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还是“骥老伏枥”?
发布时间:2025-05-26 11:00 浏览量:20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骥老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155—220)的《龟虽寿》。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选有此诗,并注明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但第九、十句在《语文》中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在《曹操集》中却为“骥老伏枥,志在千里”,亦即有“老骥”与“骥老”之别。
首先还是要指出:不忠于源本且不加说明,是很不严谨的。如果编者不认同“骥老”,可以选择“老骥”的版本,比如《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
就句法而言,“骥老伏枥,志在千里”应该优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因为前种句式中“骥”与“志”对举,犹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与“壮心”。
就句意而言,“骥老伏枥,志在千里”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有细微的区别。这种区别难以言表,如果细细品味一下“人老,心不老”与“老人,心不老”这两句,应该可以体会到。
笔者在十多种古籍文献中检索到了完整的《龟虽寿》,其中最早收录此诗的文献是沈约(441—513)撰写的《宋书》(此“宋”是指南朝的刘宋),该文献的宋(此“宋”是指唐后的赵宋)蜀大字本(百衲本)、明崇祯七年(1634)毛氏汲古阁刻本、清文渊阁四库写本等版本一直都是“骥老伏枥,志在千里”。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御撰的《晋书》也收录了此诗。该文献的宋刻本(百衲本)、明崇祯元年(1628)汲古阁刻本、清文渊阁四库写本等版本也一直都是“骥老伏枥,志在千里”。
郭茂倩(1041—1099)辑选的《乐府诗集》先后两次收录了《龟虽寿》,先是出现在卷37“相和歌辞”中,后又出现在卷54“舞曲歌辞”中,但前为“骥老伏枥,志在千里”,后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且该文献的宋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元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刻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清文渊阁四库写本等版本也是一直保持不变。
此后,《古乐府》《古乐苑》《古诗纪》《古诗镜》《古今诗删》等元明的文献基本上都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了。
就源流来看,原本也应该是“骥老伏枥,志在千里”。中华书局出版的《曹操集》本来是“拨乱反正”了,却又被《语文》乱改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