解密:怎么判断自己的红学理论是真红学?

发布时间:2025-03-16 17:10  浏览量:7

前文证明了百年来红学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解说侵蚀了根基,由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根本性错误,红学初始理论观点的错误,由于连朝代都没有读懂的所谓的红学家的误读误导,历史上的几乎所有红学及其副产品都是反红楼梦的。百年了,可悲可叹的是红楼梦文本里属于文学层面的精彩绝伦和鬼斧神工其实还没有解读出来,就已经被满清包衣奴才论,满清皇室论,反清复明论,崇祯太子论等假考证;董小宛论,洪昇论,冒辟疆论,弘熙论等假作者;贾府皇室论,贾宝玉玉玺论,林黛玉影射汉家皇帝论等伪索隐,以及宫斗论,妯娌婆媳互斗论等庸俗红学侵蚀了根基。有人把二百年前已经证伪的垃圾红学拿出来包装后继续贩卖。

那些喜爱红楼梦的研究人员,花费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研究文本,把大量的时间和情感消耗在真本世界名著里,因此一定要解读出一个真红学才不会虚度年华。许多人的解读文章上了报纸,召开了研讨会,正规出版社出版了厚重的作品就认为自己的解读一定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伪曹学延续了上百年了,成百上千的学者深陷伪曹学无法自拔,无数读者还在深切缅怀一个错误的包衣奴才家族的曹雪芹,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一个连朝代都没有判断准确的理论根本不具备正确性,那么判断《红楼梦》解读理论是否正确,是不是真红学,一般可以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角度分析,普遍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 是否基于文本本身

正确的解读应当以《红楼梦》原著文本为基础,以字词句为基础,深入分析其语言、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从作品本身去发掘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认为“唯一可考见作家的精神的,乃是他的作品”。如果解读脱离了原著的文本内容,过度主观臆断或牵强附会,那么这种解读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2. 是否符合文学创作规律

《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解读既需要符合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也要注意作者特有的手段。《红楼梦》并不是绝对的写实主义,而是具有浪漫主义精神,其创作基调在于擅长写人的精神和情感。因此,解读时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历史记录或自传,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是虚构的文学,而应从真事隐假语存的文学和真实的角度去理解其艺术价值和真实历史。

3. 是否具有合理的论证和逻辑

正确的解读需要有合理的论证过程和逻辑支撑,不能仅凭主观臆断或片面观点。文本里有无数的蹊跷,文本需要先掰谎,后辩真,既要索隐,也要考证。不能因为索隐错误而放弃索隐,也不能因为假考证而放弃考证,在批评考证派和索隐派的研究方式走入死胡同的时候,误认为作者的背离了其创作精神,过于拘泥于虚构文学和史学研究的套路。在解读《红楼梦》时,应避免陷入单一的索隐或考证思维,更要防止过度牵强附会断章取义的放弃文本让六经注我,而应综合运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

4. 是否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学术界的共识和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判断解读正确性的重要参考。要承认《红楼梦》的理想性与虚构性,一方面认为其艺术价值在于“情感高于一切,反对一切功利主义”。另外一方面,也要索隐出来朝代,地域,年代和太上皇及皇上,四大家族的历史原型等基础性信息,对于草蛇灰线里的信息高度重视。因此解读是否符合学术界的基本原则,倒也不必一味迎合主流观点和研究成果,也是判断其正确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5. 是否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的文学经典,其解读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视角。不同的读者和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作品,这种多元性是文学研究的魅力所在。然而,多元性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解读,任何解读都应建立在合理的分析和论证基础上,许许多多的谜团只有一个答案,比如不可能出现上百的作者,大观园不可能在繁华的都市里。

从一般意义来判断《红楼梦》解读的正确性,需要综合考虑文本基础、文学规律、论证逻辑、学术共识和多元性等多个方面。这里继续补充一下文本的特殊性,《红楼梦》是用中华传统文化加密了的名著,文本里到处是谜团,也是泥潭,一不小心就会浪费几十年解读出假的红学,比如目前还在肆虐的整个曹雪体系都是错的,这个巨大的错误其实源自于脂砚斋一个很小的技巧,作者用百家姓来隐写本人及增删者的真实姓氏,这个很小的技巧被几位德高望重的红学家误读并误导。即使当今江南制造家的曹雪芹被越来越多的红学材料证伪,但是还有众多的红学界专家学者迷信胡适的理论不能自拔,百年红学的错误的根源就在于此。比如伪索隐里属于神经病的影射派看不懂大观园儿女的真实身份,直接把晚明皇室后裔都城传国玉玺,把林黛玉和薛宝钗这样的大家闺秀读成明朝和满清的皇帝还沾沾自喜。

《红楼梦》文本里包括主旨和作者及增删者在内的所有信息都是全的,即使八十回后文本迷失也可以根据第五回的判词知道大观园儿女的结局,文本里有一套晚辈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这些认识论和方法论就是诗词和对联里的满纸荒唐言,真事隐假语存,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等等。作者在文本和批注里点明了那些写作方法,同时也是辨别自己的红学理论是真是假的标准和依据,比如满纸荒唐言的荒唐在哪里,哪些真事隐了,哪些假语存在表面故事里。还有那段著名的判断依据: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

可是有大多数红学家花费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连秘写方法的一种都没有完全理解。戚蓼生花费几十年时间仅仅理解了一击两鸣的手法,这就是还没有被许多传统红学家认可的戚蓼生序云: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其实戚蓼生仅仅看到了一种手法,还有几十种手法他也没有一一解读。庚辰眉批:《石头记》总于没要紧处闲三二笔,写正文筋骨。看官当用巨眼,不为被瞒过方好。这里说的很明白,草蛇灰线里的信息才是至关重要的,明末清初红楼梦里的主人公的名字都假借宋传奇红楼梦,与历史方面有关的数以百计的人物的历史原型百年来没有被解读。那些严老爷、王老爷、张同圭、聋哑僧人、周太监、东平郡王、义忠千王老千岁、沈世兄、仇都尉、杨都尉、冯紫英、卫若兰的历史原型都是明末清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重要人物,每一个都有一段波澜壮阔可以彪炳史书的历史,可是传统红学家把他们当成了虚构和虚陪人物放弃了,因此红学百年来仅仅看懂整个红楼时空十分之一的内容,正确解读率还不到百分之一。是的,您没有看错,正确的解读率还不到百分之一。

判断自己的花费许多年研究出来的红学理论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不难。根据整体性的,有机的,有文本依据,有诗词依据,有历史依据的理论回答下面这些萦绕无数学人心头百年未解的红学问题就有一个基本判断:

作者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什么朝代的故事?什么地方的故事?故事和人物有否原型,是写实还是虚构?作者为何提出“谁解其中味”?为什么要将时代地点隐去搞得那么神秘?隐去的真事又是什么?主旨是什么?为何要将真事隐去?其要表达的真正主题是什么?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为何要托于石头?为什么红楼梦里的人名都是假的?为什么古今一梦明末清初的红楼梦的人物名字要假借宋传奇红楼梦?为什么红楼梦的地名都是假的?为什么众多官员的官职假借汉唐?曹雪芹是原作者还是增删者?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指何处?葫芦庙藏有何用意?为什么说满纸荒唐言?哪些文本属于荒唐言?为什么说假作真时真亦假?哪些内容是真的?哪些内容是假的?哪些真的如何镶嵌在假内容里?作者隐藏了什么真事?到底那些是假语?哪些是实的?那些是虚的?哪有是真有?哪些是虚无?大观园是虚构还是有原型,其原型又在哪里?大观园的性质是什么?红楼梦的作者和增删者到底有什么不同?红楼梦到底有几个增删者?红楼梦作者和增删者之间的文本在哪里衔接的?红楼梦五个书名到底是什么含义?“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怎么理解?作者为什么为女儿昭传?五美吟究竟包含什么意思?十首怀古诗谜底究竟为何?联诗的真正含义?原书是否写完?为何仅剩八十回残缺本?是谁将其腰斩?为什么红楼梦的批注如此重要?批注里为什么也是扑朔迷离?为什么脂砚斋在批注的时候上百次嚎啕大哭?哪些文本属于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哪些文本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哪些文本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哪些文本反衬了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红楼梦的大结局是什么?贾府千金的大结局是什么?甄士隐和贾雨村的结局是什么?贾宝玉到底和甄宝玉什么关系?脂砚斋和畸笏叟到底什么关系?贾宝玉和甄宝玉的最后结局是什么?贾府那些美丽动人的丫鬟的结局是什么?如此等等。回答完这些问题仅仅是你的红学入门了,但是距离登堂入室,距离文本里最隐秘的史书和价值判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