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龙舟赛:安康龙舟节的千年回响
发布时间:2025-06-02 17:06 浏览量:21
汉江龙舟赛:安康龙舟节的千年回响
记者王开成
汉江醒了,
被二十四道鼓声轻轻挠开眼睑。
老红龙头从道光年间的旧梦里浮出,
像一截不肯沉没的赤檀,
在香烛的云雾里吞吐两千年的月光。
三十艘龙舟是三十支射向时光的箭,
把江水犁成发光的帛书。
青绿汉服的女子们捧着香粽,
像捧着尚未融化的雪,
而童子们的诵读声,
正把屈原的楚辞孵成新生的鹭鸟。
看那合龙的仪式啊——
两段龙骨在江面接榫,
像断流的汉水重新找到血脉。
点睛的朱砂滴落时,
整条江水都变成了游动的赤鳞,
道德模范的金粉,
在龙睛里凝成不灭的星。
鸭子与鲤鱼在浪花里写狂草,
水手们的手指是饱蘸墨汁的狼毫。
紫阳民歌的颤音钓起晚霞,
汉服大秀铺开的长卷里,
有蚕桑咬破时光的窸窣。
这哪里是节庆?
分明是汉水用粼粼的甲骨,
在青铜器般的江面上,
刻下"安康"二字的卜辞——
当AI设计的霓裳掠过水面,
我看见古老的龙脊,
正驮着整座城池,
游向彩虹拱起的龙门。
【龙舟竞渡:汉江上的千年诗行】
汉江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穿过陕南大地。每年端午时节,这条沉睡的巨龙就会被震天的鼓声唤醒,化作千帆竞发的壮阔诗篇。
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自2000年启航以来,已从一叶扁舟成长为领航陕南文化的旗舰,成为集汉水文化展示、生态旅游推介、经贸洽谈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这片水域承载着太多记忆。
——1958年,西安电影制片厂的镜头第一次捕捉到十里汉江龙舟竞渡的盛况,就像打开了一坛陈年美酒,让安康龙舟的醇香飘向全国。
——1983年那场特大洪水曾让龙舟沉寂,但安康人修复河堤的速度,就像龙舟划破水面的速度一样快。
——1991年,龙舟赛正式恢复,犹如凤凰涅槃,在汉江上重获新生。
【祭祀仪式:穿越时空的虔诚对话】
龙舟节的祭祀仪式,是一场与先贤的跨时空对话。请龙、迎龙、游龙、点睛、合龙五个环节,如同五颗明珠,串联起传统文化的项链。
2025年的开幕式上,60名身着青绿汉服的女子手捧香粽菖蒲,宛如洛神出水,踏着古琴清音翩翩而来。112名学童齐声咏颂祭文的声音,像春风拂过麦浪,在江岸层层回荡。
点睛仪式最是动人心魄。18名道德模范为龙头点睛的瞬间,仿佛给沉睡的巨龙注入了灵魂。当龙头与船身完成合龙,那"咔嗒"一声,不正是古今文化完美契合的声响吗?这声音里,有对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追思,也有对"龙行天下"新时代气象的期盼。
【百舸争流:汉江沸腾的激情时刻】
比赛开始的刹那,30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劈开碧波,汉江顿时沸腾如滚开的锅水。
健儿们的肌肉在阳光下闪烁着古铜色的光芒,桨叶起落间溅起的水花,像一串串抛向空中的珍珠。
抢鸭子摸鲤鱼的环节更是妙趣横生,水手们如浪里白条,在湍急的江水中追逐着好运的彩头。
岸边的观众组成了一片起伏的"人浪",欢呼声此起彼伏,与龙舟上的鼓点交织成最激昂的交响乐。
这一刻,汉江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河流,而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血脉,将千年的龙舟精神输送到每个观赛者的心中。
【文化盛宴:传统与创新的交响曲】
龙舟节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
紫阳民歌《送饭调》宛转悠扬,像山间清泉流过听众的心田。
《霓裳安康》汉服大秀则如同时光隧道,将人们带回衣袂飘飘的汉唐盛世。
而汉服设计大赛的启动,则像一座桥梁,让传统文化与AI、3D技术等现代科技深情相拥。
歌舞《青春飞扬》以动感的节奏,为古老节日注入新鲜活力。
这让人想起龙舟节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从2001年顺应"五一"黄金周调整时间,到邀请罗京、董卿、阎维文等名家助阵,再到如今成为"中国十大魅力节庆",它始终如汉江般奔流不息,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
【未来展望:龙舟精神的当代回响】
安康龙舟节像一株古老的榕树,根系深扎在汉水文化的沃土中,枝叶却向着新时代的阳光舒展。
它不仅是纪念屈原的仪式,更是安康人"驾驭神龙、征服水域"的精神图腾。当粽抛碧波,香囊赠客,千年的祝福化作"平安顺利、幸福安康"的当代回响。
这响声中,有历史的厚重,有当下的激情,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正如那汉江水,永远向前,永不停歇。(记者王开成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