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耻独为小人:《吕氏春秋》50句智慧结晶
发布时间:2025-04-18 09:58 浏览量:31
典故来源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白话翻译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后,将书稿悬挂在咸阳城门上,并宣称:"谁能改动或删减一个字,就赏赐千金!" 结果无人敢改,可见其内容之严谨、文辞之精炼。
背后深意
自信与权威:吕不韦借此展示《吕氏春秋》的完美性,彰显秦国文化实力。政治威慑:无人敢改,侧面反映吕不韦当时权倾朝野,众人畏惧其权势。文化价值:该书融合儒、道、法、墨等百家思想,体系严密,确实难挑瑕疵。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吕氏春秋·贵公》)
译文: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
(《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治国没有法度就会混乱,死守成法不知变通就会谬误。"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
(《吕氏春秋·先己》)
译文:想战胜他人必先克服自身缺点,想评价他人必先反省自己。
(《吕氏春秋·必己》)
译文:君子修养自身,尊重他人而不求被尊重,关爱他人而不求被爱。"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
译文:流动的水不会腐臭,转动的门轴不生蛀虫,因为它们在运动。"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吕氏春秋·谨听》)
译文:不懂却自以为懂,是灾祸的根源。"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审视自己可以推知他人,洞察现在可以了解过去。"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吕氏春秋·博志》)
译文:事物达到完美就会转向缺损,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反面。"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会借鉴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吕氏春秋·明理》)
译文:月亮出现光晕预示刮风,柱石湿润预示下雨。"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吕氏春秋·义赏》)
译文:排干湖水捕鱼,怎能没有收获?但第二年就不会有鱼了。
(《吕氏春秋·察微》)
译文:作战必先周密谋划确保万全,才能行动。"用兵之要,在知时、得地、顺民。"
(《吕氏春秋·决胜》)
译文:用兵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占据地利、顺应民心。"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吕氏春秋·劝学》)
译文:不懂道理道义,根源在于不学习。"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吕氏春秋·慎人》)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透彻理解道理,善于实践的人探究难点。"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
(《吕氏春秋·赞能》)
译文: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伯乐。"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吕氏春秋·自知》)
译文:要知道平直需用墨线,要知道方圆需用圆规矩尺。
(《吕氏春秋·慎行》)
译文:得到人才则兴盛,失去人才则衰亡。"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
(《吕氏春秋·用众》)
译文:依靠众人之力,是治国者最重要的法宝。"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
(《吕氏春秋·听言》)
译文:听人言论必须明察,否则无法区分善恶。九、处事智慧篇"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吕氏春秋·首时》)
译文: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把握时机。"败莫大于不自知。"
(《吕氏春秋·自知》)
译文:最大的失败莫过于没有自知之明。"利不可两,忠不可兼。"
(《吕氏春秋·权勋》)
译文:利益不可兼得,忠诚不能两全(需取舍)。十、民生经济篇"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
(《吕氏春秋·当赏》)
译文:百姓不懂天道,但通过四季变化日月运行来感知天意。"圣人南面而立,以爱利民为心。"
(《吕氏春秋·精通》)
译文:圣明的君主以爱护百姓、为民谋利为根本。"乱国之俗,甚多流言。"
(《吕氏春秋·离谓》)
译文:混乱国家的风气,往往是流言泛滥。
(《吕氏春秋·音初》)
译文:君子回归正道修养品德,端正德行而后产生快乐。"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吕氏春秋·先己》)
译文:想战胜他人先战胜自己,想了解他人先了解自己。"君子之耻独为小人。"
(《吕氏春秋·贵直》)
译文:君子以独自沦为小人为耻。十二、辩证思维篇"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
(《吕氏春秋·似顺》)
译文:事情常看似悖逆实则合理,看似合理实则谬误。"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吕氏春秋·疑似》)
译文:对表面相似的事物,必须深入考察。"智者之举事必因时。"
(《吕氏春秋·不广》)
译文:明智者做事必会顺应时势。十三、历史镜鉴篇"败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
(《吕氏春秋·士容》)
译文:最大的失败源于愚蠢,愚蠢的祸患在于刚愎自用。"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
(《吕氏春秋·贵因》)
译文:夏商周三代最重视"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则无敌。"以书为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照搬书本驾车的人不懂马的习性,用古法治理今世的人不通晓变化。
(《吕氏春秋·贵信》)
译文:日月运行不守规律,便无法形成四季;大地运行失常,草木便不能生长。"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
(《吕氏春秋·召类》)
译文:同类事物相互吸引,气息相同则融合,音调相近则共鸣。十五、军事哲理篇"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
(《吕氏春秋·论威》)
译文:兵器是天下凶险之物,勇武是天下凶险之德。"用武则以力胜,用文则以德胜。"
(《吕氏春秋·不广》)
译文:用武力靠力量取胜,用文治靠德行取胜。"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吕氏春秋·尽数》)
译文:精神安定于形体中,寿命便能长久。"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吕氏春秋·尽数》)
译文:饮食有规律,身体必无病患。
(《吕氏春秋·劝学》)
译文:不勤奋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从未有过。"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吕氏春秋·似顺》)
译文:长到极致会转向短,短到极致会转向长。"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
(《吕氏春秋·用众》)
译文:依靠众人,是君主最宝贵的策略。"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
(《吕氏春秋·直谏》)
译文:言辞激烈会引发愤怒,进言者就危险了。"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借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吕氏春秋·自知》)
译文:要知道平直需用墨线,要知道方圆需用圆规矩尺。"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
(《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治国没有法度就会混乱,死守成法不知变通就会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