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和快乐何在?10首经典读书诗告诉你答案

发布时间:2025-05-30 09:43  浏览量:29

读书,是古代文人们最常见的话题。读书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更赋予了他们笔耕不辍的灵感,让他们得以用文字抒发心中的万千思绪。

读书的意义和快乐何在?10首经典读书诗告诉你答案。

①《柏学士茅屋》

唐·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赏析:杜甫诗中的柏学士,虽仕途不达,隐居深山茅屋,年少之人应向古人学习,勤奋读书。“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强调了读书要勤奋,要多读。“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更是直白地表明,通过读书的勤苦才能获取富贵,男儿应饱读诗书,体现出杜甫对读书价值的深刻认知,读书是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②《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赏析:“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两句可谓经典。诗人沉浸于读书之中,不知不觉春天已过了许久,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形象地比喻时间的珍贵。“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表明诗人专注于周公孔子的思想,在读书中探寻古人的智慧,反映出他对知识的渴求与读书时的专注。

③《读书》

唐·柳宗元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赏析:柳宗元在诗中描绘了自己读书的状态。他远离世事,在书中上下观古今,思绪起伏万千。读书时或喜或悲,与书中人物同频共振。他摊开书卷,沉浸其中,尽管身体疲倦但内心愉悦。他认为书史足以让自己快乐,不必为名利驱使而读书,倡导一种超脱功利的读书态度,从读书中寻求内心的自在。

④《读韩杜集》

唐·杜牧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赏析:杜牧把读杜甫的诗和韩愈的文章当作愁苦时的慰藉,就像麻姑搔痒处一样畅快。“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以凤凰髓和续弦胶的难得,暗示韩杜的诗文境界之高,难以企及,表达出杜牧对韩杜文学成就的高度推崇,侧面反映出他在阅读经典作品时的深刻感悟。

⑤《读书》

唐·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赏析:皮日休家中藏书丰富,堆满屋梁。清晨在高斋打开书卷,仿佛与圣人单独对话。他认为虽然与英贤身处不同时代,但在读书中心灵相通。看到案头的蠹鱼,觉得它们都胜过凡俗的伴侣,体现出他对读书的热爱,在他眼中,书是最珍贵的精神伙伴,读书是与智者对话的神圣之事。

⑥《劝人庐山读书》

唐·李群玉

怜君少隽利如锋,气爽神清刻骨聪。

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

赏析:李群玉劝人去庐山读书,因为对方年少聪慧。“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把人比作玉,经过庐山读书的磨砺会更加晶莹,用形象的比喻鼓励他人去庐山读书,在清幽之地读书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反映出古人对读书环境的重视。

⑦《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赏析: 清明本是赏花饮酒的节日,诗人却无花无酒,兴味萧然如同野僧。但他从邻家乞来新火,在晓窗下就着灯光读书。这一对比,突出了读书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即使在节日氛围中,也不忘记读书,展现

⑧《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赏析:“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千古名句。即使穿着粗布衣裳,但只要饱读诗书,就会有不凡的气质。苏轼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内在气质,这种气质是超越外在物质的。后面几句描述了读书人的境遇,但重点仍在强调读书带来的内在提升,读书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⑨《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赏析: 朱熹以江边春水和蒙冲巨舰为喻。昨夜春水涨起,原本难以移动的巨舰如今轻如羽毛。这就像读书,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前觉得困难的事情就会变得轻松。“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蕴含深刻的哲理,告诉人们读书要不断积累知识,量变达到质变后就能自如地运用知识。

⑩《读书》

宋·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赏析:陆游表示即便归乡没有五亩园田,读书的本意也是为了天下百姓。尽管灯前目力不如从前,但仍然坚持阅读蝇头小字的书籍。体现出陆游读书的目的是心怀天下,同时也表现出他老而弥坚的读书毅力,无论自身条件如何,都不放弃读书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