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读书”改变命运、提升阶层的普遍性机会,实际上只有两代人
发布时间:2025-03-17 19:02 浏览量:7
读书为什么加引号,我们待会再议。
01
人类的历史,一直都处在资本和权力的交汇之下。用初中学过的话说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关系,毋庸置疑。
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有两个,一是权力阶层处于混乱状态,比如战乱;二是资本尚处于蛰伏或萌芽状态。
我们有幸出生在一个没有战乱的时代,不管你幸福指数高不高,安全指数绝对高,对比古今中外也不例外。
就在此时,我们的父辈,赶上了第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恢复高考。
不管你是农家子还是城镇工人,亦或是寒门,在社会将要急速发展的同时,对读书人才的渴望期望盼望,空前高涨。
这也造成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无论是公司企业还是政府机构,一个大学毕业生,大专毕业生,甚至中专毕业生都可以得到赏识、提拔、出人头地的机会,最主要的是,这个机会相对公平公正。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阐述一下改变命运和阶层的概念。不是说要达成这两样必须成为名商大贾和达官贵人,而是相较之前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和所处地位有了量的提升。
比如你的祖辈都是在乡间务农,忽然有人捧上铁饭碗,不再担心风不调雨不顺,不用内心自卑说话讷讷;比如你家一直都是在工厂间工地里出卖劳力,忽然成了指导别人怎么干活的人。
我们的父辈这代人的际遇并未就此完结,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下岗潮出现,商业的地位急速上升,这便给了他们另一次机会。
02
此时说一说读书带引号的含义吧。
除了字面意思,读书的另一层意思是读懂社会这本书。这不是一种刻板的知识,而是生存之道。
读书本之人不一定能够在时代红利下有所收获,读懂社会的人,一定能在时代下寻到红利。
比如农村进城打拼的年轻人,无论你是打工也好,包工也罢,哪怕是收破烂,只要能留在城市中,已经在村子里堪称翘楚。
比如城市里的青年,读书本不成,但有眼光有胆量会人情,只要抓住一次机会,就可实现跳跃。
在血性、野性尚存的年代,这批人可谓敢打敢拼,头脑灵活的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有人说这叫作原罪。其实,当年原罪的机会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至于其它,不做讨论。
以上两类人,只要勤劳踏实,没有误入歧途,到了现在,基本上做生意的身价百万千万亿万,走仕途的管居局以上,搞科研的有了可以为台下人开讲的成果。
到了八零后九零前这里,是读书改变命运和阶层的第二次机会。
8090是经历了所有改革变化的。从计划生育到开放二胎三胎,从高考改革到兴趣职业教育兴起,从分配房屋到背上房贷,从看见汽车挺稀罕到自己开上汽车,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厌,从BB机到手机网络等等等等。
各种生活的变化其中包含的机会不言而喻。当然,他们,不,我们面临的考验也比父辈难了许多,对“出人头地”的概念也“涨”了许多。
为什么难?是因为父辈那批人,已经有了独享红利的意识,开始了对各行各业的初步把控。但,他们的出身和经历又让他们对读书有一定的敬畏和尊重,对后辈有帮扶的欲望。这么说吧,就是他们还愿意讲一讲自己真实的奋斗史,而后辈还愿意真的听一听,试一试。
最重要的是,试一试,有可能成功。
03
机会这东西,一定是越来越少。读书这种事,必定是越读越精。
及至当下,读书并不是彻底没有了机会,但,都是给能把书读透彻,且能本身素质素养极高的人准备的。
也就是说,我们改变命运和实现阶层跨越的机会,已经精英化,再难出现大规模的、普遍性的机遇。时代的进步,不能说完全,起码大部分靠他们推动。
当前普通人的理想,现实一点的,承认自己的普通,其首要目的,是守住父辈亦或自己打拼下来的、目前所拥有的一切,以改善生活质量为主。不是人们失去了拼搏的意识,而是试错成本太高。
而当年抓住机遇的那两代人,其本质也是在稳当中求进取,甚至此时的“进取”也是被动的。因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资源,试错成本可以忽略,一百个进取有一个成功,便是成功。
普通人真的没有机会了吗?
非也。
就拿教育举例。现在孩子们的教育是全家人又苦又累。首要表明,这样确实不对。但,我们要理解。因为这是相对而言,成本最低的方式。因为你总要把孩子养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家庭全部的能量,不过是为了再上一个台阶,或者在这个台阶里,过的好一些。
“读书改变命运”实现了两代人的一个轮回,亦或,它在不停的轮回。
- 上一篇:百句经典读书名言,值得收藏!
- 下一篇:梁凤莲:树立城市发展的人文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