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郭忠恕:流放路上的不羁画魂和寻仙旅程

发布时间:2025-03-21 19:09  浏览量:6

宋朝时,有郭忠恕,字恕先,是河南洛阳人。他七岁时就能诵读书籍并写文章,参加童子科考试中举,尤其擅长篆书和籀文。二十岁时,后汉湘阴公刘赟(yūn)征召他为,不想郭忠恕拂袖毅然离去。

后周广顺年间,他被征召为宗正丞兼国子书学博士,后来改任《周易》博士。

北宋建隆初年,他喝醉了酒在朝堂上与监察御史符昭文发生争执,御史上奏弹劾他,郭忠恕呵斥御史台的官吏,夺过奏章并毁掉,因此获罪被贬为乾州司户参军。

不止如此,到了乾州之后,他又趁醉殴打下属官员范涤,擅自离开被贬之地,被削去官籍,发配到灵武。

从那以后,他流落各地,不再谋求官职晋升,经常游历在岐、雍、京、洛等地,纵情饮酒,行为放纵不羁,遇到人不论贵贱都称呼为 “苗”。

一遇到有优美的山水景色他就停留下来,十多天都舍不得离开。有时一个月都不吃饭。在炎热的夏天,他在太阳下暴晒,身体却不流汗,在寒冷的冬天,他凿开河中冰块洗澡,他身旁的冰块都融化了,人们都觉得他很奇异。

他尤其擅长绘画,所画房屋重叠巍峨,极为精妙。他经常游历于王侯公卿之家,有时主人用美酒款待他,提前将白色细绢张挂在墙壁上,他乘兴就会作画,如果他不想画而主人执意请求,他一定会生气地离开,得到他画作的人都把它们当作宝贝一样收藏。

宋太宗即位后,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他到京城,授予他国子监主簿的官职,赏赐给他成套的衣服、银带和五万钱,让他住在太学里,命令他校订历代的字书。

可是郭忠恕生性不检点,行为放纵,违反法度,皇上爱惜他的才华,常常宽容他。但他却更加酗酒,肆意说话诋毁他人,还时常擅自卖掉官府的物品来获取钱财,皇上仍然喜欢他,不忍治他重罪,下诏免去他的死罪,处以杖刑后流放到登州。当时是太平兴国二年。

流放途中,他已经走到齐州临邑,对押送他的官吏说:“我现在要去世了。”于是他挖地成坑,估量坑的大小能容纳自己的脸,俯身向坑里看了看就去世了,被简单地埋葬在道路旁边。

几个月后,他的老朋友来取他的尸体准备改葬,发现他的身体很轻,空荡荡的就像蝉蜕一样。他所校订的《古今尚书》以及《释文》都在世间流传。据《宋史本传》记载。

附:郭忠恕

按《宋史本传》: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阳人。七岁能诵书属文,举童子及第,尤工篆籀。弱冠,汉湘阴公召之,忠恕拂衣遽辞去。周广顺中,召为宗正丞兼国子书学博士,改《周易》博士。建隆初,被酒与监察御史符昭文竞于朝堂,御史弹奏,忠恕叱台吏夺其奏,毁之,坐贬为乾州司户参军。乘醉殴从事范涤,擅离贬所,削籍配隶灵武。其后,流落不复求仕进,多游岐、雍、京、洛间,纵酒跅弛,逢人无贵贱辄呼苗。有佳山水即淹留,浃旬不能去。或踰月不食。盛暑暴露日中,体不沽汗,穷冬凿河冰而浴,其傍凌澌消释,人皆异之。尤善画,所图屋室重复之状,颇极精妙。多游王侯公卿家,或待以美酝,豫张纨素倚于壁,乘兴即画之,苟意不欲而固请之,必怒而去,得者藏以为宝。太宗即位,闻其名,召赴阙,授国子监主簿,赐袭衣、银带、钱五万,馆于太学,令刊定历代字书。忠恕性无检局,放纵败度,上怜其才,每优容之。益使酒,肆言谤讟,时擅鬻官物取其直,诏减死,决杖流登州。时太平兴国二年。已行至齐州临邑,谓部送吏曰:我今逝矣。因掊地为穴,度可容其面,俯窥焉而卒,槁葬于道侧。后累月,故人取其尸将改葬之,其体甚轻,空空然若蝉蜕焉。所定《古今尚书》并《释文》并行于世。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