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故事——瑞芝山仙姑传说
发布时间:2025-05-05 06:33 浏览量:8
永登故事——瑞芝山仙姑传说
景生春
瑞芝山名隐古意,
山生灵芝接瑞气。
更有古槐村中立,
美丽神化多传奇。
瑞芝村名,历史悠久。只是起始因缘少有人知,在老一辈那只言片语的讲述中,便慢慢变的清晰。于是我便有了动笔想写写这些传说的想法。也算是对家乡的赞美或是宣传吧。能不能对地方文化起到传承,心存忐忑,只是想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这便是我的初衷。缘于本人学疏才浅,难能尽善其美,缺点重重,望有见识多广者,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龙泉寺北行,三五里地,有山曰瑞芝山。
瑞芝山仙姑洞
相传很久以前,有人见这山上,常有瑞气升腾,心生好奇,便入山探寻。曾觅得灵芝仙草,采而服之,后活至百岁有余,无疾而终,因此,得名瑞芝山,此系传闻,不可采信,但顾名思义,又颇觉在理,也就姑妄信之了。
瑞芝山一山孤立,坐东面西,位于沙沟中间,周围约里许,各有土山高台四座,皆有神塑建筑,分别为:玉皇阁、雷神阁、龙渊阁、文昌阁,四阁环绕,如众星捧月。
瑞芝山前临泥娃娃河(即今庄浪河),后靠簸箕湾(即蒿滩),簸箕湾地势平坦,东高西低,左右护山相连,其形若箕,甚是微妙。坡前蒿草茵茵,故名蒿滩,又称簸箕湾。湾里早先有住户,三二十家,皆依山而居,星罗棋布,错落有致。且民风淳朴,邻里相厚,可谓善民富地,风水宝居。古时蒿滩,有三大家,八小家,二十四户。曾经传说,邻村相接,多席姓人家,遂名席家山子,与蒿滩一沟之隔,同在瑞芝山下。两村之间,相处融洽,婚丧嫁娶,多有往来,大情小事,互为帮衬,但两村之间,贫富差距,令人刮目。蒿滩地富民丰,而席家山子,生活相对见拙。当时,曾有谚语,道是“宁坐蒿滩边边,不住席家山山”,可想而知,言者不假。解放后,工作队,入村驻地,区划成分,走访发现,正如谚语之说,席家山子,多贫农、雇农。而一沟之隔的蒿滩却多地主、富农。于是工作队倡议,改名席家山子为福山村,这也是政府为了鼓励村民发愤图强、脱贫致富的意思,也表现了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境和愿望。自此,一锤定音,便有了福山村地名的由来。再说这蒿滩,即为富地,便多传奇。
今蒿滩有一古槐,甚是壮观,虽历经千年,却依然枝繁叶茂,挺拔俊秀。听老一辈人讲,这棵古槐树比人早,村子里流传着打油诗一首:
簸箕湾里扎下根,
先有古槐后有人。
不知老树何时生,
村人敬慕奉为神。
枝繁叶茂显妙相,
经年累月历古今。
遮风送爽佑四邻,
平安守护一方宁。
话说很早以前,这儿原是一口水井,相隔数尺,并着一眼清泉,井水甘甜,而泉水苦涩。一天,有个年轻的女子来这井上挑水,一不小心,手中扁担滑落井中,井水顿时干涸,吓得女子不知所措,就在此时,井边泉中突然串出一个怪兽,扑向女子,女子一时无计,匆忙,拔下头上玉簪,刺向那怪,那怪忽然不见,玉簪掉入泉中,这泉水也随即干涸,再后来,这井中居然长出一颗小槐树来,年复一年,小槐树逐渐长大,填满了井口周围的空隙。但谁又能想到,就在这树下井中有一只癞蛤蟆在修精,这事最终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便派雷震子来收这孽畜,就在一天深夜,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只听震天一声蒙雷,一道火光,冲天而起,槐树被劈去一半。翌日天明,村民来到树前看时,槐树仅剩一半,树根处露着一个黑洞,还渍渍冒着青烟。
瑞芝古槐
传言,这便是槐树爷爷,而另一半槐树奶奶连同那癞蛤蟆都被玉皇大帝收去了。自此,也只有槐树爷爷同当地土神,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也就有了土主守槐的说法。
诗言:
仙姑拋玉簪,
灭妖镇神泉。
水涸槐树生,
福泽簸箕湾。
再说当年那挑水女子,因扁担落井,受此变故,不敢回家,自觉神思恍惚,转身离去,信步来到村口山前,举目仰头,望向山间,但见山头彩云飘绕,烟气升腾。山间,杂花映地,路旁野兔穿行,鹰施鸟鸣,似有人语声声,便一路走去,行至半山,已感身倦力乏,见一砇窑,隐于荆棘丛中,便入内歇脚,不想一觉睡去,听闻耳边古乐阵阵,有一老者,鹤发童颜,踏云而至,前有仙鹤数只,后有虎豹相随,老者手捧丹书,面洞而言:仙姑听令,吾系当地山神,奉旨上天,传令与你,知你根基不浅,曾受上古婉皇意化,原为天界庄寿麻姑,驾前仙鹤一品,因衔灵芝有功,着你下凡为人,历劫造世,成不世之功,前有汉天子武帝赐封为平天仙姑,后至宋夏国君拜为贤觉圣光菩萨,位尊权贵,当为地方仙姑,享祭万世香火,着你在此修行。此地方圆十里,乃天河断流之处,洪泥堆积之所,形成滩面,地沃民富,却因沟壑纵横,常存水患,殃及百姓,祸至人家,多有无辜孩童,命沉泥沙,故此处河名泥娃娃河,你当尽心发愿,修堤筑坝,导水引流,集此山灵芝异草,制药济世,普度众生,造福一方,此天功一件,可助你行满,位莅天界,复传仙姑宝籍一卷,流芳后世,复历几劫,行功布德,到时,自有地方乡贤,为你立庙塑身,歌功昌德,享受万世香火,不可懈怠。经此地北行五十有里,存天边月牙墩,属枝阳县界。乃平番旧名,是尔前世受生之地,汝每逢七夕,登此峰顶,眺北辰星斗,洒落天边,时有牵牛织女双星相会于此,互诉衷肠,亦可慰藉尔种种,痴念妄想之苦也,言讫,金光一闪,悠忽不见,女子惊出一身冷汗、目视洞外,但见坡头万朵灵芝,灿若明霞,颗颗丹翠,鲜艳欲滴。梦中所现,恍若隔世。自此发心在此洞中修为,采山间灵芝入药,布施四方。后世呼为仙姑娘娘。此洞即为仙姑洞也。此瑞芝山地名之二说也。瑞芝山早前建筑甚广,且风格别异,有三教楼、菩萨楼、钟鼓楼、地藏殿、李佛殿、土主殿,砖雕、石塔、厢房、戏台等,楼阁高悬,檐角勾连,地小天大,层层外延,机关暗门、彩绘泥塑、壁画故事、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后遇文革,荡然不存,近年,虽有地方贤达,善人大德,四方幕化、筹钱重修,但终因力所难及,条件制约,虽有部分恢复,到底难比往昔,好在瑞芝山终是名山,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可。
瑞芝村地图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如今,瑞芝山虽不及先前模样、旧时光景,但还是吸引了好多外乡人慕名而来,续缘求福。尤其庙会时节,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据仙姑宝卷记述:清康熙年间,有本地乡绅,赵氏员外,名声显者,为人和善,智慧聪明,善做生意,挣有一份家业,甚是殷实,与妻儿老少,在瑞芝山下,泥娃娃河前世受生之地,汝每逢七夕,登此峰顶,眺北辰星斗,洒落天边,时有牵牛织女双星相会于此,互诉衷肠,亦可慰藉尔种种,痴念妄想之苦也,言讫,金光一闪,悠忽不见,女子惊出一身冷汗、目视洞外,但见坡头万朵灵芝,灿若明霞,颗颗丹翠,鲜艳欲滴。梦中所现,恍若隔世。自此发心在此洞中修为,采山间灵芝入药,布施四方。后世呼为仙姑娘娘。此洞即为仙姑洞也。此瑞芝山地名之二说也。据仙姑宝卷记述:清康熙年间,有本地乡绅,赵氏员外,名声显者,为人和善,智慧聪明,善做生意,挣有一份家业,甚是殷实,与妻儿老少,在瑞芝山下,泥娃娃河边,丝绸古道旁,修得几间屋舍窑洞,开着车马店营生,招揽南来北往客商,投店住宿。时有浙江商客贩卖布匹,茶叶、杂货、夜宿,赵员外店内,当时,丝绸古道客流密集,赵员外自是生意红火,客房夜夜爆满。但也是善恶难辨,鱼龙混杂,就在当夜,这浙江客商遭人暗算,命丧黄泉,钱财货物被洗劫一空。贼人凶犯逃之夭夭。赵员外自是倒霉,难脱干系。天明报之官府,衙役皂吏,一绳将赵员外捆翻,投入大牢,可怜这赵员外,百口难辩,吃了冤枉官司。家中上下使钱,无济于事,万贯家财,消靡一空,赵员外被问成重罪,发配至张掖牢城苦役。光阴荏苒,一晃三年,赵员外思乡心切,但也无可奈何,一日清晨,员外听得牢外枯树枝上,有喜鹊叫喊,不免暗自感伤。早有狱卒催促一干罪犯前往牢外做工,员外也在其中,到得工地,员外见工地近旁有座庙宇,遂私自央告狱卒看守,许允,前往庙里进香,来到庙前,方知是一处娘娘庙,虽现破旧,到还整肃,门头扁殿,兰底金字,上书:平灭仙姑,圣宫字样,且是赦封,知是有些来头,进至庙内,见仙姑金身塑像,端坐莲花台上,凤冠霞帔,丰姿美颜、栩栩如生,赵员外端详良久,双手合十,深深鞠躬,拈起案前草香,插入香炉,跪将下去,暗自祷告,仙姑娘娘在上,罪民赵续显,因做生意、料理不周、有亏行止,吃得冤枉官司,致有今日,家中老幼,生死未卜,若蒙仙姑神灵点拨,或有转机,救我于水火,得与家人团聚,当永世不忘,
赵员外窑洞客店
回乡之日,定吃素念佛,为娘娘修庙塑身,合家供奉,万事不缀。念罢,恭敬磕了三个响头。含泪出庙,入工干活。到了夜晚收工后,回到牢房休息,刚合眼,朦胧中,见一貌美女子,走近跟前,拈脂微笑,立与员外面前言道:吾乃平天仙姑,日间奉法巡天,见此地冤气盈日,查访得知,系在你身,知你之为人,本至诚君子,又颇具曾根(憎恨),乃(奈)何无意,又此一劫,也是你命中之数也。今案情已明,张掖知府会为你脱罪,既日着你还乡骨肉相聚,但有一事,切须谨记,可成你之功德,你且细听,员外忙起身答礼,仙姑道:你之故乡亦属我之旧地,有天边月牙墩子一处,昔年战乱,达子屠城,毁于战火,地名平番,南乡五十里处,有仙山,山生灵芝,地长异草,适逢乱世,三法不正,你可存心发愿布道修山,宏法醒世,身体力行,消已罪孽,孝亲助人,聚累世之功,德泽乡里,造福子孙,言罢离去。赵员外一觉醒来,已是天明,早有狱卒告传赵员外原本无罪,因错吃官司,今已查明,当初凶犯乃系四川人氏,本是惯犯,四处流串,近日有在武威地界复犯作案,已被缉拿,供述:当年赵员外客店来人越货之事,亦被官府正法,天理昭昭,疏而不漏,法网恢恢,果报不爽。即日,张掖知府宣赵员外无罪还乡,着令地方衙门赔补损伤,赵员外喜出望外,忙收拾回家,因感念仙姑托梦搭救之事,又不忘到牢处仙姑庙内祷告祭拜一番,并发心愿回乡立庙,迎请仙姑神位。
赵员外客店
赵员外回家心切,匆忙上路,不免夜住晓行,不数日,回到家中,一家团聚,各各欢喜,回想几年来诸多遭遇,更是感慨万千,夫妇子女,言及离别之苦,仙姑托梦之事,欢喜悲伤,五味杂陈,不免有一番祷天告地。第二日,赵员外备了香烛纸钱,上山踏看,行至山腰,果见有仙姑洞一处,虽然荆棘横生,杂草淹没,但却不乏神奇,洞内尚有壁画,依稀可辩,画间笔墨,记述累累,只因年久脱落,不好辨识,大致记述都是仙姑历劫造世、如何渡人、如何破敌护国、架桥筑堤,种种功德,不可数说,员外将洞内洞外粗略收拾一番,洒扫干净,摆齐供品,便点灯上香,叩拜祷告,礼毕下山与妻儿相商,准备修庙,连日奔走,求亲告友,四处化缘,不数日,备齐砖石木料,请来能工巧匠,召集地方乡民吉时开工,先就仙姑洞修整一新,又起菩萨楼一座,供奉三大菩萨及诸佛圣觉。择下吉日,雇了骡马车轿,率一家大小,亲赴张掖恭迎仙姑神位,并宝籍一卷,奉至于瑞芝山仙姑洞内,日日上香时时叩拜。又经数年,再起三教楼、地藏殿,瑞芝山初具规模,四方善士,闻风而动,揖资幕化,神功感应,李佛殿、钟鼓楼,相继落成。自此,瑞芝山声名大振,香火不断,时在雍正元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后来赵氏一门,人丁兴旺、家道发达、开枝散叶、富甲一方,这都是前人功德,萌泽远达后世之故也,赵员外后年至百岁,无疾即逝,当地人称赵老爷、赵大善人,从此每年七月初七,便是瑞芝山仙姑娘娘庙会,四乡八邻都在这日,围坐与仙姑洞外,唱诵仙姑宝卷,仙姑神答更是灵验神异,远近闻名,赵家人也是忙前忙后,光彩无比。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就是仙姑娘娘真真的娘家人,这也无可厚非。
瑞芝古槐树
诗言:
七月初七仙姑会
瑞芝山上降祥瑞
古槐映日罩富地
灼灼灵芝负盛名
仙姑宝卷唱不停
赵氏美名人传颂
故事到此告一段落。
迈入新时代,奋发新征程,瑞芝村,还在上演新的传奇,有待后述。
古槐底下,
簸箕湾里。
旧时蒿草地,
而今新人家。
街明巷净,
绿树红花。
家家勤劳忙,
老少人不闲。
地头笑语喧,
幸福溢满筐。
政策更给力,
政府有奇方。
生活日日新,
难寻旧摸样。
作者简介:景生春,男,汉族,1967年生于永登县龙泉寺镇瑞芝村,初中文化,爱好古典文学,绘画,诗词,传统武术,经营汽车修理。
童僖推荐修改
- 上一篇:尖头的“贠”和方头的“员”的有什么关系?
- 下一篇:一分钟读一本书|《古典爱情》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