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发现442年前石桥

发布时间:2025-05-27 20:24  浏览量:21

应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程国辉

通讯员:杨利梅

5月27日,记者从应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应城市博物馆获悉,应城市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一座由明朝工部尚书李幼滋筹资兴建的单孔石拱桥。该桥位于应城市杨岭镇雷湾村(孙岭村)河头湾。桥两端有引桥,青石材质,桥面石板缺失,引桥石材少量缺损,桥拱保存较好,桥拱用一块块条石垒砌;跨度为5米,高5米,桥长8米,桥面宽3.5米;桥的两头低、中间拱起,呈抛物线弧形;桥头两端的引桥与桥身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各向南北斜出三十余度,设计十分巧妙。石桥建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距今442年历史。

据当地村民讲述,万历十年(1582)元月,张居正病逝。一年后,守旧官僚卷土重来,万历新政终止。李幼滋称病致仕,回到应城老家河头湾,以“义河先生”的影响力,筹资开河,拓宽李家河,修建河头桥,留下许多佳话。当地曾流传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一座石桥跨村前,连接东西数十村。桥宽五米长三丈,两头引桥双桥墩。桥高足有十多米,全是石料搭建成。建桥资金哪里来,全是李姓人捐赠。”

这座古石桥是应城已知历史最久的桥梁,对研究明代石拱桥建造技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当时多个村落进城的交通要道,古桥承载着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与经济往来提供了珍贵物证。这座古桥不仅是重要的建筑遗产,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对深化地方历史认知、传承传统营造技艺具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