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阶层跨越的得与失

发布时间:2025-03-17 16:29  浏览量:8

阶层跨越,也许是人的本能,不论生活在哪个国度,哪个世纪。

于连这个角色,生性多疑,严谨审慎,他向上爬的每一步,都受时运和性格的综合影响。

小说是一面镜子,为我们展现了法国十九世纪不同阶层的追求。

西方人对爱情的理解与我们甚是不同。他们可以只讲感情而不受道德约束,就像于连对瑞那夫人的追求,对方已婚的身份从未成为他展开追求的羁绊。这截然不同于我们的婚恋观。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于连,觉得他有点儿神经质,既冒险又克制。他清高,对贵族不趋炎附势,但内心又渴望进阶,说到底是骨子里对自己出身的自卑的强势折射。

穷小子爱上富家千金的脚本,盛行于古今中外,只是表现手法不一,但中心思想一致。于连的两届女友,非富即贵。他爱得强烈,一出又一出铤而走险的戏码,刺激了他更浓郁的满足感。

于连的人生上扬之路,又像极了职场拼杀。不仅要站队,要察言观色,还要有勇有谋。彼拉神甫像一位职场前辈为他提供了足够的职场箴言,使他的进阶之路顺畅不少。政治,出现在人生的方方面面。

进阶,也开阔了眼界。贵族生活的庸俗卑鄙,利益熏心,官场的腐败暗箱操作,会让人想起我们的《红楼梦》。追求权贵,不分民族。

比起故事情节,我更喜欢它的语言,或者应该说是喜欢译者的语言,精干优美,有文言文特色。有时会有一种在读中国古典小说的错觉。

比起看影视剧,我更喜欢看小说,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心理剖析,看影视剧难以全面解读。司汤达卓越的心理描写才能展现地淋漓尽致,尤其是爱情心理描写,丝丝入扣,动人心弦。抓着你的心去体会于连的甜蜜和痛苦。

这样经典的小说,每读一遍应该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叹吧?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