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买来“金中书”,银财换得“银主事”| 历史小故事73

发布时间:2022-01-21 07:20  浏览量:13

01、康为章行骗可耻,李孝寿断案糊涂

康倬,字为章,年少时不拘小节,游学京都,吃喝嫌娼,盘缠挥霍一尽,无奈寄寓于一娼妓处。

初来时,康倬隐瞒真实姓名,说自己叫李宣德。两人情意既深,娼妓就有托付终身的打算。

康倬说:“我没有成家,你肯随我南下白头偕老吗?”娼妓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拿出自己多年所积的钱财,分一半给鸨母。

两人指天誓日,不相背弃。接着,买船离开了都城,沿汴水航行数里,登岸在一小亭中小歇对饮。

康倬趁娼妓醉中,解缆登舟,匆匆离去。娼妓发现后,悲恸万分,指船相骂。

娼妓既被康倬所骗,只能狼狈地返回京城。数年后,康倬再到京都,路过娼妓家门口,娼妓母女就叫地保抓住康倬,但康倬毫无惧色。

这时李孝寿为开封府长官,康倬被带到开封府衙门后,申诉自己从未来过京城,也从不认识这个娟妓,怕是相貌相同引起误会,希望长官查问。

李孝寿便问娼妓, 娼妓说:“是宣德郎李某。”

康倬马上答到:“我是右班殿直康倬。”

李孝寿说:“如果确实是康倬,请拿文书来。”

康倬便从怀中拿出吏部告示一文呈上,李孝寿拍案大怒说:“今日方知天地之大,什么样的奸诈欺骗都有!”于是下令重重地惩罚娼妓母女。(本文摘编自《挥塵录》卷二)

02、暂别李二,且依庞九

宋仁宗时,苏州地区的一位读书人,曾经在转运使主持的一次考试中得了第一名,他就常常以此自吹自擂,并且特别喜欢胡编乱扯,谎称与某某高官显要关系亲密,不同一般。

当时侍御史李制出知常州,丞相庞籍出知湖州。这人到常州游玩,带了一伙朋友在妓院里饮酒。正是热闹的时候,这人回头对一位衙门里办事的差役说:“你快去告诉李二,我在这里饮酒,叫他立即派人送上佳肴美酒。”

李二,就是指侍御史李制,他排行老二。这人这样称呼,表示他同李制很知己。一会儿,州衙里的厨师果然送来了丰盛精美的食品。当时恰好有一个医生也在那里,后来他到李御史府中行医,闲谈中偶然提到了这件事。

李制感到很奇怪,就派人把衙门中那个差役捉来。审问之后,才知道他是接受了那个读书人的安排,叫他到饭店酒楼里买食物和饮料,然后谎称是李御史送来的,用来欺骗宴会上的客人。

李制听了,既好气又好笑,先将差役打了一顿,然后叫兵马司派人将那个读书人押送出城。

州衙官员中有和这位读书人交好的为他送行,安慰他说:“走得这样匆匆忙忙,不知有没有准备去的地方呢?”

那个读书人旧习不改,又夸夸其谈:“我这就到湖州去找庞九(指庞籍)。”

听到这话的人都纷纷大笑。(本文摘编自《梦溪笔谈》卷二三,《宋朝事实类苑》卷六五)

03、金钱买来“金中书”,银财换得“银主事”

江阴的徐颐、常熟的魏某原来都是百姓,但家财万贯,很想用钱买到京官的职位。

正统年间,朝廷权贵卖官鬻爵,徐颐便投在宦官王振的门下,魏某也托人奔走于当权的大臣,所花去的费用无法计算。徐颐送礼的钱财尤其多。

后来,两人皆得中书舍人的位置。不久,王振垮了台,徐颐也以同党罪被罢官。魏某情况稍好,只被迁为主事。

这两人为做官不择手段,被人们嘲谑为“金中书”和“银主事”。(本文摘编自《寓圃杂记》卷一0)

04、文士作诗嘲客人,林逋其实无后代

明陈嗣初一日在家,忽有客人求见,自称是宋代诗人林逋的十世孙,并将自己写的诗进献给陈嗣初。

陈嗣初留他坐,自己到内室拿了本书出来,叫此人读。原来这是本林逋传,此人读到“终身不娶,无子”一句,默然无言。

陈嗣初大笑,口吟一首诗道:“和靖(林逋字)先生不娶妻,如何后代有孙儿?想君别是闲花草,未必孤山梅树枝。”

因林逋当年隐居在杭州孤山,自称以梅为妻,故诗中这样说。客人听后惭愧,默默离去。(本文摘编自《玉堂丛语》卷八,《古今谈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