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重天到十二重天

发布时间:2025-03-17 20:08  浏览量:7

从九重天到十二重天

我一直疑惑从明朝的九重天(《坤舆万国全图》、《函宇通》。。。)到清雍正《古今图书集成》中十二重天的演进变化,如今终有所得。

从盘古、女娲、三皇五帝、仓颉造字的惊天地泣鬼神开始,汉字就有一个核心功能,就是“制神”。

历代皇朝开国,首要任务就是解释得天下的正统性,而封禅祭天是这种正统性的进一步升华。这一点可以在《汉书》描述汉高祖,宋濂描述明洪武皇帝的文章中找到依据,当然这一依据还有诸多文章可列。

又比如明永乐皇帝对《永乐大典》中的“僭伪”无可奈何。而解缙,无善终是注定的。

皇权天授,这是我们理解过去几千年来的政权更迭的要点。

而从九重天到十二重天的变化,是雍正皇帝的野望。如今再看这一点,雍正皇帝的努力是失败的。因为雍正之后的康熙有更大的野望,而且对华夏文明和当时现实情况的理解之后,开始了针对性的、全面的焚书与抹灭。

九,儒释道三家皆有对应的阐述,这里不再展开。

从“九”到“十”,是一个阶段。这个演化参照清嘉庆雷学淇《古经天象考》中的象数图。

从“十”到“十二”,是一个阶段。

明朝的九重天,是崇天立极,对应他们对天下的管理。这一点,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诸多痕迹,有诸多辨伪视频。九重天图,也许在明洪武、永乐时期就有,也许是出现在明万历时期。三教一统的思想在《永乐大典》中就有,而且有幸在残存的大典残本中,三教一统的另个证据是明万历时期的《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雍正《古今图书集成》的十二重天,也是崇天立极,以期承继和高于明朝的正统性。这种发展,只有在浑天总象的基础上进行,至于是谁做的,尚未可知。

以我们现在的状态再反观过往两千年,我们打破了很多东西,包括姓氏帝王的私家天下,让天下承继的正统性回到了公家天下。这是教员那一代人传承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什么是神?也许我已经有答案。

我们正处在过去几千年来的划时代的节点上,何其幸甚!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