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岁月(1)汉江航道百年沧桑与航运文明的生死嬗变
发布时间:2025-03-31 03:49 浏览量:7
文字|邢方贵|编审|#杨正林#|授权刊发|#秦楚刊号#(本话题共5集)
汉 江 行 舟
——#杨正林#
狼牙虎口裂苍穹,金鸡三炷泣寒江。
黑炭虬峡吞舟楫,走马出洞啮艄公。
纤痕刻尽巉岩骨,号子撼落星子瞳。
十丈桅杆挑日月,三更柁影划鸿蒙。
泥马滩头篙折戟,琵琶浪底骨堆蓬。
鬼门十二阎罗殿,血染篙头万点红。
放滩叟掣阴阳索,杨泗祠燃生死灯。
商女犹唱铜钱臭,船棺空守水月盟。
忽闻铁笛裂云起,十万银龙破溟濛。
斜拉桥横天堑外,动车箭射雾绡中。
但见龙宫抛玉柱,敢教滟滪让艨艟。
古今多少兴亡事,尽在烟波浩荡中。
在今日郧阳新城上下看汉江,那真是心旷而神怡。江面开阔,江水碧绿,静谧的水面看不出波纹涟漪,天光云影在蓝宝石般的水面徘徊,偶有白色的水鸟从水面掠过,似在彩云间飞翔;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倒映水中,鸟儿又像穿行在高楼大厦间与人相伴。江面上两座大桥勾连南北,桥面上车如流水马如龙,给静态的大江增添了无限的动感,无限的活力……
邢方贵先生
如果你有空又有雅兴,不妨登上南岸牛头山(原来的天马岩)滨江的山巅景亭,俯瞰郧城上下江山形胜。登临斯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碧如洗,清澈透明;江面上,两座长桥舒缓卧波;江两岸,巍峨新楼争高直指,大江上下,青山逶迤夹于两岸,远山于此已大踏步后退,成为天际淡淡的一抹……郧城美景,一览无遗,堪谓一江清水西北来,江山重复争供眼,骋目驰怀之际,能不“其喜洋洋者矣”?
不要说没有了点点白帆,也不要说没有了纤夫号子。江山代换,新时代自有新气象啊!今日郧城上下,日间,湛湛蓝天下,万顷碧波澄澈,一轮朝阳辉映,波光跃金,美轮美奂;入夜,两岸万家灯火, 直接满天繁星,天上人间,交相辉映,其美何极!至于月夜雨霁,郧城大江上下,无处不是好诗……
可是,你可知道过去汉江航道的A、B、C?
客船行汉江 步步惊心
1965年,我在五峰区东峰小学(庹家洲)教书。到了寒假,大家都急于回家过年。但想想那140里的回城路,不是在河滩石窖窝里跳,就是在寒风如刀割的沙滩上跋涉,有时还得在陡峭的江边悬崖上攀越。这路,半夜起大早也得十四五个钟头才能赶上柳陂过江的渡船。再晚了,赶不上最后一趟渡船就惨了。那时郧阳城里的教师只四五个人,大部分是安阳、梅铺、刘洞的,到郧阳城歇一夜,第二天还得起大早朝回赶……
最后,大家商量包一条木船顺江而下,大半天可以到郧阳城。这样,安阳、梅铺、刘洞的老师还可以赶小半天路程,早点回家。可学校年龄大些的几个人拒绝包船,说走着回去。年轻人骂:“老啃头,就舍不得花钱!”
商定之后,就有人联系到庹家洲汉江对岸郧西庹家湾的一位庹太公。两天后的凌晨,我们下河登船。那船不大,也无船篷。只是船尾有两匹桨——那是沿江的生产队都有的小划子。上船后,庹太公安排三位个大偏胖的坐一边,四位略矮的坐一边,交待我们:坐稳了手抓住船帮,身子前倾;冬季水渴,滩多,船下滩或拐急弯時,不要怕,更不要动……
船初出发时,水面略宽阔,船也平稳,拐弯到天河口,水面更宽阔些,天也微明,天河口港湾密密麻麻的船只中,有的已经吆喝着要启航,河街灯火辉煌,卖早饭的,卖茶点的,卖绳索纤担的也吆喝成一片,高山、船只、灯火倒映在江面,别有一番景致。大家兴奋地边看边说笑。过了天河口到肖家河段,夹峙两岸的高山渐渐收拢,河道变窄,河水哗哗作响,流速大大加快。庹太公一声断喝:“别啃声,要过金鸡寮,手抓紧,千万莫乱动!”大家立即肃然!
我们顿时紧张起来:在五峰工作的人都听说过这金鸡寮是汉江航道上最凶险的“鬼门关”,不知有多少船只在此撞礁粉碎,也不知死了多少人!
说时迟,那时快,眨眼间船已冲向金鸡寮,只见江中耸起两扇连山的狼牙巨石,湍急的江流咆哮翻滚着从中间大约四尺宽的水道冲出,我们还没顾得怕,小船已冲进狼牙之间飞奔而下,更可怕的是前方正对着水流,又高耸出一块半人高的礁石,太公手慢一点,这船就会直赫赫地撞上那恶毒的礁石!这可能就是传说中最可怕的“三炷香”。我们吓得心都要跳出来!惊骇之际,华太公却操控两桨,一瞬间摆动船头,使小船从礁石右侧冲出。过了礁石,水道变宽,水势也变缓了些,我这才感觉左臂好痛,扭头一看,却是那位还没婚恋的女老师两手死死掐着我的左臂,脸还煞白煞白的……
过了金鸡寮,我们瞅瞅庹太公,他没事一样,只憨厚地笑笑:“手还要抓紧,前面黑炭垭还有水更急的一段!”,大家刚刚放下的心又陡然悬了起来!果然,从金鸡寮到了黑炭垭,略开阔的水道又变窄了,水更加湍急,船到这里,如利箭般飞速射出,我们屏声敛气盯着,大约只是两分多钟,船就飞过这一段,前面江面又变宽了,水流也大大缓慢,但江水却变成了瓦蓝色,似乎深不可测!
这个“深不可测”好怪,我们已经经过的河段,由于冬天水渴,好多地方都浅的看得见水底的碎石沙子,有时甚至听到船底与河床石子摩擦的声音,可这儿怎么水深得瓦蓝瓦蓝的?莫非是那超常的激流冲出几十丈深的深潭?
前行将近安城,水面渐宽,水势也略大,大家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下,开始说起闲话。过了安城,还有白沙扒、令牌石、塔峪滩几处险滩。但都有惊无险。切近大堰的前房、后房時,船有些抖动,庹太公嘱大家手还要把紧些。原来前面江心水流中出现一个大漩涡,漩涡中心居然是一个碗口大的黑洞。江水似乎随着快速旋转的漩涡流入那怪异的黑洞。我们惊诧莫名,庹太公却操船远离那黑洞,轻捷地冲过漩涡地带,对我们笑着说:“那漩水涡叫‘走马出洞’,也怕人。无论大船小船,只要船头沾到那黑洞,就会一头扎进江底……”说得我们胆战心惊……
船过了辽瓦西流,堵河水汇入汉江,江水浩大,江面也大大开阔,一路上寡言的庹太公也如释重负地放开了脸儿,一边轻松地划桨,一边笑着说:“老师们今儿还走运,冬天水渴,要是船搁(浅)到滩上,男老师怕要跟我一起脱裤子下水背船了。”大家都会心地笑了。想想这一路的经历,我们还算顺风顺水。
不一会儿船到小河西,已经遥遥能看到小西关了。到了城西观音台,庹太公又嘱咐,前面水急浪大,手还要把稳。真的,过了观音台,那江水冲击伏龙关崖壁,浪花飞溅,涛声如雷,汉江折而向南,又遇天马岩阻挡,迅猛折而向东而去十几丈后,天地突然开阔,水面无限放开!呀,到西河码头了呀!高大的大西门矗立在雄伟的驳岸上,似乎在张臂欢迎我们的归来……
我们揉揉坐麻了的腿,告别庹太公下了船。大家有说有笑,只有那在船上掐着我那女孩木呆呆的,目光呆滞,一言不发,似乎是吓掉了魂……这时我们才明白,学校那些年岁大的人不是“老啃头”,而是坐过这让人胆战心惊的船!
几十年后,我特特重回五峰,在西峰村五组寻访到一位九十岁的老船工白传喜(郧县航运公司退休职工),向他谈起我坐船的惊骇,问他这汉江到底有多少险滩涡流?老爷子笑笑,绽开了脸上汉江风雨刻画的道道皱纹:|“‘金鸡寮’古称‘狼牙虎口金鸡寮’,是要命的地方。你们坐船只到郧阳府,不知道下面琵琶滩的白果树那河道,跟金鸡寮一样凶险,不知道打了多少船,死了多少人啊!”
说完,老爷子掰着指头给我细数了汉江郧阳上下的险滩与津渡,照录于下:
泥河口→大明滩→小明滩→老娃(鸦)滩→天河口→狼牙虎口金鸡寮→三炷香→黑炭垭→白沙扒→令牌石→塔峪滩→前房→后房→走马出洞→堵河口→郑家河(舵手上船)→沙子沟(舵手起坡)→小河西→榆树林→观音台→伏龙关拦马桥→郧阳府城→琵琶滩→钟家河→白果树→青草石→黑石→石灰窑→张各乱→阮河→黄家湾→红石→关门岩→槐树湾→老均县→龙山嘴→石门滩→黄瓜架→浪河→青山港→丹江口
此外,同治丙寅版(1866)《郧县志·舆地卷二·山川·滩》所记载的汉江险滩有:大漩滩、武阳滩、马发滩、辽瓦滩、走马出洞滩、古石滩、三难滩、小难滩、大难滩、塔峪滩、黑滩、老鸦滩、金漆料滩、紧急滩、小鸣滩、大鸣滩、罗港滩、磬口滩、瀛洲滩、白石滩(县西与陕西白河县交界处)、龙滚滩、琵琶滩、尖滩、陡滩、刘家河滩、张公缆滩。共计26滩。
听听这些滩的名称,你会不会腿都吓软了?
其中的龙滚滩、琵琶滩因为在府城东南郊,被清同治五年《郧县志》列为 “郧县十景”之一的“龙滚滩声”。当时主编县志的贾洪诏有五律形容其声势之盛:“滚滚西来水,游龙怒未降;波涛飞断崖,声势莽寒江;鶴警宵鸣和,鲸奔浪击撞;琵琶滩下路,余韵尚淙淙。” 想来你可于中想像当年汉江航道之险了。
白老爷子所说的琵琶滩下白果树那一凶险航道,我没有坐船经行过,但我在丹江口水库蓄水前,为考察“郧关”而去细细观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