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人硬、货硬、脾气硬的“三硬商人”过去现在与未来

发布时间:2025-04-13 15:53  浏览量:9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流经甘肃天水,陕西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在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周人依托泾水渭水发展了先进的农耕文化;秦人靠着渭水河谷,耕战立国,从西而东,最终夺取了天下。秦之后的汉、隋、唐三个王朝兴起壮大,进而建立帝国,它们的发展都以渭水为根基,离不开渭水流域的滋养。

在渭水流域,有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文化。秦人耕战立国,养马起家,他们养育了大量的战马,至今陇山中还有关山马场;有最先进的冶金术,西北是中国早期冶金术起源地;有盐,甘肃礼县盐官镇、甘肃漳县盐川镇就以盛产食盐而闻名。秦霸西戎,就是为了夺取盐产地。

古陇西郡为什么重要?因为它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交通发达,处于三条古道的交汇点上。

第一条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分为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陇西郡是绿洲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域。绿洲丝绸之路起始于长安,经甘肃、青海和新疆可达中亚、西亚。这条路在我国西北境内大致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其中,中、南两线都在陇西郡交汇。人们从长安出发,经过天水抵达今甘肃临洮,然后分为两路,一条路进入兰州,过黄河,翻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另一条路则从临洮出发,入河湟谷地,然后进入青藏高原,这条路也是后来的唐蕃之路。

第二条是唐蕃之路。该路由来已久,大禹治水时就开通了这条古道。据记载,大禹开通了“西倾、朱圉、鸟鼠至太华”的道路。西倾山,位于甘肃省西南,青海省东部,在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处,属于昆仑山系巴颜喀拉山的支脉,为洮河的黄河水系和白龙江的长江水系的分水岭。西倾山分为三支,最远延伸到漳县,多处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及定西地区接壤。朱圉山在甘谷县城边,鸟鼠在渭源,太华则在陕西。可见,大禹开通的古道,是陕西关中进入青藏高原的较早的道路之一。

第三条就是水烟之路,为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也是诸葛亮、姜维北伐的路线。临洮盛产水烟。在临洮,沿着洮河,从大庄、龙家庄、潘家庄一直延伸到孙梁家、康家崖、辛甸、水泉等地,有一条长达百公里的水烟种植带。当时,临洮的水烟作坊有70多家。这些水烟大部分南下,被运到四川销售。

水烟之路,因销售水烟而闻名。它以临洮崖湾为起点、四川中坝为终点,全长约1000公里,沿途要经过10个县,约30个站点。一路上,翻山越岭,走栈道,穿峡谷,爬大山,下陡崖。沿途较大的河流有洮河、漫坝河、漳河、迭藏河、岷江、白龙江、嘉陵江等,大山有马啣山、莲花山、贵清山、岷山、大巴山等。唐代时,用来茶马交易的茶叶多来自四川和汉中,也是通过这条道路抵达河湟谷地的。

他们为了贸易,经常深入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四川西部的少数民族居住区。

这些边远地区,在明清时期是属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之地,在一些地段,时常有虎狼出没、匪徒横行。商队的行走,都需要武装保护。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在西北地区进行贸易,没有勇敢精神,没有冒险精神,是断不可在这种荒凉的环境中经商的。

所以陕西商人中有不少人会拳术,善骑射,武艺出众;有的则雇佣保镖。这种带有武装性质的贸易,可以算是陕西商帮的一大特点。

陕西商人多为贸易商,往来于边塞、江淮、川蜀之间,活动范围广阔,各地的生活方式差别很大。

陕西的贩马商人,往往从甘肃河西或青海等地买下一群野马,数额达数百头,到河南、直隶、山东等地出售,沿途两千余里。

这些陕西商人每天要骑上马,手执长鞭,前后呐喊、照料,过着奔波疲劳的生活,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和吃苦精神,是无法从事这种生意的。

俭朴勤劳是陕西商人的美德,也是他们经商的传统特色。当然,俭朴勤劳也是很多商帮都共同具有的中华传统美德。

晚清官员、湖南湘阴人郭嵩焘说: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及江浙,榷算不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惟其心朴而心实也。

陕西富平汉代以来就有一个叫“直镇”的地方,那里的人做生意一言九鼎,不言二价,故得此名。

厚重,说的是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质直,体现了陕西人的性格特点,淳朴耿直,他们不欺不诈,随行就市,按质论价,被誉为“人硬、货硬、脾气硬”的“三硬商人”。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南市著名书法家王拥军老师所书陕商精神“厚重质直、忠义仁勇”八个魏碑体大字。)

忠义仁勇,说的是传统陕商所具备的“仁义、诚信、英勇”等特点,陕西商人敢于冒险,艰苦创业,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且能诚实经营,恪守贾道,并在经商成功之后不忘故土,热心公益,惠及乡党,这些都是“忠义仁勇”的表现。

第一,他们创造了以泾阳、三原为中心覆盖陕西和整个西部的“双层次西部市场网络结构”。一个层次是以泾阳、三原为中心,以龙驹寨、凤翔为横坐标,以汉中、延安、榆林为纵坐标,覆盖陕西县镇市场的陕西市场网络结构。再一个层次是以泾阳、三原为中心,以兰州、西宁、宁夏、乌鲁木齐为次级市场覆盖西北地区县镇市场的西北市场网络体系。这个网络体系促成了西部地区五百年经济的正常运转,其标志就是每月阴历二十八、九两日,西北各地商家将银两纷纷缴解各地座庄,再由座庄将银两压回陕西泾阳、三原总号的“标期”,从而整个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动态发展,使陕西的兴衰关系着整个西北地区经济的逆顺运营。这个“双层次市场网络体系”对今天发展西部的市场经济仍有现实意义。

第二,他们创造了遍布渭北地区的商宅大院。陕西商人万里征程、含辛茹苦,梦寐以求的就是在家乡能构建荫避子孙的高房大院,这是他们商业成就的物象反映。这样的高房大院当年遍布渭北川道,其规模并不小于今天山西的商家大院。著名的有:三原孟店的周家大院、三原的安吴堡吴家大院、泾阳王桥的于家大院、武功的路家大院、旬邑的唐家大院、渭南板桥的常家大院、吝店的焦家大院、程曹村的曹家大院、渭南西原上阳郭镇的贺家大院、姜家大院、渭南孝义镇的赵家大院、韩城的党家大院等。这些商宅大院对我们构建陕西商家的“大院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第三,陕西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地区。周公创立的周文化,深深铸就了陕西人的灵魂。家族亲缘关系的血肉联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宗法村社制度,是陕西人血液中流淌的文化基因。加上陕西商人多以中小商人为主,资薄利单,这便注定了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外商帮人的欺辱,发展自身的商贸业务,抵抗商海的不测风险,化解缕缕乡愁,而抱团构建以陕籍乡土亲族关系为纽带的会馆,形成“会馆最多数陕西”的局面。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有文字记载和历史遗存的陕西和山陕会馆多达247所,现今被辟为文化旅游景点的57所,遍布全国各地。这些大量现存的陕西或山陕会馆证明了明清中国商界流传的“会馆最多数陕西”的历史结论。

第四,陕西商人与山西商人共同创造了“合伙制”的经营体制,这是明清之际中国商界的一个大事件。陕西商人靠“财东与掌柜的分权制经营体制”,将自己的生意做强做大,一个常年住在渭南绿荫覆盖小山村的陕西商人,其生意却在天山南北,长江上下,靠的就是“两权分离”的产权制度创新。而且他们机智地解决了掌柜与投资人的“利益一体化”问题,利用“人身开股制”即掌柜人身入股,将掌柜的利益与企业捆绑在一起,利润“银六人四”,使掌柜、职工效死为企业卖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和最成功的企业制度创新。特别是陕西商人在四川自贡创造的以“日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可提供实际的可供操作的历史经验。

第五,陕西商人以“诚信厚重”为主要内容的经营理念,是陕西商人五百年标榜商界的基本品格,这是陕西商人诚信精神的物像反映。陕西商人是中国明清商界首先提出“贾道”,即按商业规律办事的中国商人。“贾道”一词就是由陕西商人康海家族提出来的。

第六,陕西商人形成以“周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店堂文化和经营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和谐的“天人合一”观念。陕商名店“德懋恭”,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店主专门请李进士题写店名。李进士以店主小李为人作题,给店铺定名为“德懋恭”,选用“予懋乃德”的诗经名句,寓意注重商业信用,谦恭待人,勤奋好学,期盼事业兴盛发达。小李便请李进士泼墨题字“德懋恭”,将其悬挂在店首,从此“逢人驻足看,齐声皆言好”,一个以主营“水晶饼”的食品店开始在西安食品市场名声鹊起。

第七,陕西商人热心公益,提携乡党的传统美德,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陕商三原商人友槐公“出数百金,分散三党之戚”;师庄南“以百麦输泾阳,以粮百二十石输三原,又输谷种数十石,输缮城二百金,修缮河桥二百金”;员维新“万历壬辰葺邑城郭,捐助二百金”;富平李月峰捐赀重葺县北石桥,乡党皆碑;三原商贾捐资修建三原龙桥更被称为古今佳话。凤翔塔寺桥亦是由商民1520余户,集资1600余两重新扩建而成。

传统秦商来自黄土高坡,大多保留着农家子弟的淳朴品质。近代的陕商虽然在身份上有变化,但仍保留着仁义平和这一特点。一方面,他们在与人交往中绝无霸气,平等互利;另一方面又很豪爽,耿直磊落,使得贸易中的摩擦大为减少。

陕西商人不欺不诈,随行就市,按质论价。正因为如此,被誉为“人硬、货硬、脾气硬”的“三硬商人”。陕西商人恪守“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忠厚不欺,言不二价,这在明清时的商界有口皆碑。清末文人郭嵩焘说:“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及江浙,榷算不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惟其心朴而心实也”。 陕西富平汉代以来就有一个叫“直镇”的地方,那里的人做生意一言九鼎,不言二价,故得此名。

重名轻利

陕西商人将自己的名节看得比利润要重,为利毁誉,乃陕商所不取。他们尊重商人操守,不为利违法、投机取巧,不伤害商人名誉,这正是对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无奸不商”社会存在的反叛,表现出陕西商人自重名节、不毁商誉的时代精神。

陕西省发改委综合处处长杨健做为特邀嘉宾为与会嘉宾从当前经济运行和民营经济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民营经济关心的政策和产业发展项目方面的具体工作安排等三个方面介绍了陕西经济和产业发展相关情况。

期间,各与会人员围绕总会第三届理事会高质量发展和创辉煌目标如何开展工作做了交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不论从议题的准备、会场的布置、还是会歇时间带领大家做保健操,都为广大秦商企业家带来了别样的体验和感受,均表示,在崔荣华会长的带领下,将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积极参与和支持秦商总会的各项工作,共同开创新时代秦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崔荣华会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今天,各位常务副会长、副会长都积极参与了三届一次会长办公会并深入探讨了秦商总会的发展、未来要落实完善的事宜等重要议题,大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都为我们秦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这种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深感自豪。

她从团结是发展的基石、合作是增长的来源、共赢是合作的目的、赋能是服务的核心、成长是不懈的追求五个方面做了讲话。

崔荣华会长讲到,在新时代的全球舞台上,总会必须以前瞻性的视野和战略性思维,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历史性机遇。积极寻求与国际商会、全球领先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她也表示,秦商总会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团结、共赢、合作、赋能、成长为指引,共同推动秦商总会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秦商重沓云岩近,河渭萦纡雾壑深。 谬接鵷鸿陪赏乐,还欣鱼鸟遂飞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