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笔走峡江云起时,一代山水铸画魂
发布时间:2025-06-24 17:18 浏览量:19
陆俨少:笔走峡江云起时,一代山水铸画魂
“吾友陆俨少之山水画,法取宋元、变之明清。既得古人之神髓,复积数十年之经验,简练揣摩,履薄临探,兼百家之长,各去其短,遂自成体例。俨少山水,缜密而不失浑厚,娟秀不失老辣。山功、水流、云飞,庶读者能一见生机。尤为兴叹者,画中一笔一墨,无不来自前人却又教人不能察辨其所从出。古今画苑,殊不多见。”
——谢稚柳
陆俨少
(1909-1993)
陆俨少,上海嘉定人。自幼嗜画,后从冯超然学山水,曾大量临摹清六家等人作品,笔墨功底坚实。1962年起在浙江美术学院兼课,1977年正式调入,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浙江画院院长、浙江山水画研究会会长等职。
陆俨少《雁荡泉瀑》
陆俨少擅山水画,平生好游名山,抗战时期挈家入川,饱览巴山蜀水,对三峡险水云走浪激之势观之最详,咸纪心目。
《雁荡泉瀑》中,山石轮廓以中锋篆笔勾勒,线条如钢丝盘绕,既显山势巍峨,又透出灵动之气;而近景松枝则以侧锋取势,笔锋转折处见棱角,墨色浓淡间显层次,这种疏朗而不失精密的笔法,恰似山风拂过松林,既有疏影横斜的秀逸,又暗含铁骨铮铮的刚劲。
陆俨少《辛弃疾词意图》
他作画尤喜从小而大,笔笔生发,因势利导,丘壑无穷。晚年好以"留白"、"墨块"之法表现名山大川吞吐开合之万千气象,章法奇特险绝,用笔变幻入神,不可端倪。间作梅花,有高古幽峭之韵味。又工诗文,善书法,主张中国画创作应三分画画、三分写字、四分读书。
陆俨少《重岩积雪图》
陆俨少的艺术探索,是一条清晰的“化古为新”之路。他取法唐寅、王蒙,笔致缜密娟秀,所作《杜甫诗意册》以精妙的细笔勾画云水,于传统法度中透出灵动生机。
陆俨少《杜甫诗意册》
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他融汇南北宗之长,开创“留白”、“墨块”之法:留白以浓墨为底,反衬出云气山径的空灵;墨块则以浓墨积点成面,塑造山峦雄浑的光影体量。
陆俨少晚期笔墨趋于简淡荒率,如《云山赴集图》以抽象留白营造天地氤氲之气,可惜因沉疴缠身,其变法未能尽展宏图。
陆俨少《急流归棹》
陆俨少的艺术跨越世纪沉浮,以“推陈创异,化古为新”的旗帜,在传统与现代交汇处矗立丰碑。正如他自述:“笔力老健一扫柔媚,然需警惕犷悍之弊。”这份清醒与孤勇,恰是中国文人画精神在当代最铿锵的回响。
作品欣赏
△陆俨少《硃砂冲哨口》
△陆俨少《运木图》
△陆俨少《井冈春色》
△陆俨少《满峡开帆图》
△陆俨少《归云残雨图》
△陆俨少《重楼听瀑图》
△陆俨少《蜀道难》
△陆俨少《巫峡高秋》
△陆俨少《岑参太白胡僧图》
△陆俨少《峡坼云霾图》
△陆俨少《东蒙隐居图》
△陆俨少《丹霞翠雾》
△陆俨少《星夜月涌》
△陆俨少《大江秋易感》
△陆俨少《数家同劳寿》
手机向左旋转欣赏
△陆俨少《闽西春色》
手机向左旋转欣赏
△陆俨少《太湖东西洞庭山对卷》
△陆俨少《海防前哨》
△陆俨少《蒙象册-具区帆影》
△陆俨少《蒙象册-黄山松云》
△陆俨少《蒙象册-云山遇雨》
△陆俨少《蒙象册-青城幽深》
△陆俨少《蒙象册-雪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