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这部传世之作,现在究竟身在何处?”#永乐大典

发布时间:2025-04-07 19:50  浏览量:7

《永乐大典》到底有多逆天?2020年7月7日,法国巴黎拍卖了两本《永乐大典》,其价格高达812万欧元,折合人民币6349万。而这两本书对于《永乐大典》来说仅仅算是冰山一角。

永乐元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决心要修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攘括古今各类典籍的著作。最初今谢缙主持编纂,规模仅有147人,编纂工作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一年后便修成了一部文献大成,算是《永乐大典》的初稿。

但朱棣亲阅后十分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同时将编纂队伍扩大到2196人。三年后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定稿后由各地书法家清抄,采用明代馆阁体书,朱墨两种颜色交相辉映。正文用黑色浓墨写成,书中的引用文献作者姓名则用红色标注。光是看书中的文字都能让我们陶醉。

除了工整的文字,书中的图画同样由精美细致的线条勾勒。《永乐大典》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总共约三亿七千万字,全部为手写。曾经有人提议过刊刻,不过因为工程量太过巨大,这件事也未能实现。

到嘉靖年间,为了避免大典发生意外,嘉靖帝命人抄录了副本。两部大典一直深藏在宫中,除了编纂抄录的人以外,能够接触的人很少。在朝代更替内忧外患中,大典不断被偷盗、抢夺、焚烧,正本变得不知所向,副本在流传中也仅剩下400余册。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收藏大典的翰林院遭到劫掠,《永乐大典》因此大量丢失。1875年,清朝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1894年再次清查,仅剩800余册。《永乐大典》的流失除了抢夺、焚毁,很大程度上是翰林学士的监守自盗。

直到1912年,翰林院将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整部大典仅剩64册,不到原书的百分之一。幸而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余存《永乐大典》的数量得以增多。

2023年2月,国家图书馆联合北京大学发布了《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自此普通人也有接触《永乐大典》的机会。《永乐大典》因为卷帙浩繁,参加纂修的人员众多,难免产生前后体制不一的问题,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巨大价值。

·十、《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清朝的《四库全书》便是以此撰写,它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可惜大量的书籍已经丢失,成为全世界的一个遗憾。不过那些消失的原书正本却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或许它们正藏在中国的某一处,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外部推荐