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中医药著作简介—宋朝时期(39)

发布时间:2024-09-04 05:18  浏览量:30

【历史小知识】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中原王朝,分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和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

【导言】上期桃花岛陈药师介绍了历朝历代医药著作简介之苏颂等《图经本草》;本期介绍宋朝时期中医药著作:沈括与苏轼合编的《苏沈良方》;

《苏沈良方》

(三十九)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中医药著作简介

1、《苏沈良方》内容简介


《苏沈良方》又名《内翰良方》或《苏沈内翰良方》,为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撰的《良方》【又名《得效方》、《沈氏良方》、《沈存中良方》】与苏轼所撰的《苏学士方》【又名《医药杂说》】两书的合订编本,在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刊行,原书共有十五卷,但已佚失,现通行本有十卷本和八卷本,差异较大。

《苏沈良方》除论述了医论、医理、本草、灸法、养生、炼丹等内容外,还记载了大量临床各科的简易有效验方,涉及内科、外科、眼科、妇科、小儿科等多个领域,后面还附有部分医案,书中介绍苍耳、菊、海漆、益智花等30余种药物的性状、产地和功用;辨析流水与止水,橘与柚,鹿茸与麋茸,文蛤、海蛤与魁蛤等药物的异同,在治疗疾病方面,《苏沈良方》不仅重视药物调治,还强调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的调理宜或忌,这种综合治疗的理念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最早收载了至宝丹、沉麝丸、麦饭石、四神丹、四味天麻煎、木香散、左经丸等各科验方150余首,并对部分搜集的药方进行了改良和发挥,还对汤、散、丸等药物剂型的功效特点作了阐述。

清代文学家纪昀评价《苏沈良方》时说:“宋世士大夫类通医理,而轼与括尤博洽多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以经效之方,而集于博通物理者之手,固宜非他方所能及矣。”

【桃花岛陈药师评价】《苏沈良方》是一部集医方、医理、本草、灸法、养生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典籍。该书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泛,在传统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对于临床工作者还是医学研究者来说,《苏沈良方》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2、《苏沈良方》作者沈括与苏轼生平简介

①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是北宋时期的杰出科学家、政治家、医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出生于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出身于官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早年随父亲沈周游学于泉州、开封、江宁等地,有相当的社会历练,对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他十四岁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并受家庭影响,从搜集医药良方开始钻研医学。
公元1050年,沈括借居苏州母舅家,从舅舅许洞的著作与藏书中获益良多,并对军事产生了浓厚兴趣。

公元1054年,以父荫入仕,任海州沭阳县主簿,期间他成功治理沭水,开发农田,颇有政绩,后辞职准备科举;

公元1063年,沈括中进士。沈括历任扬州司理参军、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等职,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任提举司天监、翰林学士等要职。他不仅在科学技究上成就斐然,还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晚年因政治斗争失利,被贬至筠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最后隐居润州。
公元1095年,沈括卒于润州,享年六十五岁,归葬浙江钱塘。

沈括代表作除《梦溪笔谈》外,还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和医药著作《苏沈良方》,还撰写了《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等科学著作。

【桃花岛陈药师评价】沈括博学善文,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学、水利、兵器、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贡献。他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和方法,如创立隙积术、会圆术,发现磁偏角,改进浑仪,揭示共振现象等。沈括在《苏沈良方》序言中提出:治病有五难,即“辨疾难,治疾难,饮药难,处方难,辨药难”。因此,但凡治病用药,都要十分审慎地考虑疾病发生的一切因素,“目不舍色,耳不舍声,手不释脉”;在因人施药的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饮食、心理和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治疗。此外,他还详细记录了当时的自然现象和科技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②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生于北宋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历1037年1月8日)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祖籍是河北栾城,卒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8月24日)江苏常州,享年六十五岁。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同时也是历史治水名人。苏轼自幼聪慧,早年曾入乡塾读书,深受家庭熏陶,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均为著名文学家,三人并世人称为“三苏”。

公元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步入仕途;

公元1061年,苏轼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他修建水利、兴办教育、改革吏治,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先后被贬至惠州、儋州等地。
公元1101年,北宋徽宗时,苏轼获赦北还,但在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病逝于江苏常州,终年六十五。南宋时期,苏轼被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且同为“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之一。苏轼还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轼的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文集,以及《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书画作品。此外,他的诗文作品如《赠刘景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赤壁赋》、《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以及医药著作《苏沈良方》等也广为传诵。

复旦文科资深教授王水照在《苏轼传》中称其为“我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才,人类知识和才华发展到某方面极限的化身”

【桃花岛陈药师评价】桃花岛陈药师用一首《赞苏轼》来评价苏轼
文采飞扬耀古今,诗词书画总超群;
豪情万丈胸襟阔,逸趣横生笔墨新;
宦海浮沉心不改,人生坎坷志犹存;
东坡居士真名士,万古流芳耀乾坤。

《赞苏轼》来评价苏轼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