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老先生眼含热泪,心中泣血写成的一篇小说

发布时间:2025-04-09 17:34  浏览量:10

《叶生》是《聊斋志异》中一篇非常独特的小说,历来的评论家大都认为这是蒲松龄给自己做的小传,是蒲松龄一生的真实写照。

蒲松龄一生都在为科举而战,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最后借叶生之口仰天而叹:“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

看他如此痴迷于科举,有时我想,如果蒲松龄没有写就这本流传后世的《聊斋志异》,我们会不会鄙视他,把他当作范进之流?

可能会。

但正是因为有了《聊斋志异》,我们才有机会真正走进封建时代那些读书人的内心,真正体会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彷徨,而不是一味地批判他们因受科举毒害而迂腐不堪。平心而论,难道我们身上没有他们的影子吗?

但明伦在评叶生乡试落榜时说:“我读之,为之大哭。”

冯镇峦看到叶生发出感叹“是殆有命”时说:“此数语,为古今不遇才人放声一哭!”

数年寒窗苦,一把辛酸泪!

不知几百年后,上千年后,后人会如何看待我们现在的考研、考博,他们会不会说:“明知读了硕士、博士也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还疯狂地卷考研,卷考博,太迂腐了!”

所以,脱离社会环境而批评指责以蒲松龄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不公平!没有经历蒲松龄的苦,就不要轻松无所谓地说:“这人真迂腐!”

下面我们就走进蒲松龄的内心世界(限于文章篇幅,这里舍去了“异史氏曰”部分)。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如,到,往。所如即所到,所往,这里指参加科举考试。不偶,古人认为偶数好,奇数不好,所以不偶表示命运不好,古文中常见“数奇”,与不偶意同,这里指叶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以失败告终。名场,指科举考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令是邑,令,动词,做县令。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淮阳县。邑,城邑,城镇,这里指县,意为丁乘鹤来淮阳县做县令。使即官署受灯火,时赐钱谷恤其家。即,到。灯火,古时夜晚读书需要灯火,而灯火是要花钱的,所以灯火指读书学习的费用。时,不时,经常。恤,接济。

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科试,指选拔县学生员的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参加本省乡试。游扬,宣传,宣扬。学使,又称提学,学政,明清时各省主持学政和举业的官员,类似现在的教育厅长。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綦(qí),很,非常。闱( wéi),科举时代的考场,会试称春闱,考中为进士;乡试称秋闱,考中为举人,闱后指考试后。击节,打拍子。击节称叹,形容十分赞赏。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不意,没想到,没料到。时数,时运,命运。文章憎命,封建时代得不到重用的士人,由于自身的遭遇,往往能看透社会存在的矛盾,并在文学上取得一定成就,他们常用文章憎命来发牢骚,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文章憎命即擅长写文章却命运坎坷,出自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嗒( tà)丧,失意沮丧。形销骨立,形容人身体极端瘦弱,一般用于为父母守丧或因某事备受打击的场合。公闻,召之来而慰之,生零涕不已。零涕,挥泪,垂泪。古文中涕一般当眼泪讲,非指鼻涕,泗指鼻涕,如涕泗滂沱。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期,约定。考满,古时一般每三年对官吏进行一次政绩考核,考满即三年到期,也称任满。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无何,没过多久。寝疾,卧病在床,一般指重病。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遗( wèi)问,赠送东西并问候。殊罔,根本不,根本没有。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适,恰巧。忤,触犯,违背。解任,免官,离职。函致生,函,名词作动词,写信。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传之卧榻。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革,通亟,疾革即病情危急。遽,迅速,马上。瘥( chài),痊愈。使人返白,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逆而问之。逆,迎接。生曰:“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犬马,古人谦称。从杖履,古时晚辈有给长辈提杖纳履的责任,从杖履意为追随左右,随行侍尊。公乃束装戒旦。束装,收拾准备行装。戒旦,等待天明(出发)。

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师事,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夙夜,朝夕,早晚。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惠,凡文艺三两过,辄无遗忘。惠,通慧。文艺即八股文,也称制艺,时艺,这里指八股文范文。三两过即三两遍。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期(jī)岁,满一年。益之公力,遂入邑庠。邑庠( xiánɡ),县学。入邑庠,经考试合格成为县学生员,县学生员又称诸生,俗称秀才。生以生平所拟举子业,悉录授读,闱中七题,并无脱漏,中亚魁。拟,拟题习作。举子业即八股文。闱中七题,科举考试试题类型,有关四书经义的三道,有关五经经义的四道,合计七道。

公一日谓生曰:“君出馀绪,遂使孺子成名。馀绪,剩余的,点滴。这是丁公尊重叶生的说法,意为发挥您才能的一点点来教我儿子,便让我儿子中了举人。然黄钟长弃,奈何!”黄钟长弃,指人才被长期埋没,出自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生曰:“是殆有命!是,指示代词。殆,大概。是殆有命,这大概就是命吧。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借福泽为文章吐气,借您的福气恩惠为我的文章扬眉吐气。非战之罪,指叶生认为科考不中,不是自己文章不好,而是命不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白纻,乃谓之利市哉!”纻(zhù),纻麻,细布。白纻即白衣,读书人没有取得功名之前的穿着。抛却白纻,脱下白衣穿上官服,指做官。利市,走运,发迹。意为读书人得一知己便没什么遗憾了,何必非得做官才算是发迹呢。

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岁试即上文科试。归省( xǐnɡ),回家探望父母,这里指回乡应试,在外地的生员需回原籍参加岁试,所以丁公劝叶生归省。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纳粟,县学生员需经岁试合格才能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如果捐钱,便可直接取得乡试资格,捐钱即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南宫,礼部的别称,礼部主持会试,考中者为进士,捷南宫即考中进士。主政,主事,官名,六部下皆有主事一职。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明清时,顺天府(北京)乡试称北闱,应天府(清代称江宁府,南京)乡试称南闱。领乡荐,考中举人。

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差,被派遣。典,主持,主管。奋迹云霄,公子称叶生考中举人。锦还,衣锦还乡。生亦喜,择吉就道,抵淮阳界,命仆马送生归。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逡( qūn)巡,犹豫不前。生凄然曰:“我今贵矣!三四年不觌,何遂顿不相识?”觌( dí),相见。顿,突然。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久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淹,停滞,久留。久淹君柩,指灵柩长期停放而没有下葬。今阿大已成立,行将卜窀穸,勿作怪异吓生人。”卜,选择。窀穸(zhūn xī),墓地。

生闻之,怃然惆怅。怃(wǔ)然,怅然失意的样子。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仆地而灭。俨然,明显,这里指灵柩赫然就在叶生面前。仆,倒地。妻惊视之,衣冠履舄如脱委焉。舄(xì),鞋。脱,通蜕,脱委指衣服脱落就像虫类蜕皮一样。大恸,抱衣悲哭。

子自塾中归,见结驷于门,审所自来,骇奔告母。结,拴系。驷,原指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后泛指达官贵人的车驾。审,细问。母挥涕告诉。又细询从者,始得颠末。颠末,始末。从者返,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垂膺,眼泪流到胸口处,形容极度悲痛。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葬,葬以孝廉礼。橐( tuó),盛物的口袋,也可装钱,出橐即出钱。孝廉,明清时称举人为孝廉。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延,请。言于学使,逾年游泮。泮(pàn),古时学宫称泮宫,游泮即经考试进入县学成为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