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洪流中站稳:教育如何培养“清醒的学习者”

发布时间:2025-04-17 08:45  浏览量:22

当DeepSeek能在一分钟内撰写万字论文,当Midjourney可生成媲美人类画师的作品,我们突然发现:知识储备已不再是人类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教育的真谛正在悄然转向——培养驾驭信息的掌舵者,而非装载知识的容器。

AI时代,各种AI工具横空出世,大大提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们获取信息将变得非常容易,古今中外海量人类积累的信息近乎触手可及。相比于AI技术的强大算力,人脑的死记硬背将无用武之地。因为再聪明的大脑,其识记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也无法和计算机相比。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AI技术在给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极大方便的同时,凭借着其强大的算理,给我们设置了密不透风的信息茧房。因为它能准确地判断、识别用户你的喜好,大量推送用户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实施精准的信息投喂,让你对其余的信息无暇顾及。信息越发变得单一,人们逐渐失去了选择、甄别和取舍的能力。

在这种大背景下,不被信息的潮水冲昏头脑而迷失方向,始终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够清楚自己的需要,清醒地辨别各种信息的真伪,屏蔽不必要的信息轰炸攻击,并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信息为自己服务,这种能力就难能可贵。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并不缺少信息,只要我们想要,动动手指就可以知天文识地理,知晓大城小巷各种事。相对于让学生背会、记住一些知识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有意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意学习就是指向明确目标的学习。

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对学习目标并不明确,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在课堂上的信息轰炸,被老师牵着鼻子参加一个又一个活动,机械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却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天学习结束时,若问学生课堂收获,他可能茫然无措。他能复述做了什么,却说不出为何而做。学生的注意力并不在他从这些活动或任务中应该学会什么上,而是他被要求做什么上。他甚至不知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老师组织活动背后的意图。部分学生将学习等同于完成指令——按老师要求读、写、参加活动,却从未思考这些任务与自身成长的联系。

这类学生虽能通过机械参与活动偶然习得零散知识,却难以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只是把自己当成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活动和任务的工具。

在学校里,学生接受的信息相对单一,主要来自老师的吩咐和要求。这样的学生长大成人后,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问题要做出抉择时,又怎么能够“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呢?

相信这绝不是非我们老师所希望看到的期望的状态。但是但出现这种情况境,不能说不是我们老师的责任。这实际上是老师导致的,至少是老师促成的老师们难辞其咎。

1、明晰 “目标” 与 “方向”

课堂教学和评价实践中,在学习的起始阶段,老师就应该以学生理解的语言将目标告诉学生,但这并不能确保从老师嘴里说出来的目标成为学生脑海里的目标。老师要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不时地询问学生为什么要参加活动,定期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讲清楚学习目标,强化有意学习的认识。

让学生明白 “要到哪里去”,而非仅仅关注 “要做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完成任务并非终点,而是为了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学习过程中,从每日学习目标的确定,到各项学习活动与目标的紧密关联,再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围绕目标展开,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目标才是课堂的核心所在。

2、塑造学习者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像真正的学习者一样思考,培养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模式。让学生明白,付出努力是为了实现自我提升,成功意味着能力的进阶。在学校,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新技能,学会有意学习,不断追求进步,成为更具能力的人。面对困难,鼓励学生容忍失败,视之为成功路上的必经阶段,而非选择逃避、作弊或退缩。

3、目标驱动代替任务驱动和表现驱动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清晰知晓自己的学习任务,明白日常学习与学习目标的联系。当学生将关注点聚焦于学习本身,而非仅仅在意成绩时,成绩自然不会差。

对于教师而言,相比精心设计华丽的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业成功的标准及质量特征,并激励他们为实现目标全力以赴。

用目标驱动代替任务驱动和表现驱动,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远比单纯知道做什么更关键。完成任务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而不是别人要求我们这么做,或者大家都在这么做,也不是在和众人的比较中证明自己的优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清楚自己做什么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已经很多:他们像被抽动的停不下来的陀螺,在做着一件又一件没完没了的事情的忙碌中失去自我,迷失在别人设置的程序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不肯让自己闲下来,因为他们无法面对自己的灵魂,只能靠不停地做事麻醉自己,在忙碌中逃避内心的追问。用敬业掩盖自己的无能。他们脚步匆匆忙碌一生,到头来却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明确目标应成为第一要义。学生需学会独立思考,而非依赖外界指令,毕竟教师无法终生指导。从小就要培养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意识。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培养基本能力做准备。

AI时代,多数工作或将被机器取代,但工具终需服从人类指令。人与机器的本质区别,在于能主动明晰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站在AI时代的门槛上,教育的终极使命愈发清晰:培养能驾驭技术而非被技术驾驭的"觉醒者"。当我们教会学生在信息海洋中保持航向,在算法迷雾中坚守思考,本质上是在守护人类文明的最后防线——那份永远无法被编程的自主意识与创造精神。这或许才是未来教育最珍贵的遗产:不是知识的存量,而是思维的亮度;不是记忆的容量,而是选择的智慧。

- E N D -

作者 | 闫付庆(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许家沟乡河西小学教师)

责编 | 李艳 排版 | 小鸿

初审 | 曹敏 终审 | 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