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宧光《寒山帚谈》卷上之三十一
发布时间:2025-05-26 07:09 浏览量:33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赵宧光的《寒山帚谈》卷上的第三十一部分。
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283】
临摹法帖,不必字字趋步。泛览一周,觉有得失,便握管拟作。伎痒不已,然后再阅,会心处喜不自胜,或依仿结构,或顿其波折而为之。再四再三,不得即已,三四仿阅,妙迹自呈。十数翻摹,古人败笔亦已不掩。能辨得失,败笔皆我师资。
【今译283】
临摹法帖时,没必要每个字都亦步亦趋地去模仿。可以先大致浏览一遍,从中察觉到一些优点和不足后,就拿起笔试着书写。当内心因跃跃欲试而难以抑制时,再去研读法帖,这时一旦领悟到其中的精妙之处,便会欣喜万分。随后,或是依照字帖的结构进行仿写,或是在笔画的波折处着力临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满意为止。经过三四次这样的临摹和研读,字帖中的精妙之处自然就会呈现出来。反复临摹十几遍后,古人书法中的败笔也无法再被忽视。能够分辨出作品的得失,那么即便是败笔也能成为我们学习的借鉴。
【原文284】
往见学书人,于近代名家无所不学,于古法帖反复茫然。即稍知仿效,不过浮慕几字几笔,遂杜撰改作,附名某家体法,大可怪也。临仿法书,始而仿佛,不必拘泥,拘则难成而易倦。
【今译284】
过去我常看到学习书法的人,对近代的名家作品无所不学,然而面对古代的法帖,却反复研读也摸不着头脑。即便稍微懂得去模仿,也不过是表面上倾慕其中几个字、几笔笔画,随后就擅自臆造、随意改动,还声称是依附于某家的体法,这实在是太奇怪了。临摹古代法帖,刚开始的时候大致相像即可,不必过于拘泥,过于拘泥就难以成功,而且容易心生疲倦。
【原文285】
数临不得形似,然后细阅古帖,求彼好处,求我恶处,参照相左在于何所,逐笔逐画,依曲效直,详细描写,一字不似不已,一笔不似不已。如是数过,字字记忆,笔笔不忘,至不用意亦不误时,然后着念自己笔端,自有一得意佳字在我眼中矣。心手相适,古今不倍,书乃淳雅,为我之物矣。
【今译285】
多次临摹仍无法达到形似,这时就需要仔细研读古帖,探寻字帖中的精妙之处,同时审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比二者差异究竟在哪里,然后逐笔逐画地依照字帖纠正自己的写法,详细地描摹,直到一个字都不差、一笔都不差才肯罢休。如此反复多次,让每个字都牢记于心,每一笔都不会忘记,达到即便不用刻意去想也不会出错的程度,这时再关注自己的笔下,自然就会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好字呈现在眼前。当内心想法与手上书写能够协调一致,古今书法的精髓都能融会贯通,写出的书法就会淳朴高雅,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原文286】
既得则须求熟,能熟而后任意纵横,小大损益,无所不宜,故曰得意。不循此功,而但拘拘为之,不过书奴,则见书苦。未到此境,而莽莽为之,遂作野狐,不知书乐。家承旨云:夏月据案作书,可以忘暑,胸中自有清凉,炎熇自是不敌。
【今译286】
掌握之后还需追求熟练,熟练之后便能随心所欲地纵横挥洒,字体大小、笔画增减,都能运用自如,这就是所谓的“得意”。如果不遵循这样的学习过程,只是刻板地临摹,那就不过是个书奴,只会觉得学习书法痛苦不堪。还没达到这种境界,就草率行事,那就会误入歧途,无法体会到书法的乐趣。家承旨(作者家族中擅长书法、有一定地位的人)说:夏天伏案写字,可以忘却暑热,因为胸中自有清凉之感,炎热自然无法与之抗衡。
凡学书时,一笔不可苟且,一念不可他移。移即苟,苟即鄙俗俱出。鄙俗成熟,法器自远。书远于法,古雅两字,一生无分,不可不慎。
【今译287】
大凡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每一笔都不可以敷衍了事,每一个念头都不可以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念头一旦转移就会导致敷衍,而敷衍的话,粗俗鄙陋的气息就会随之显现出来。如果这种粗俗鄙陋的习惯养成了,那么距离掌握书法的真正法则就会越来越远。书法要是背离了法则,那么“古雅”这两个字,这一生都与你无缘了,所以一定不能不谨慎对待。
【原文288】
从不苟中生纵逸,始得佳字。否则纵令艺成,时露鄙野。试拈古今高下名迹,虚心较量,何尝不悬如日月。
【今译288】
只有从一丝不苟、毫不敷衍的态度中生出放纵飘逸的风格,才能写出好的字来。不然的话,即便技艺学成,也会时常流露出粗俗浅陋的气质。不妨随意选取古今不同水平的著名书法作品,怀着虚心的态度去比较衡量,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距就如同高悬的日月一样明显。
【原文289】
仿书有二病:一不知去取,败笔效颦;二未窥人长,先求人短。二者皆非也。
【今译289】
仿写书法存在两种弊病:其一,不懂得对字帖内容进行取舍,盲目地模仿原帖中的败笔之处,就如同东施效颦一般;其二,还没有深入探寻到他人书法的长处,就先去挑别人的短处。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赵宧光的《寒山帚谈》卷上第三十一集就到这里,请继续收听阅读下一集。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